北京研究生图鉴(1)

这是她来北京的第一年的国庆节,那个举国同庆的日子,晓翠依然在机房里准备着开题报告。这个已经拖了一周了,她依然想不到如何表述,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她挠挠稀疏的头发,把头一转,想看看窗外北京的繁华。远处的天安门依然是繁华的,金黄色的灯光展示了它的大气。近处,她看到了自己的。玻璃窗上有她迷茫又疲惫的眼神,还有油得发光的鼻子,在灯光下熠熠发光。

林翠在省内的不错的本科,但是却在省外二本的学校的大学奋斗的四年结束了。这应该是她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拿到了国家奖学金,被保送到北京某985高校。身边的人都以羡慕的眼光看着她。晓翠心里也乐开了花,一是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二是她终于去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专业——心理学,而且在这个学校这个学科是国内名列前茅。本科时发表论文和主持过省级创新创业项目,让她对研究生生活充满信心。她一直对自己的科研伙伴说,我觉得我在北京的生活将会一片光明。

大学生活一结束,她就来到了学校。整天待在实验室,帮助师兄做实验。她做的实验是简单而又繁琐的。有的时候,还需要熬夜完成任务。看着师兄有时候做实验做到半夜,她也不知道说什么。在实验室的日子简单有纯粹,但是她却很焦躁。这个是我以后要做的事情吗?她有点害怕,越这么想,就越抗拒。以前在985和211的毕业的师兄师姐们来到了这里,大多数默默无闻,大家都在忙着看论文、做实验。只有少数的、幸运的学长可以被周知。或是由于一区的论文数量,或是由于过人的相貌,或是由于出色的学生工作。在这样,一所高校,想要成为一个耀眼的人是困难的。因为此时成绩和学分不再是衡量标准,没有什么才能的话,论文才是关键。

和自己一起来学校的小俞因为导师的要求已经开始写文章了。以前小俞的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还没有她好。晓翠把这件事情很自己同门的师兄师姐说了。他们当即表示,平台不一样呗。有次在饭局上,一个已经进入公司打拼的师兄告诉她,做科研,其实能力是次要的,平台才是关键的。你能力再强,没有数据,没有基金,你也玩不了。晓翠在心里想,原来看似单纯的科研也要看重这些的。

导师可以分成几种。一种是成天催着学生发论文的,学生虽然背地里暗暗叫苦,但是毕业之后纷纷感谢老师的栽培。因为论文的数量好工作是不用愁的。还有一种是成天让学生报账,干各种杂事的。还有组内实验多,需要做实验的。还有一种平常不开组会也不管学生的。大概就在关键几个节点来找一下学生的。比如开题报告,写论文等等。而晓翠的导师大概50多岁,比较严肃,依旧秉承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但是年迈的老师和年轻老师的不同在于老师更有激情,大多数会给学生布置各种各样的任务,但是晓翠目前没有,她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阅读文献和做实验。也没再提论文的事情。

马上就要开学了。晓翠又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25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京研究生图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