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想象的翅膀,呵护习作的兴趣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在绿意渐浓的五月,怀揣着对语文教学的殷殷期待,又相约在熟悉的课堂上,参加了我们漯河小语工作室关于三下习作单元的研修活动。习作单元是部编本教材的一大亮点,是教科书编撰史上的一个创举。三到六年级每期都安排了一个独立的习作单元,这个单元是由四部分内容组成的。第一部分是精读课文两篇 ,第二部分是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第三部分是习作例文 ,第四部分是习作。而三下习作单元的习作要素就是展开大胆的想象。本次习作单元包括《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大树》和两篇习作例文。今天讲课的侯老师和钱老师都围绕单元要素: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组织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巧妙,思路清晰。侯老师执教的《宇宙的另一边》,我觉得有以下两大特点:

    一、入情入境,体验想象之奇趣。老师围绕“想象”这一语文要素,结合课后思考题“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让学生自学4到7自然段并完成表格,引领学生了解作者的思路,展开想象自主交流有意思的地方,如在宇宙的另一边乘法是这样的:“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以“春雨贵如油”,等于“春风又绿江南岸”,又等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后等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鸾”。在自主交流中,学生感受了想象的奇趣,体会特定故事情景中想象带来的表达效果,学习想象的方法。

  二、顺应思路,激发想象之潜能。候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秘诀。宇宙另一边发生的事情和宇宙这一边的恰恰相反,即反着想,然后挖掘文本空白,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展开,想象在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呢?利用课文的句式搭建想象的支架,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多角度想象,大胆交流,在头脑风暴中激发想象的潜能。     

    《我变成了一棵树》,将人与动物植物的彼此相遇与认同,描绘的犹如童年生活中一种真实的存在。钱老师在设计上匠心独具,用“纸偶讲故事、魔法棒变变变、写魔力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让学生大胆表达、乐于表达。钱老师的这节课 ,我觉得也有以下几个特点  :

    一、给孩子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想象单元,不局限孩子的思路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本身在这个年龄段是有天生的想象力的,只是想象力需要被鼓励,更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所以在这一节课上钱老师涉及的很多问题都是开放型的,对孩子们答案的多样性,及时给予肯定,尤其是感受课文有意思的句子时,让孩子想象鸟窝的形状还可以有什么,小动物们是怎么住进来的?钱老师紧紧扣住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安排了说话练习,“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这样,一步步地引导让学生明白,想象作文并不难,学生不知不觉地就完成了本单元的习作目标。

    二、围绕课后练习展开教学。部编本教材,每一课后面的练习题就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钱老师让学生找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交流感受,一边指导朗读一边引导学生关注想象神奇的地方。在学生感受之后,结合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创设自己的想象故事,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如何让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想象激发创造的灵感,体会成功的喜悦,更加便于学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泉源。”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用发散的思维去想去做,放飞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呵护孩子们习作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那么我们的习作教学也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放飞想象的翅膀,呵护习作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