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7复盘日



今天是复盘日,很开心有时间可以重新写一下昨天的作业。

王潇比我小四岁,虽然是我的老师,但我更愿意像朋友一样叫她的名字。听她讲课,想象她坐在那个明亮的书桌前,桌上一杯清茶,窗外景色怡人,她的声音偶尔特别可爱,让我一下子想起女儿小时候皱着鼻子,咪咪着眼睛的萌态。

这一堂课讲的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我也是一个阅读量匮乏的人,虽然看过一些书,但几乎并没有留下什么太多的印象,就像王潇说的那样,只像日子过去了徒增年龄而已,人与事,看过的书与看过的热闹一样轻轻地划过去了,浪费了那些书,也浪费了许多的光阴。还好,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也坚信写作的距离不是阅读量的距离,而是思维的距离,生活本身才是最大的那本书,每天早晨,我们都会打开它,从今天开始认真地去读它。

关于博览群书,遨游文学题材宇宙的这个观点,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听高晓松对麦家的一个采访。麦家第一本小说《解密》,他写了11年,被退稿17次,那些年他特别孤独和苦闷,他就一直看书,光是欧洲文学书籍就看了两千多本,我当时以为听错了,十年两千本书,一年二百本,平均不到两天一本书,我很震惊,在智能手机横行的这些年,我一年最多也就看十本书。我终于知道麦家的文字为什么那么出神入化,他拥有一个那么宏大的天堂。还好,我又找回读书的感觉,我相信如果我依然热爱阅读,我一定会拥有自己的小宇宙。

关于如何做到精读,课程里提到的三点:

第一是精读目录,也就是读一本书可以明白作者盖了一间什么样的房子。这一点我现在还没有多少体会,因为我以前都不怎么看目录,而现在在看的两本书,一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本是麦家的《人生海海》,都没有目录。

第二是精读作者前言,了解作者背景。买《百年孤独》这本书是因为封皮的一句话:“《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买这本书是虚荣心作崇,那几年天天刷手机内心也焦虑,也想用一本经典的书使自己安定下来。但心情浮躁的我最终没看明白这是怎么的一个故事,里面大量重复名字的人物关系是我从头糊涂到结尾,看到最后我都有点崩溃,把它放进了书架,好几年都没再翻开。今天当我下决心静下心重新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想到的第一本书就是它。虽然我依然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盖了怎样的一座宫殿,但是我一直开心的逛着这座大宅子,虽然有那么多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但我认得他们的面孔,我驻足在他们的窗前,看他们上演的几百年的悲欢离合。《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的作家,这让我想起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寻梦环游记》,在这些南美题材的作品中尤其是与印第安人有关的故事里总有一种熟悉的东方味道。使我相信一种学说,最早的美洲居民是两万年前次冰封的白令海峡迁移而至的亚洲人。那些魔幻的感觉有东方古老的韵味。《人生海海》是我听了高晓松对麦家的访谈《小径分叉的花园》,震惊的倾听一个从小沉默寡言,四十几年一直靠文字救赎自己的作家对自己人生的娓娓道来。知道小说《暗算》最终以通俗小说的身份在高深的文学殿堂在不惜改变评奖规则的前提下荣获中国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被翻译成33种语言,成为世界图书馆收藏量第一中文作品,英文版被收进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是继鲁迅、钱钟书、张爱玲后唯一入选该文库中国当代作家。看过《解密》、《暗算》、《风声》、《风语》,我沉醉在那些奇异的想象力,幽暗神秘的任性,传奇曲折的故事。第一次深刻的感受文字是有温度,有颜色,有气味,甚至是可以变形的,《人生海海》是在我对麦家极度喜欢的期盼中第一时间购买的,从小说里可以看到麦家对自己的童年,对父亲,对自己的和解和释怀。

第三精读华彩部分。只有心动才会深刻记忆。《百年孤独》里有一个情节给了我极深的印象。何塞·阿尔卡蒂奥被妻子丽贝卡枪杀之后,他的血顺着高低不平的街道,右拐又左拐出现在母亲乌尔苏拉的厨房,乌尔苏拉左拐又右拐找到儿子的那一大段文字呈现着一种炫目的魔幻色彩。《人生海海》是一部大剧作。一个开头就让我觉得就像巨型幕布哗的一下拉开,演员还没上场,宏伟壮丽的舞台布置已经晃的我目眩神迷。那个前山是龙后山是海的传说;那个春暖花开密密麻麻长着秘密部队枝叶的银杏树;那个每到夏天就生病的村子,人出汗,屋墙和家具也出汗,字都潮湿湿的感觉;那个像肠子一样伸曲,宽的宽,窄的窄的弄堂;那个黑暗里窃窃私语,吐出满嘴臭气的阴沟;那个像成了精的千年鹅卵石在冬日的雪夜里跳来跳去的咯咯咯的脚步声。

最后课堂里有一句话:无论我们读过什么,读了多少,我们都有随时写作的自由,笔就在我们手中。这让我想起另一句著名的话,当记者问英国著名的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为什么不顾生命危险一定要等上珠穆朗玛峰时,他说:因为山就在那里!打卡结束

复盘这七天,一共是8432个字,继续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7复盘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