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悲凉的诗,如果不告诉你作者,你能读出来是谁写的吗?

图片发自App

春风和煦,杨柳依依,桃李争芳,海棠吐艳……然而这些在诗人眼里都太过世俗,诗人的目光穿过百花丛,看到一株寂寞盛开的梨花。在诗人看来,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与自己又是何其相似。

公元1056年,诗人跟随父亲、弟弟一起参加进士考试,受到恩师欧阳修的热情奖掖,自己一时间名满天下,本以为自此就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曾想转眼已是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此时诗人已经四十一岁了,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在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自己离开朝廷,带着淡淡的忧愁,在地方为官。密州任满,将赴徐州,诗人不禁感叹:流年似水,韶光易逝,不知何时才能重回朝堂,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想到此,诗人不免伤感。于是诗人自己和那株梨花融为了一体: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没错,这首诗出自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笔下。只是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诗人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

诗的最后两句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初冬夜饮》“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的诗说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苏轼的诗感慨的是人生的短促,更加悲凉。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首悲凉的诗,如果不告诉你作者,你能读出来是谁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