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金字塔的修建

       从理论上说,古埃及人完全有能力设计并建造出充满各种奇妙细节的胡夫金字塔,但后世还是不断涌现出质疑之声,原因倒也简单,那就是胡夫金字塔实在太大了。据推算,整座金字塔使用大约230万块巨石,总质量可达约590万吨,平均每块石头都重达2.5吨,最大的可达160吨,如果用现代火车运输,约需要60万节车皮,而如果将该金字塔石头凿碎铺成一条3米宽的渣石路,其长度可绕地球一周。如此巨大的工程量,古王国时期的埃及人力物力承担得起吗?

古埃及金字塔的修建_第1张图片

       最早讲述胡夫金字塔建造史的是古希腊史家希罗多德(Herodotus),他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相对于后世其他学者距埃及古王国最近,还亲自去过埃及,一路沿着尼罗河南上(尼罗河与我国多数河流流向相反)到过阿斯旺,因而他在《历史》(Histories)一书中的讲述就成了胡夫金字塔建造的传统权威材料。他提到,齐奥普斯(即胡夫)当政后,就“强迫全体人民为他劳作。他命令一些人从阿拉伯山脉中的采石场把石块运到尼罗河岸边;另一些人的任务就是接过这些石块,将他们装上船运过河区,再把它们送到称为利比亚的山区。他们常年都保持有10万人在劳作,每10万人劳作满3个月,就被另外的10万人替代”。希罗多德认为,“金字塔本身建造用了20年时间。”除此之外,埃及人还被迫修了一条运送石块的道路,并且开挖一条围绕金字塔的运河以输送建材,光附属工作又差不多花10年时间。在讲述了耗费的人力后,希罗多德又提到,光修建胡夫金字塔的劳作者所消耗的萝卜、葱、蒜,就花费1600塔连特的银子,可见耗资之巨。胡夫苦役国民为其修筑金字塔的说法在后世成为主流。大多数人认为,第四王朝诸王大约是强迫奴隶日夜不停劳作,才使得这些宏伟建筑得以出现。

古埃及金字塔的修建_第2张图片

1988年,考古学家发现“胡夫工程处”(Gerget Khufu),才大体弄清金字塔具体施工之谜。在哈夫拉金字塔以西,考古学家发现一道原本高10米,厚12米的“乌鸦墙”将神圣的金字塔世界同世俗隔绝开来,而一个繁华热闹的活人集市便存在于该道乌鸦墙之后。通过勘探,工作人员发现它正是多年来埃及学家一直在寻找的金字塔建筑工人的工棚遗址。

从遗址来看,有上千名工人常年在此服役劳作,平时就在公社般的集体食堂中就餐,吃得似乎也并不坏,至少有肉、鱼甚至还有啤酒,主食是用小麦和大麦混合发酵而成的烤制面包,而且人们通过释读此地600余座劳工坟墓铭文还发现,当年从事建筑的工人显然有分工,有专业的“石匠监管员”“制图工主任”,而且居住在工程处的可不仅仅只是建筑工人,还有从事纺织、做面包、制陶、木匠之类的衍生产业从事者,甚至还有一位名为佩特狄(Peteti)的艺术家,此君为保护自己死后安宁,还为自己写下颇有趣味的诅咒语:“所有人听着!你们中谁胆敢进入此墓或是对此有所破坏,哈索尔的祭司就将惩罚你两次,打死你……被鳄鱼、河马和狮子吃掉!”而另一位纺织女工涅弗赫特佩丝(Neferhetpes)就现实多了,要求后人给自己14种面包和蛋糕当作祭奠……

从工人的涂鸦、新发现的纸莎草纸来看,应征而来的临时工大多从事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粗活,他们被分成40人一组(Zau),每组又分4个小队,每个小队都有一名“十人监督员”,主要工作就是将金字塔南面(今天所谓的中央场)开采的石块运到工地上。这些石头是一种特殊的石灰岩,里面带有史前海洋生物的化石。用于在金字塔外层的白色石灰石产自吉萨高原东南方向约10千米的图拉采石场。工匠在那里开采石头,通过尼罗河用船运输。金字塔中所使用的大型花岗岩则稍微麻烦点,需要从更南方的阿斯旺运来。后世学者对工程量做了一些推算,考虑到胡夫金字塔石材平均为一块2.5吨,8人在三个月内大约能运10块,10万人一个季度便能运12.5万块,20年差不多为250万块,同胡夫金字塔所使用总计约230万块石材大体吻合,也算符合希罗多德所言金字塔本身修了20年的记载。

经过考古发掘、现场实验和铭文释读,现代埃及学者已经大体了解金字塔建造的全过程。对此人们无需惊讶,整个金字塔工程同千年后现代土木工程施工大同小异,依然会历经规划设计、核算工作量、选址进行等步骤。

铭文显示,在决策动工前,国王会和自己宠信的设计师进行最初的探讨,甚至可能会召开多场“甲乙方碰头会”,证据来自第五王朝的宫廷建筑师塞涅德耶米(Senedjemib),他给后人留下一份文献,其中引用了当时国王杰德卡拉·伊塞西(Djedekare-Isesi)的一段话,内容正是对建筑师负责修建的院落样式严格遵照“御前碰头会”所定下的方案表示赞扬。

当金字塔设计图和模型确定后,施工人员就可以大体估算出工程规模,主要就是石料的用量。这部分工作主要由技术人员和书吏来掌控,从铭文来看,大约是技术人员在前方负责具体施工,而书吏则负责计算出建筑所需石块,同时在工程中测算倾角或根据已知倾角和地基推算金字塔所能达到的高度,然后根据他们的计算结果就可以通知技术人员和监工每天应该开采石块数量,同时统计每日采了多少石块,进而掌控整体工程进度。

1905年,埃及马萨拉采石场,这里曾为胡夫金字塔提供石料。据推算,整座胡夫金字塔使用了大约230万块巨石,总质量可达约590万吨,平均每块石头重达2.5吨,最大的可达60吨,工匠们会在吉萨高原附近的采石场开采石头,通过尼罗河,用船运输

古埃及金字塔的修建_第3张图片

现代学者推测,古代埃及人处理搭建金字塔内部石块方法比较简单,大约就是天然石面上敲打出凹槽插入木楔,然后用水浸泡木楔使其膨胀,从而崩裂石面,获得大块石料,然后加工成石块,放在木质或泥砖托板上用绳子拽至工地,有可能还会在路上铺上浇过水的细沙——考古工作者在第十二王朝的一位地方长官杰胡提霍特(Djehutihotep)墓中发现一幅壁画,描绘了一名男子正给巨石托板前沙子浇水的场景。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将从图拉运来的白色石灰石精雕细琢,加工成纵剖面为直角梯形的石块——今日世人所见石头如阶梯般堆砌的胡夫金字塔并不是当年原貌,只是塔体内部石层,外部原本包裹着精加工过的白色石灰石,它们梯形斜角一侧向外,直角面同里面阶梯接触,让胡夫金字塔每侧都呈现出如镜面一般光滑的白色斜面。

2017年,考古学家找到一处胡夫时期的采石场遗迹,在里面发现一个几乎完成的石块和用于切割的工具:添加了砷的铜凿、木槌、绳索和石器。他们找来专业石匠进行实验,用复制工具切割出大金字塔所使用的石块。结果4个工人每人每天6小时工作,花了4天时间完成石块的雕琢。据学者推算,4000名专业石匠即可在胡夫在位的23年内生产出完成大金字塔所需所有石块。

可惜的是,今天人们在胡夫金字塔上几乎没有找到带有标记的石块,极有可能是因为承载这些信息的外层石块遗失殆尽。公元13世纪,一场大地震使得这层外包石块崩塌,到1356年,统治埃及的巴赫里王朝苏丹巴德尔丁·哈桑(Badr ad-Din Hasan)将不少外包石块拿去建造开罗的清真寺和堡垒,而残余外包石块则不断崩塌下落,最终消失殆尽,只剩金字塔下半部分偶有残存,但不管是用于开罗建筑还是残留在金字塔底部的外包石块,人们还尚未找到有关金字塔兴建的铭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