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参加了一次“演讲俱乐部”,准备了一个“我得过的最好的礼物”的演讲,是我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次演讲。有很多收获和总结,分成三篇来讲,本文是第三篇。
(前两篇链接:演讲的经验(上篇)演讲的经验(中篇))
这一篇是活动中专业点评老师给我的灵感。
演讲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用打仗来类比的话要有战术和战略两个层面。
1战术
战术是声音硬件上的准备,专业老师讲了几个很重要的点。
声音的好听其实是符合物理原理的,要注意放松下巴、抬软腭,本质上是尽量让口腔空间大一些,这样声音的共鸣会更好,听起来也更好听。
吐字清晰,需要脸部的肌肉有劲儿。怎么练习呢?一个忌,一个练。
忌不平衡,大部分人都有用一边的牙咬东西的习惯,那就只能反其道而行之,只用不常用的另一边吃东西。练的方法是用舌头去顶腮帮子,尽量使劲大,手在脸上摸着能感觉到硬,经常用舌头在口腔里做这种练习,会很好。
还有就是练发声,我是看的郑伟老师的科学练声法,就是很常见的几个绕口令,发现是读慢,——把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都发清楚饱满,反而比读快了难,每周要练三次。
这些都是慢功夫,一时半会没什么反馈,幸好也不复杂,就当喝白开水一样日常就干了。因为我觉得这些事从科学的角度上讲得通,就比较能坚持下去。
2战略
我觉得战略是使事情能干成,最重要的思考。演讲能力的战略有点像顿悟,觉察,得有机遇遇到一些事情,然后突然就通了。
比如说演讲有什么用?
一位点评老师在参加完活动有这么一番感慨:
学播音主持,大学学了四年、研究生学了三年,我一直在想做这些有什么用,今天的体验让我觉得语言,有那么一点点用,当然最核心的是知识、头脑、心理状态,语言起到一点点作用,它可以从周边给我们一些启发。比如语言像一个网,我们可以拿它去学习科学,可以学习哲学,可以学习文化,可以学习艺术,语言像是筷子,夹取不同的食物,我们可能有方法,我们可能有文字,但从今天开始多一副工具,就是语言。对于交流也有意义,语言也好,无声也好,都是一种陪伴,我们用这种方式给别人传递能量,也许你的温暖不会再实质上带来什么,但心念一动,震慑四方,就是有这种力量。
还有一位评委老师从善待情绪的角度总结感受:
你从椅子上站起来的那个瞬间,你的心理波动是最大的,这个瞬间你就是胜利的。所以今天站在前面说话的人,您今天都没白来。您今天进步了。不要担心站在前面没话说,最困难的过程已经过去了,您会发现,站在前面还是有话说的。想要说得再漂亮一些,那就需要一次又一次给自我肯定,别的人都帮不了你,所以我建议咱们给自己鼓鼓掌,给周围的同学鼓鼓掌,好不好?
顺着老师思路,对紧张这个话题的我有了新的理解。如果讲话真的是在不重要的场合,那就不会紧张,如果就是公司项目重要的答辩会、商业的谈判、面试的发言,只想着轻松恐怕不行了,那该怎么办?
我这次多少有点方法了——接受最坏的结果,自己去分析什么是有用的准备。演讲练几遍的问题,我以前会追求量,但背的次数多不见得记得牢,而不如静下心来,闭眼在头脑中过一过,而且哪里一晃神想不到的,就重点去记忆。
我会超脱一点,不追求说得多么好。我觉得薛定谔的猫这个比喻挺好的,打开来看是死是活都是我的运气,关键是讲的内容是我想要传递的,我也尽力做了准备。这就大概率是胜利的。再靠着一次次的胜利的积累,真实的自信就建立起来了。
我很喜欢一句谚语,God helps he who helps himself——自助者天助。从硬件和软件上不断地升级自己,自我相助,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听完老师们说的暖心的话,向高手学习,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继续地进步。作为一个在说话之路上苦苦探索的普通人,这种感觉,对我来说有很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