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原来退缩也是释放愤怒的一种方式

目前心理学类书籍也算小有涉猎,但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并未大幅运用心理学术语和相关证例分析,以河岸阴沉的天气引入,譬如漆黑蜿蜒的河水依旧流淌,千变万化的样子底下却是一成不变的性情。印象中雄伟壮观的蛤蟆庄园已破败得不成样子,平日是大家开心果的蛤蟆瘫在家中深陷负面情感。蛤蟆先生本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可为何现在深陷抑郁不可自拔呢?

关于蛤蟆先生与心理咨询师的递进交流非常细腻且很少晦涩术语:

1.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2.我在思考你说的基本情感和三原色,想象要怎样画一幅画来描述一个正在发展情感和情绪的孩子与他父母之间的纠葛。父母是那么固执地认定是非对错,又远比孩子强大得多。孩子是怎么在这场战斗中活下来的?

“儿童自我状态”包括了“自然型儿童”和“适应性儿童”,同意、取悦、道歉、依赖构成了顺从性行为。

3.顺从行为可能导致有些人学会了把依赖当作生活方式。换句话说,这些人永远都没有真正长大成人。

4.儿童如何释放愤怒

强—————————————————————————————— 弱

叛逆        撒泼      怄气       任性     郁闷        拖延        厌烦            退缩

有些人应对愤怒的方式像喷射气体一样,瞄准一个选定的目标释放愤怒再恢复正常,如此会造成伤害对人际关系不利。还有一种释放愤怒的方式便是慢慢打开阀门,使气体在一段时间内慢慢渗漏出来,即如何不带攻击性地发火。

5.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6.我们在另外两种状态时,像父母或儿童一样行事,几乎不需要去思考,因为我们知道要做什么、说什么,就好像在演戏一样。

处于“儿童自我状态”,会再现过去的情形再次体验到过去的情感,学不到任何新的东西。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会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并证明给他人看,如此确信无疑的状态无法给新知识和新理念留出一席之地。

7.童年的经历如此强大、如此鲜活,于是便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换句话说,外面的世界变成了在我这里的世界。对世界的看法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里形成的。

8.游戏体现在两个层面:在社交层面上,似乎一切都是公开诚实的。而游戏玩家的真正动机却隐藏在心理层面,同时也隐藏着欺瞒。至于游戏的必然结果呢,全都是让人产生负面情绪。

9.智力与智商的世界欣欣向荣,我们从没像今天这样了解物理世界……可是情感智力,也就是情商的世界如何呢?我们对此了解多少?

10.“概括而言,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情感智力能让你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因为它将带你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还包括独特的才能、与众不同的部分。独立的人时刻守护新发现的自主权,如同一个曾被殖民的国家重获自由一样。这当然没错,但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共生性可以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中与别人有效联结,协同合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原来退缩也是释放愤怒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