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绪波动的内禀性质和外化形态

写这篇题目奇怪的文章,起因是下午一段对话,引起了我对近一段时间频繁更换头像、昵称行为的认真思考,结果就是想把这一思考过程写下来,当然,都是些无聊的废话。

我的观点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即“人是矛盾体,相反的特性可以巧妙地共存,并且经常同时呈现。”我也是近两年才发现这种矛盾,因为在我身上的表现越来越明显了,和以前的自己很不一样。于是在这个基础上,我首先剖析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得到了自闭和开朗共存的结果。这样两种性格的不定期转换和碰撞正是所谓的内禀性质,导致了大部分的情绪波动(剩下一小部分是被自己和他人的愚蠢气的)。

而不论我再怎么善于伪装,表面上硬撑起一副认真工作、平淡无奇的状态,内心经历着的惊涛拍岸一定会找到一个突破口外化于我的行为。通常表现为:

1. 脾气的变化。我自认为平时我还挺温良恭俭让的一个人,可是现在集体生活的第八个年头,让我对人类的厌恶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巅峰。有些时候就聚集成一脸煞气,怼天怼地怼空气,甚至伤害到亲近的人(这很不好,我检讨并改正了很多)。

2. 正经程度的变化。比起脑洞和幽默程度,通常情况下我是没在怕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不管是网络梗还是犀利吐槽,都可以信手拈来。然而,现在会时不时地板着个脸,一副检查组指导工作的正经面孔,着实无趣到了极点。(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的原因,我觉得)

3. 表达欲的变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敢当,但从小学开始被老师赶到教室后边和外边的次数实在不要太多,而且一定是因为我在课堂上说话(说不完的话,老师讲什么都能接到梗)。可近些年常常因为一张疲惫感,变得沉默沉默再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被误解都懒得解释那种。

4. 头像的变化。这一点正是今天引起思考的起点,朋友指出,我换了一个暮气沉沉的头像,差点没认出来。我仔细看了一下,还真是暮气沉沉,毫无活力可言,于是在想,我真的只是因为想换个新风格吗,还是有什么内在原因。想的结果就是,我选择的头像是我内禀性质的外化形态,孤僻时会用李志那个专辑封面,充满憧憬时会用梵高那句话,现在被工作碾压时,就变成了泼墨山水画了,原来都是有迹可循的。

有意思的一点是,意识到这个深层次关系后,我忽然就想跳出这个逻辑怪圈,想把事情变得不那么复杂,一方面想要单纯地把换头像归结于审美多样化而已,另一方面想让自己可以摆脱矛盾的内禀性质,尽量不要把心里的拧巴外化于形。最好是达到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境界,以后不管怎么被生活碾压,都不失温良谦卑,不失幽默活泼。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情绪波动的内禀性质和外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