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M分泌细胞外囊泡包含HIF-1α-stabilizing lncRNA(HISLA)调节乳腺癌有氧糖酵解

本文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https:/ / doi.org/10.1038/ s41556-019-0299-0,喜欢的老师可以下载阅读。

代谢重编程在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中非常常见,作者发现了这个HISLA可以起到增强乳腺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和抗凋亡能力,从机制上讲,HISLA可以阻断PHD2与HIF1α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HIF1α的羟基化和降解。反过来,糖酵解肿瘤细胞释放的乳酸上调巨噬细胞中的HISLA,构成TAMS和肿瘤细胞之间的前馈环路。阻断EV传播的HISLA可抑制体内乳腺癌的糖酵解和化疗耐药。在临床样本中,TAM中HISLA的表达与糖酵解、化疗反应差和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缩短有关。(文章还是从基础研究下手,结合临床发现有临床意义,高分必备套路啊)别废话,上图。

敲黑板了,话说糖代谢有哪些途径?我能记得的只有有氧氧化、无氧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还有别的吗?多了去了,有氧糖酵解了解一下Warburg效应,有氧状态下,肿瘤细胞对糖摄取很活跃,但是利用率低下,通过糖酵解形成乳酸。本文讲了TAM和乳腺癌有氧糖酵解的关系,那么作者上来就直接做表型,发现TAM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抑制细胞凋亡。这里的TAM作者用了CD68标记,别动,这不是M2型巨噬细胞的表面标记物吗?那么研究糖酵解是不是应该了解糖酵解途径相关的蛋白,看看变化情况,这里作者研究了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以及己糖激酶2(HK2)。这个糖酵解是无氧状态发生的,肿瘤因其生长活跃 ,中心部位多数为缺氧区域,所以,通过免疫组化发现在中心区域的肿瘤边缘糖酵解活跃,而且TAM丰富,且TAM与糖酵解定量分析呈正相关。

这个A图是个什么东西,哪个是哪个看不懂,而且CD68染得也太淡了,看不清。

然后作者又去Oncomine挖数据了,发现CD68+TAM浸润与GLUT3、GLUT1和LDHA(乳酸脱氢酶)表达的相关性,与作者上实验发现结果一致。作者发现在那些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中,与低GLUT3水平和TAM浸润的肿瘤组织相比,高GLUT3水平和TAMS浸润的肿瘤组织中的癌细胞凋亡明显减少。这里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TAM与糖酵解,一个是TAM与肿瘤凋亡。下面就是愉快的验证环节。作者从人乳腺癌组织中提出CD68+TAM或者用乳腺癌条件培养基培养人血的巨噬细胞促进形成CD68+TAM,然后作者用Transwell实验培养了提取的TAM和人乳腺癌细胞系,发现培养后乳腺癌细胞外酸化率升高,乳酸生成,葡萄糖消耗(这里与未共同培养以及和人巨噬细胞MDMs培养做的对比)。此外,与TAM共培养的肿瘤细胞有较高的糖酵解酶表达,包括GLUT3、HK2、PKM2(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和LDHA。

然后作者又来验证乳腺癌细胞系凋亡是否改变的了,这里做的是FACS(做凋亡、细胞周期好像用这个已经是常规了吧),作者又作了 anoikis assays(也是一种凋亡实验)(作者这是说明了什么呢?肿瘤在TAM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是脱离了周围的基质也能存活下来,这种凋亡与BCL-2有关,作者不验证一下吗)。

下面继续说糖酵解,无氧状态下糖的利用需要一种重要的蛋白HIF-1α(没错,就是去年刚得诺贝尔的那个研究,我感觉作者有蹭热点的嫌疑),在有氧的状态下它就被降解掉了。看看和TAM培养的肿瘤内部HIF-1α表达情况如何,果然很多,但是,mRNA的水平并没有很多变化,说明了什么肯定有什么玩意儿促进了蛋白的稳定。敲减了HIF-1α后,ECAR、糖消耗、乳酸生成也相应变化了。与糖酵解相关的蛋白也发生了变化.

然后哦,作者又作了凋亡,敲减HIF-1α后凋亡也增多了,说明了HIF-1α在糖酵解和凋亡中起到关键作用了。

介绍了这么多,那么TAM靠的什么本事让肿瘤细胞度过重重困难活下来的呢?通过transwell实验知道肯定不是细胞直接接触,这里又要说外泌体了(如何排除一些分泌蛋白、脂质对肿瘤的作用呢?目前还是个难题,这种情况只能是外泌体和去外泌体上清分别培养看看情况)。作者居然还用了标记观察肿瘤摄取外泌体的过程。然后分别用外泌体、上清、上清+外泌体抗体CD81处理肿瘤,对代谢相关的ECAR、糖消耗、乳酸形成又验证了一波。结果你懂的。刚才不是说凋亡来着吗?作者也作了,只是在补充图里了,其实结果是一致的,就不给上图了。

???看不懂,高大上啊


知道外泌体作用了后,下一步直接找外泌体成分。TAM与MDM外泌体对比找差异来一波。这里用到芯片技术,与未经治疗的MDM相比,pol-TAMs的EVS中88个lncRNAs的表达上调了5倍以上。在这88个lncRNA中,pol-TAMs组有10个比MDM组上调3倍以上,而与pol-TAMs共培养的MDA-MB-231细胞中有7个与未共培养组相比上调2倍以上。此外,定量PCR结合逆转录(qRT-PCR)证实,在pol-TAMs诱导的EVS中,7个LncRNAs中有5个增加了5倍以上,在与pol-TAMs共同培养的MDA-MB-231细胞中,有5个增加了3倍以上,抑制TAM外泌体分泌发现肿瘤中升高的Lnc也相应下降了。说明了肿瘤里Lnc升高时TAM外泌体引起的。

作者在补充实验里在TAM中沉默了上述5个lnc,发现了对肿瘤糖酵解相关的lnc-HISLA,只有沉默了HISLA,才会导致肿瘤糖利用障碍。可以达到与抑制外泌体分泌相同的效果。还记得前两天分享的文章中说的方法吗,直接在靶细胞中沉默它,观察效果,显然,结果与预期一致。

下面该说这个HISLA了,这个对照怎么找,一般非编码lnc的对照就是它的反义链(也就时编码lnc对应的那条DNA单链),剩下的就是做HISLA功能试验了(靶点,gain and loss of function等)。在肿瘤细胞中的异位表达HISLA显著促进了有氧糖酵解,用α-Amanitin(RNA聚合酶II和III的特异性抑制剂)处理MDA-MB-231细胞以抑制内源性RNA转录,并不影响在TAM外泌体处理下HISLA的升高。说明两个问题:1.这个HISLA是外来的 2.这个HISLA不能自己合成(这个好像说的是一个意思啊)。而且在TAM中沉默了HISLA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同时也抑制了迁移和侵袭。然后作者又验证了一波这个HISLA+外泌体进入肿瘤细胞的过程(这不是画蛇添足了吗,上面都验证过了,你也换着图看看,比如外泌体和HISLA共位啥的)

对了,做LncRNA还要做明确几个问题:1.这个LncRNA在是存在的 2.长度要大于200nt,但是也别太长,超过3000nt都不好构建, 3.这个玩意儿不能编码蛋白质 4.这个lncRNA它是有意义的,如果不能互补结合或者与蛋白结合,它存在是没有意义的。作者发现HISLA在TAM外泌体中比MDM的多,而且TAM外泌体处理后的肿瘤比未处理的要多。

作者下一步又为了严谨期间验证了肿瘤微环境TME中各种细胞HISLA的表达情况,发现了我们发现HISLA的表达选择性地表达在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中(作者补充材料里,我这里不加了,不影响阅读)。这表明它的转录是由谱系特异的因子负责的。为此,JASPAR的序列分析揭示了HISLA启动子上转录因子PU.1的典型结合motif(这个motif是什么大家可以去看看一篇网友的文章),PU.1是髓系和B淋巴细胞发育的关键调节因子。在CHIP试验中发现PU.1与HILSLA启动子区域结合,作者进一步为了验证这个转录因子与HISLA的关系,当然还是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用了一个内源性表达PU.1的THP-1细胞,把HISLA5’端序列插入到荧光素酶基因前方,发现荧光素酶表达增多(与motif突变序列相比),在TAM细胞水平沉默了PU.1后发现HISLA表达也降低。至此,说明了PU.1与HISLA的关系。

从前面的测序结果知道TAM比MDM HISLA的表达要多,说明TAM表型变化促进了HISLA的表达,那结合以往的经验,说明TAM表型改变相关的物质包括GM-CSF和乳酸,验证后表明是乳酸刺激了HISLA的表达。作者又在附加资料中验证了多少浓度的乳酸可以诱导TAM表达HISLA增加(5mM)。

DCA和Oxamate是乳酸盐释放抑制剂

更奇怪的是,高表达HISLA的TAM,HIF-1a也高表达,也进行着糖酵解。抑制肿瘤乳酸释放也减轻了TAM的糖酵解过程。

这个乳酸提高了HISLA的表达,和PU.1什么关系,然而作者附加实验验证了,并没有,但是结合HISLA升高的事实,那么找到这个C是什么,再次看看HISLA的motif结合因子,发现了ERK下游的ELK1,既往也报道过乳酸刺激ERK信号通路的研究,TAM中ERK高表达,沉默ELK1或者加入ERK抑制剂果然减少了HISLA的表达,说明了HISLA的表达是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的,作者得出结论:髓系特异性PU1介导HISLA的基础表达,而乳酸通过ERK-ELK1信号进一步上调HISLA。(掌声在哪里??)

说了这么多,HISLA是怎么和HIF-1a起作用的呢(无非就是促进MRNA表达,稳定mRAN或者抑制HIF-1a降解,说着简单,其实很复杂,要验证很多东西的)?前面说了肿瘤内HIF-1a的蛋白和mRNA无相关性,说明蛋白半衰期延长,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TAM 外泌体处理或与TAM共培养的MDA-MB-231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羟基化和降解明显减少。表明这些细胞中的PHD2和VHL的功能受到抑制。然而,PHD2和VHL的表达在用或不用TAM 外泌体处理的MDA-MB-231细胞中是相似的。重要的是,减少外泌体或者肿瘤细胞的HISLA均增强了HIF-1α的羟基化和降解,过表达结果正相反。

是不是需要做一下RIP拉一下看看结果了。然后在共位一下看看啊!!安排。

看不懂,弱小无助,不敢问,只能默默承受这世界对我的摧残

利用体外系统和重组蛋白,将HISLA加入而不是HISLA-AS发现HIF-1a与PHD2的结合减少,作者在体外把标记的HISLA与PHD2或HIF-1a进行孵育,作了RIP,发现拉下了PHD2。以上验证了HISLA的作用靶点,Lnc的核苷酸链很长,究竟是哪一段参与到结合作用中去呢,这就需要分段构建后再进行RIP(这工作量,沃特福WTF),发现HISLA(HISLA190-248)的190-248核苷酸形成茎环结构是唯一与PHD2相互作用的基序此外,破坏HISLA190-248茎环结构的核苷酸突变取消了HISLA和PHD2之间的相互作用。将HISLA190-248加入到体外系统也抑制了HIF-1a与PHD2的结合,异位过表达HISLA190-248也显著抑制了HIF-1a的羟基化降解

机制部分说到这个是不是已经很明了了,下面总结一小下:肿瘤相关的TAM选择性聚集在肿瘤中心边缘缺氧区域,TAM自身表达HISLA通过外泌体释放被肿瘤摄取,肿瘤利用HISLA抑制了PHD2的功能,促进了HIF-1a的集聚,使肿瘤可以在缺氧环境下继续利用葡萄糖代谢产生能量,同时副产物乳酸又能够协同刺激TAM,通过ERK-ELF1轴刺激HISLA的转录,增强了TAM 外泌体对肿瘤代谢物重编程的过程。体外和机制讲完了,是不是还缺了体内和临床。来来来,继续整起。作者也是联合肿瘤和TAM或TAM的外泌体注射到裸鼠乳脂垫中进行成瘤分析。发现联合TAM或者TAM外泌体的那批裸鼠肿瘤更大,对化疗耐药。

TUNEL是检测凋亡的一个实验,这个图我也是醉了,眼已瞎,谁也不认识了。

他们还给裸鼠作了PET-CT,有钱,有钱,WTF。让我已瞎的眼又瞎了一遍。

他们还发现HISLA及TAM外泌体在肺转移中还有作用。我的眼。你能信,不加TAM中立都不转移,加了就转移。

体内结束了,该临床了,无非就是检测血中HISLA与临床相关性的问题。首先HISLA与CD68+TAM增多相关,而且文章开始说的那些蛋白相关,其次,肿瘤HIF-1a与HISLA相关 ,最后,血中的HISLA与对应肿瘤中分离的TAM中的HISLA相关。在组织病理水平,HISLA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及HER2亚型有关。此外,高水平的HISLA表达和GLUT3表达与患者较差的无病生存率相关,进展期或稳定期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获得的肿瘤活检组织中HISLA的表达比部分或完全缓解者高得多。我就不解释了,直接上图吧,临床相关这部分都是文章最简单的地方了。

至此,本文结束了,这篇文章以前读过,但是,那时刚接触科研,对其中一些道理也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个框架,现在回头看看,还是有很多收获,文章结构严谨,基本上还是围绕了HISLA进行展开,结合细胞、组织、体内、体外、临床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并没有局限在由A到B的论证途径,发现了一些潜在的C,也说明了生物体调控是复杂的,并不是单一的,每一个生物过程都应该是多系统、多基因参与的,这样才能达到调控的精准,同时文章的临床应用价值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大的,肿瘤生长需要血管,需要一个适宜的微环境,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可以让肿瘤代谢重编程,这在所有实体肿瘤中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相应治疗的靶点,将会对肿瘤治疗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应用了包括芯片技术、RIP、CHIP、pull-down、FACS等高大上的技术加持,上分还是很容易的,可能作者也蹭了当下的热点:外泌体,非编码RNA、HIF-1a(诺奖),如果入门非编码领域研究的话算得上是一篇非常不错的范文。谢谢大家!如有错误,望批评、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TAM分泌细胞外囊泡包含HIF-1α-stabilizing lncRNA(HISLA)调节乳腺癌有氧糖酵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