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式阅读是什么方法?如同杨澜采访一样的读书你会收获什么?

关于日本人西冈一城所写的《高分读书法》我已经写过两篇文章,因为这本书给我的受益颇多,我觉得继续介绍下去,能够对大家都有帮助。


前两篇介绍的是读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装桢阅读法和假设阅读法,就是细致读取书封和腰封上的信息,写下对于书的预期理解,再提出问题以对照书中所写的知识点,调整自己的阅读轨道。

 接下来再介绍阅读时要如何做,才能更深入的吸收书中的内容。

 作者提出采访式阅读,要像一位记者一样,把书当成你采访的对象,赋予它生命,通过书籍和作者沟通,达到最大化吸收内容的效果。


我看过后立即就按部就班的做了,感觉走入了一个新的世界,我把自己想象成为杨澜,去思考,去布置,去提问,去感受,做到身临其境。

 具体步骤分为两步,还是要有准备工作和进行工作。

一、 准备工作是这样的:

1. 身体前倾,保持一个倾听的姿势

 平时我们读书,因为在家里比较个人化,穿着随意,姿态懒散,非常享受这样的休闲时光,但我近来发现,这样的读书一是很容易困倦,有的时候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尤其是看工具书,那简直就是催眠神器,而且边看边忘。第二就是容易溜号,很容易抠抠指甲,摸摸脸,想一想自己身体上的状态。第三就是看到关键的地方,想记下来,却又懒得取纸笔,然后就让灵感如鱼般游走了。


为了更加集中注意力,我后来改到书桌前面看,摆好笔记本和便签,看到有感想的地方立即记下来,看到重点时,立即做标记,有时也会在书上写下想法。

 而且一个好的姿态是有助于记忆的,否则学生上课为什么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呢? 

2. 想象自己融入书中的感情色彩氛围

 我从前读书,那只叫浏览,眼睛一目十行,神思只在自己关注处,一不想象,二不体会,三是不喜欢的地方完全略读,读完书后回忆细节都很模糊。

 看到这个观点后,我再读书的时候就随着作者的描述,自带入乡随俗了,刚好手中拿到的书是《诗的八堂课》第二章写到诗与滋味,书里边写诗的品味,边代入了各种味道,读起来真是活色生香,仿佛饱尝了一顿美食,顺便把知识点记得十分牢靠,下次再遇到关于美食的诗,我品读起来肯定是另一番境界。

尤其是作者对苏东坡的描述,看得我差点喷饭,他说苏氏是活在“肉”上的男人,这也太生动形象了。

 这只是味道,若是一本书中有视觉、味觉、嗅觉和感觉描写,你能够感同身受,那么相当于不花钱就做了一次免费的旅游。更何况还能提升你的通感训练,在自己的文章中加入类似的感觉,还可以激活因生活压力所带来的感觉迟钝,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3.提出问题,边问边读

作者还要求不但注入感情色彩,也要提出各种问题,如同你去采访一位名家一样。

我们看一位记者采访明星,会通过问答更加了解明星背后的故事,读书也相同,通过提问,通过大脑思考,转化知识,更加深印象。

 我在读汉语言文学的《现代文学作品选》这门课时,所要考的基本都是阅读分析题,以至于我越读越养成一种提问的习惯。

 作者这个描写是正向还是讽刺,起到了什么作用,让读者感知到了什么?

 一旦养成了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再去读名著和名篇,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我更加关注作者是如何运用写作技巧来实现文章结构和特质的,而不是情节如何开展的了。


4 信息不等于知识

这是什么意思呢?有时候你看到一个观点,认为它是对的,但并不一定,未经过时间考验或是自己的主观意向走入了狭隘之路,就容易让一个未经考验的观点占据你的思想,导致生活出现偏差,造成自己的不幸。

 说人话就是,比如我一直认为,人和人的沟通需要用暴力解决,什么事情吵一架就好了,如果不能争吵就冷战。

 用这本书里介绍的方法去读《场景沟通》时就起到了校正作用,第一次认真直面这个观点,觉得大错特错,对于交际,书里交待熟悉的人用感情,不熟悉的人用利益,达到双赢,既不伤和气,又能让自己人缘变好,运用到实际场景中,也起到了效果,这是经过了验证的,才能肯定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所以信息不等于知识,这个我特别的认可。


二、这是采访阅读前要做的事项,那么在阅读的时候又要如何进行?

1. 阅读时,要对疑问敏感

这些疑问都是你提出来的,在书中遇到的时候,要保持警觉。

2. 如果有问题,就在书中相应的那页贴上便签

这个我一直在做的,效果很不错,如果书读完了,印象不深,翻一下当时做过便签的那页,当时的感觉又来了,对于这本书的认知也更加深了。

3. 发现问题答案,立即在书中相应那页贴上便签

我更喜欢用九宫格直接记录下来,顺便总结一下,如果有需要我去在现实里实践的方法,我会写成TO do ,并在潜意识里要求自己一定去实验一下,看看效果,如果效果好就多用。

作者要求我们把问题和答案用相同的颜色标记,比如问题1用红色,那么答案也用红色,问题2用绿色,那么答案也用绿色。

这是属于日本人的严谨,如果你也是一位严谨的读者,当然也可以这样做。而我这样一个疏懒的人,还是更喜欢九宫格。

作者说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保持对问题和答案的相当敏感度,让自己的感觉成为雷达。


4. 重点问题单独记下来

这个下一篇文章重点讲,如何找到重点问题和标记它。


这是这本书的九宫格笔记

以上是关于采访式阅读的具体操作方法,读书不要怕繁琐,否则你还会自问,我看过那么多书,依然什么也没记住,为什么还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有了这些方法,和在阅读过程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收集到的素材,相信过一段时间,你再写文章就可以倚马而待了,至少不用再四处去寻找素材,只要在头脑中提炼一下,再去你标记的书中翻看几页,就能够完成一篇不错的文章了。


其实我更建议大家在读这本书之前,去读一下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那本书令我豁然开朗,做为这本书的基础,两相比较,就更容易理解和操作了,尤其是对作者过于繁琐的操作能够更容易接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采访式阅读是什么方法?如同杨澜采访一样的读书你会收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