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论语的碰撞,以德报怨与以直报怨的冲突与升华

(一)“报怨以德”与“以直报怨”的矛盾

读《道德经》之初,让我第一个深入思考的问题,便是 “报怨以德”。《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报怨以德。

而《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如何?”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报怨以德”与“以直报怨”是相互矛盾的。历史中也有人对“报怨以德”强行解释为“以直报怨”。

这在我看来,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臆测行为。更大的可能性却是,老子的道德境界太高了,高到了三十三重天之外;而我的思想境界太低了,看不懂“报怨以德”。

(二)《道德经》的整体一致性

小学语文老师教导过我们,遇到不理解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分析。

与“报怨以德”有关的段落如下: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这章就是对报怨以德的进一步解释,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圣人把账目记下来,并不责怪别人,不催促别人现在就还账)就是报怨以德的一种应用方式。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任何的文章、道理,必须能在生活中去实践、运用,否则它将毫无意义,《道德经》也不例外。

要真正理解“报怨以德”的含义,就必须将目光转向生活中的事-----熊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我对“报怨以德”的进一步理解问题。

有一个熊孩子,七八岁左右,因为他妈,不给他买玩具,他照着他妈妈脸上打了两巴掌。这时候妈妈怨气有了,应该怎么做呢?

现实中,多数会发生2种情况。

1.妈妈心疼孩子,当做无所谓,然后买了玩具给孩子,继续纵容孩子。

2.妈妈狠下心来,为了孩子以后着想,照孩子屁股上打一顿,并教育孩子不可以随便打人。

有个很明显的结论:这两种方法都不是以直报怨的行为。

现实中,第1种方法的例子,并不少呢。会导致的结果,我们也知道,慈母多败儿。不可否认的是,这方法是非常仁义的。仁这个字,是现实中很多母亲选用这个方法的关键因素。

而第2种方法,是更多数人会选用的方法,也是对孩子最好的方法,这种方法明显更有德行,却不那么仁义。 而这种方法就是 “报怨以德”。

《道德经》中德并不是恩惠的意思。德是比仁更高一层次的东西。证据如下:《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失德而后仁。

(四)道家的胸怀气度

那么通过“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的对比,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呢?

以直报怨的胸怀:

惩罚的目的在于报复。

追着别人的过错,斤斤计较,特别容易演变成得理不饶人。更有甚者,过分报复,反而失去了道理。

对好人而言,过于不公平。因为这种思维,会导致善良的人做了一次错事,就被说成坏人。

冤冤相报何时了?

因为一些不大点的小事,有那么点怨气后,夫妻就天天吵架?

“以直报怨”的过程中,并没有赢家。

“报怨以德”的胸怀:

目的:保护了自己的利益不再受到损害,记债或要债的目的在于追回自己的利益。施加惩戒目的在于劝导别人向善,杜绝了过渡报复,防止自己被人利用。

对于做恶事的人而言,没人知道他们是不是误入歧途,只要不是恶贯满盈者,都要给他们机会。至于真正的恶贯满盈者,天诛之。

对不小心犯了错的人,会更加宽容一些。我跟你,都会犯错的。

夫妻可以和睦一些。对一些不好不坏的人,更加宽容,不至于把他们推向恶的一面。

更重要的是-------以德报怨并不是大众所理解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而是你在以德报怨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自己应得的利益,是一种利人利已的行为,别人以后是否会报答你,并不重要,因为你已经获得了报酬。

如:警察抓小偷的过程中,警察已经获得了相关的利益,小偷向善后,是否会报答警察,这已经无足轻重了。

妈妈教育熊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也已经获得了相关的利益,因为熊孩子不敢再打他妈妈了。

以德报怨的行为,没有输家,是一种利人利已的双赢行为。

以德报怨的行为,对于心恶之人是种更不友好的行为,这种行为减少了坏人辗转腾挪的空间(前提是你境界得上去)。

以德报怨的思想是一种天下大同的思想。

这便是道家的胸怀气度,当然了,“报怨以德”毕竟只是八十一章中的四个字,是一个方向,不能全部解决大家心中所想。

同样的,这次我所能展现的仅仅只是《道德经》冰山一角的一个脚趾甲盖。

有些人会说以德报怨的社会问题是有些人的怒气或者恨意无法彻底消解。怒气或者恨意的问题,也并不是轻飘飘的以直报怨四个字就可以解决掉的。

而真正的“报怨以德”的应用,要远远比上面这些深奥的多,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学习《道德经》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既然这么难,我为什么还要研究《道德经》呢? 因为第二十二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因为第四十七章的:“不出户,知天下!!”,也因为如果可以,谁不想修仙呀!!!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与论语的碰撞,以德报怨与以直报怨的冲突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