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对孩子的期望 2020-06-01

有报道显示,在我国未满17岁的青少年,存在心理障碍的数字在逐年上升,主要原因是,父母制定过高的期望值,而孩子无法满足这个目标。

因此,正确把握对孩子的期望,父母降低期望值,心态放平,显得尤为重要。

过高的期望值的负面作用:

一、过高的期望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我们会发现很典型的一个例子,父母会利于身边的所有关系,不惜花重金,为孩子择校,有的为了选择学区房,不惜全家出动,买房,又是租房,又是找关系。他们固执地以为,孩子只要进了好的学校,就会有一个好的未来。可是,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可能孩子的能力并没有父母想象的那么高,选择不适合的学校,学习积极性也会下降,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二、父母的要求不是给孩子量身定制,是为自己定制

如果父母不考虑孩子的智力水准、年龄特征,漫无目的地给孩子制定过高的预期,孩子经过努力仍不能完成,孩子会感觉到非常失望,怀疑自己的能力,并产生自卑心理。

但是,我们不否认,有时候父母的期望会转化为孩子奋进的目标。相反,过高的目标,也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和目标一定要掌握好“度”。

父母怎么正确把握对孩子的期望呢?做好5点降低期望值

1、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梦想和理想,孩子也不例外。父母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前半生的延续,也不能视为自己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个独立新生命的开始。万不可让孩子完成你年轻时未曾达成的愿望,用孩子幼小的身躯当作堵住你人生的“窟窿”的工具,事事要求孩子为你争取面子。

父母应配合学校教育,从孩子素质、综合能力发展的角度,重视孩子的个性差异,培养孩子完整的个性。父母要多花费时间寻找孩子的兴趣和专长,对孩子进行综合分析,有效评估,对孩子的整体水平有一个全面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再给孩子提出他能达到的合理要求和目标,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亲情和生活的温情,以此培育孩子良好的品性和性格。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2、不以考试成败定调

身为父母,不能以是否考取高分数,定性孩子的好与坏。孩子考试失利并不是一方面因素造成的,也不能说明孩子的整体情况,父母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孩子的一次考试不理想而垂头丧气。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示理解,父母做好合理引导,让他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退一万步讲,即使学习非常优秀的孩子,也不一定就能证明孩子就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学习成绩不是决定孩子未来的唯一要素。

3、学会鼓励孩子进步

追求完美的父母,由于对孩子太高的期望,批评多,赞美少;挑毛病多,寻找优点少。父母一边给孩子制定过高的目标,一边吹毛求疵,这样无疑是对孩子的无情打击,让孩子失去勇气和信心。父母忘却了孩子身上细小的、积极的行为表现,对孩子过于苛求,无视孩子的权利。这样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孩子能取一点进步,父母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孩子就会充满活力和自信,并对所做的事情充满兴趣。

4、激发孩子的动机

如果父母想把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变成现实,就要想方设法把这种期望变成孩子内驱动力。现代教育成长下的孩子,都受到家人诸多呵护,孩子有时候会形成被动局面,习惯于听从安排和指使。孩子就会缺少源自于内心自发的动机,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削弱。父母如果不能很好处理,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聪明的父母知道如何去激发孩子的动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5、设置积极合适的期待

父母给孩子合理提要求和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没有比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需要大人帮他们去制定目标并督促完成。比如,孩子一直看电视,不舍得关掉,妈妈已经给他讲过,只能看一个小时,可他却看了一上午,父母要关电视,孩子不依不饶。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父母给孩子制定要求了,否则对孩子的视力、自控力和习惯都没有什么好处。父母给孩子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不要定得过高。如果孩子感觉你定的目标,每一次都完不成,他就会丧失信心,不再有欲望去追求你的目标,甚至出现逆反心理。给孩子定目标和给公司员工定考核绩效是同样的道理,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否则,他们会认为反正我是完不成,你定你的,我做我的,你画的永远是一个“大饼”。目标可以分阶段来定,完成一个小目标后,再给孩子定一个能完成的稍大一点的目标。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教育心理学家说,对孩子提出恰当的期待和要求,这更容易产生良好的“期待效应”。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顺利成长和成才。因此,父母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对孩子抱以过高的期望值,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结合孩子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会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促进家庭和谐、温馨的氛围和共同的凝聚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确把握对孩子的期望 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