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在银行搬的砖之银行业天下初分

隐约还记得2017年那个炎热的夏天,我跟同事召才兄酒足饭饱后一人拎着一瓶啤酒,游荡在东莞灯红酒绿的街头,畅谈IT圈的天下大事,当时夸下海口说我要写点关于银行IT运维管理方面专业化、体系化的文章,所以需要先酝酿一下,转眼一年多过去了,直到最近我才发现这么长时间之所以都没写出来的原因竟然是我压根就写不了那么专业、体系的文章,所以放弃吹这波牛逼,索性尝试借着银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变迁来扒一扒IT运维管理在银行业中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将要通向何方来宽慰下自己。

本期故事先从中国银行业的阶级划分讲起,由于我非班科出身,没有在银行接收过系统性的培训,很多知识都是自学而来,理解难免有误,欢迎大家指正。首先来看下本期关键点:

国内有多少家银行

既然要聊和银行相关的话题,我相信很多人大概只知道像中农工建交五大行,以及招商、中信、民生这些街头常见的银行,还有一部分自己身边从小到大接触到的邮储、地方性银行等,那中国究竟有多少家银行金融机构呢?我查了下资料,发现截至2017年9月5日,我国共有法人银行机构3580家,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家邮政储蓄银行、47家外资银行、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162家城市商业银行、7家民营银行、976家农村商业银行、48家农村合作银行、940家农村信用社、1,381家村镇银行,如下图:

虽然中国有3000多家银行,其中被银监会信息科技监管重点关注银行大概有245家,这里面有我们熟悉的老派稳重的5大行,也有富有活力的股份制银行,还有最近来势汹汹的城商行,以及正在改制中蹉跎前行的农商行,而这些银行又基本上可以分为4个梯队。

五大行

首先说第一阵营的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是国家直接管控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有国家信用担保,资金实力雄厚,这类银行IT起步也比较早,拿中行来举例,早在1974年人家就引进第一套理光-8型计算机来进行电子对账,后来更是在信息化建设上的道路上一路买买买,使得国内外最优质的IT资源、人才都向五大行倾斜,近些年来更是各种先进理念的践行者和标准的制定者,明显处于权贵阶层。

股份制银行

除了五大行外,像我们平常经常接触到的招行、浦发、中信、兴业、光大、民生等这些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都属于第二阵营,由于成立时间短(招行1987年4月才成立),业务模式相对灵活,具有国际视野,虽然没法跟五大行正面刚(吸储能力),但是发展出了不少金融创新和特色服务,比如招行在零售方面做得特别好,它的信用卡业务在全国首屈一指,由于这类银行没有历史包袱,IT建设轻装上阵,在小机和X86时代,纷纷响应号召建立信息科技价值评估体系,推动实施内部成本核算、成本分摊与内部服务定价机制,率先尝试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化运作。这类银行相对活的比较滋润,相当于大都市精英白领阶层。当然还有邮储、政策性银行,这些年IT建设发展迅速,也是第二阵营的佼佼者。

城商行

除了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外,还有一批由城市信用合作社改制组建的城商行,服务地方中小型企业,比如我们常见的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包商银行、徽商银行属于第三梯队,由于行政上归属地方政府,是当地的钱袋子,算的上当地名流偶像,由于国内城市发展差距较大,比如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商行规模甚至比股份制商业银行都要大,在IT建设投入、人才储备方面也相对比较充裕,活的比较滋润,但绝大多数城商行规模、体量、实力都相比股份制银行相差甚远,有些城商行IT建设由于资金、人才缺失选择抱团取暖加入类似山东城商联盟这样的受银监会监管的金融IT服务公司,借此提升自己的IT建设水平,这类银行生存状态相对比较艰难,类似于地方电视台女主播,属于第三阵营。

省联社/农商行

除了上述银行,还有一支比较特殊的分支省农信联合社,在历史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比如山东农信、四川农信、江苏农信等,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大型银行和城商行也开始聚焦三农与小微,不断下沉渠道,利用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侵蚀联合社/农商行的根据地,尤其是伴随邮储银行的成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愈发困难,目前大多省联社也正处在改制中,比如有些地方已经组建统一法人的省级农商银行(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完成了辖内法人机构的统一,实现了农商银行做大做强,成效显著),而有些地方省联社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服务公司目前都还前景未明,自身生存问题都很迷茫更无心大力发展科技,大致属于第四阵营。

至于民营银行、外资银行,这些业务比较单一,我平时接触不多有很多因此IT建设不太好评估,权且搁置,虽然国内银行业看起来天下初分,实则暗流涌动,毕竟IT没有金融好玩。下期我们聊下银行业中的IT变革往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年我在银行搬的砖之银行业天下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