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国刚 |遇上“杠精”,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厉国刚 |遇上“杠精”,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你遇到过“杠精”吗,你身边有“杠精”吗?估计许多人会不加思索地回答:没有。一开始我也想说:“杠精”是啥东西?我没见过。

不过,我仔细回想自己的同事、同学、亲戚、朋友,以及遇到过的人,脑海中冒出了一个人,我觉得他就是一位“杠精”。

与他交谈,总是谈不到一块儿去,你指向东,他不是从东南方开始偏移最后跑到西,就是直接就指向西。貌似他的话都很有道理,却又似是而非,要么逻辑经不起仔细推敲,要么他的论据不知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这些论据是不是准确,你没法即刻进行考证。

与他交谈时,你提出的任何看法,他都会加以反驳,而他提出的观点,你如果有不同意见,他绝不会认同,而是坚决地“捍卫”他自己的看法。总之,真理似乎永远掌握在他的手里。

由于他总是要“赢”,所谓的交谈就成了一场输赢争夺战,而不是实事求是,就事论事,把道理说清楚。

当你知道他是“杠精”之后,你会尽量避免与他多交谈,交谈尽量少涉及个人观点,而是会只说一些事实。因此,真正的对话是很难有的,你会觉得很累。

还有一位属于不是那么典型的“杠精”,每次与她交流,总是很难有取得一致的时候,仿佛,她认同你的看法,与你想法一致,是她的耻辱。你说一件事,她总会说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那样?总之就是不认同你。因此,与这样的人交流,也会觉得很累,因为,不是同类人,很少有共识,心灵产生不了共鸣。有道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没有“共同语言”就无法聊。

还有一种“杠精”属于气势型“杠精”,他们的气场很大,掌控着话语权,与他们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交锋,但不会觉得爽快,因为他们会在气势上压倒你,论辩以气势取胜,你说服不了他,只要他亮出了观点,一开始就已经“说服”了你。

(摄影:厉国刚)

如此说起来,身边的典型“杠精”,非典型“杠精”都有几个。遇上“杠精”不会有愉快的交谈,不过,也不是所有不愉快的交谈都是遇上了“杠精”。有些时候,两个人会为某个问题争得个面赤耳热,谁也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只要不是常态,那么就不算“杠精”一族。“杠精”是某种性格和社会环境下的人,“反对”是他的日常思维。

在网络空间中,为反对而反对的“杠精”有不少,貌似他们是为了刷存在感,实际上则是有多种因素:一些是由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个“杠精”,在网络上依然没变;另一些是在戾气和愤怒情绪的不断累积和裹挟下,在约束相对较少的网络空间中肆意宣泄,突变成了“杠精”;还有一些则是为了生意,受雇于人,是职业五毛或者水军,他们在网络中没有自己的灵魂,属于人格分裂型的“杠精”。

我对“杠精”虽然没有多大的好感,但也并无恶意。在某种意义上说,在这个顺民云集的社会,我反而希望有更多非职业型“杠精”出现。一个“众声喧哗”的社会是正常的,“万马齐喑”的社会是悲哀的。能够不畏强权,在权势面前,坚持自己观点的人是非常值得赞赏的。怕就怕是这样一类人,在下级或者亲人面前,他是不折不扣的“杠精”,一到上级面前,却摇身一变成了完完全全的马屁精。

当然,如果大家都能从事实出发(其实这一点也是很难的,因此事实并不掌握在大众手里),注重逻辑性,都是讲道理的人,不人云亦云,能够进行理性批判,有自己的思考,坚持自己的看法,那是最好的。

(作者:厉国刚,微观大道公众号原创出品158号,欢迎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厉国刚 |遇上“杠精”,是一种怎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