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寒假了,该怎么安放一颗焦虑的心

2021.12.30

往常年寒暑假是补习班的旺季,很多家长已经习惯了把孩子放到补习班里。寒假又要来了,可这一次补习班不在了!该怎么办?还没放假很多家长就开始焦虑了。

有家长问我寒假怎么安排,老实说,我还没有安排。不过我肯定会安排一小段时间闭关。

❶假期补习靠谱吗?

也有家长想让组织一个寒假班。但是讲什么呢?

我翻了翻课本,不知道要讲什么。学校讲的和考的已经比较简单了,如果还不能考80-100分,那要考虑的就不是要不要补课,而是应该反思一下平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了。以前组织过很多假期班,但是都没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先撇开“双减”不说,靠假期补习来提高成绩对于大多数孩子已经毫无意义。

为什么没有意义?

首先,一部分孩子补了成绩还是上不去,还有一部分孩子,成绩虽然提上去了,但是补习一停,成绩立马掉下来。只有少部分人能真正的有所收获,大约占10%-20%,一次补课得出来的数据。

其次,就算成绩提上去了,又有什么用?很多时候成绩提高是基于一周多学了2个小时,有的补习班一周是4个小时,如果一周多学4个小时,我相信稍微主动一点的孩子都能有所提高。小学生一周在学校的英语课时间都没有4个小时。

❷假期该怎么过?

那学点什么才能对这些孩子有意义呢?或者换一个问题:孩子们的假期该怎么过才有意义?

如果家长不忙,我还是建议多陪陪孩子,和他们一起参加一些亲子互动的活动比较好;如果孩子大了,让他们独立参加一些活动也好;有看书习惯的孩子,多给他们买点书,看看书也挺好。对于想上培训班提成绩的学生,这些都比上培训班好一点。网上还有很多攻略都很好,比如,带孩子贴对联,带孩子出去游玩等等。

如果家长比较忙,孩子独立性又比较差,我觉得也可以把孩子送到托管班或者培训班。至少让他们给其他孩子一块玩玩、锻炼锻炼,总比一个人在家一直看电视或者玩游戏要好。我见过一些家长把孩子送进培训班,纯粹是因为夫妻两个人都在上班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把孩子一个人放家里又不放心。

哪些因素能影响到一个孩子?

那么该怎么选择培训班呢?先看看我站在老师角度的一些思考:

我教过很多学生,有很多失败,但是也有一些小成就,不是指成绩提高,而是对他们的影响。

有些看见英语都头疼,现在慢慢开始能记住单词,并且对英语不害怕了;有些,以前成绩总是徘徊在及格线左右,现在在班里名列前茅,对学习越来越有信心;有些连一句话都表述不清楚,现在可以很清楚的表达自己。

之前听杨幂在采访中说过一句话:除了信仰和佛法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使我有大的改变。其实,教育小孩子也是,仅仅是方法技巧的提分技能是无法改变一个孩子的。那么什么才能给孩子带来改变呢?

回想我过去的小成就,真正能给孩子们带来改变的是:信心、习惯和态度。

●很多孩子提到学习就头疼,我见到过看见单词就头疼的孩子,也见到过见到数学计算就头疼的孩子,还见到过一提到背诵就头疼的。这样的孩子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没信心。需要一点点设计学习内容,提升他们对学科的信心。

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小孩子越是擅长的科目,越是喜欢,越是喜欢越想学,越想学越好。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能发现,但是很多人没有从另外一个起点去推想,那就是如果你帮助孩子,让他在一个科目成绩突出,那么那就可能,开始想学,想学就可能成绩更突出,更突出可能就更想学。

其实,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我们可能不是热爱哪一个行业,而是因为我们擅长,容易有成就感,所以就更愿意投入,投入越多就越突出,就更有成就感......就这样走向一个正循环。很多孩子某一科目比较差,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们需要的就是帮助他们培养信心。

●很多孩子学习很努力,也不缺乏信心,至少他们提到学习不会头疼,但是成绩始终提不上去,或者达不到理想的情况。比如,我以前的一个学生,成绩一直不错,总成绩一般班里前5名,但是从来没有拿过第一名,他也很努力。倒不是说第一很重要,只是他要想进一步提高,就必须思考改善的方法,这是必须走的路。

我发现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假努力。假努力,是因为他虽然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也能额外完成我给他加的作业,但是质量始终无法达到我的预期。就拿数学举例,他数学算比较不错的,思维也非常好,但是他几乎很难把一道“比较难”的题做对。

我观察他对难题的思考过程,以及给他讲过之后,他的习惯性操作,发现:他做题,大多数情况下会依靠自己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很难在其他同学身上复制。如果碰到没有见过的题型,那就比较难办了,因为没有经验可以参考。

经验固然重要,没见过很多题型的孩子,即使逻辑思维很好,也不一定能解题。但是,太依赖经验,很多时候不靠谱。比如,经验可能告诉你,这道题没见过,没有可以参考的经验,但实际上,可能是没有见过相似的题型,但是可能见过相同的知识点,依据知识点推理可以求出想要的结果。

明白我说的“假努力”了吧?就是做很多题,但是不懂得事后思考,总结经验。

那么,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如果这道题不会做,一定要反复看已知条件,看究竟能推出什么结论,结合以前的经验能用到哪些模型;再看看问题,究竟在问什么,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能用已知条件推出来吗;或者假设问题是这样的,那么这样的结果如果成立,能不能推出已知条件,等等。这些都是思考方式,如果不经常这样思考,那么就很难在一个学科上有顶尖的突破。

这是思维习惯对一个学生的塑造。行动习惯,比如,字要写好,如何使用错题本等等,这些习惯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早已被很多人验证了,我就不多说了。

●另外就是态度。主要是对学习的态度,这个很难通过说教习得,最好的方式是通过言传身教。我是一个坚定的终身学习主义者,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更多的是能学到点什么,用什么方法能让我学得更快、更多。我每天都坚持学习,也在不断尝试新的领域和方法。在我的影响下,会有一些学生改变对学习的态度,认为:学习不仅仅只为一个分数,而是在不断追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跟我时间长了,他们会把分数看得比较淡,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得比较重。

所以,我喜欢开玩笑说:如果你只把我当成一个老师,那么你就亏大了。

❹对症下药:假期正是培养习惯的好时候

回过头,我们继续聊,如果非得让孩子学点什么,那么该怎么学。既然在这三个方面能影响到孩子们,那么我们就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去想办法。

提信心,很多时候需要一对一或者小班课针对性设计学习方案,需要一些心理学、行为学方面的知识,这里不展开说。

一个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对他们影响比较大的是学科老师,其次是父母,培训班,影响会更小。

我觉得可以从习惯上开始尝试,一个月样养成一个好习惯几乎不可能,尤其是思维习惯。但是从一个小习惯开始,不断强化训练,还是有可能带来改变的,而且一旦启蒙,假期过后还是可以继续坚持的。

比如,我会通过解一道应用题的过程,教他们如何思考。通过不断追问、鼓励、强化练习以及事后总结的方式,教会他们做一道应用题时应该有的思考方法。

最后,又想到一个好玩的方案。比如,爱写作的小孩,可以尝试一个月每天写500字,低年级学生可以尝试每天写100字;爱看书的小孩可以尝试一个月每天看一本书;爱打球的小孩可以尝试每天投100个篮;没有看书习惯的,可以在这个月,每天坚持看同一本书,然后讲一个故事,培养阅读习惯。

做这些事一定要有家长陪同,要不然会变成噩梦,可能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2018年暑假的时候,42天刷了28本书,养成了看书习惯,现在每年至少可以看30多本书。

总而言之,假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学科之外东西的一个窗口,不要眼里只有学科学习。换一个视角看世界,也许会有很多精彩在等着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上寒假了,该怎么安放一颗焦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