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眼镜的女孩》:从巴黎到纽约

戴眼镜的女孩

《戴眼镜的女孩》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故事,因为简短的文字里满透着真诚和温暖。通过一个小女孩的眼睛和心灵,我们感受到了独自一人带孩子的父亲对女儿的关心和包容,也感受到了这个父亲某些时刻的尴尬和难堪。

而让人印象更深的是女儿对那段童年时光的追忆和怀念:他们家那小小的转运站、父女牵手散步的街道、舞蹈老师狄丝迈洛娃……

卡特琳是个戴眼镜的女孩儿,可是她喜欢摘下眼镜的感觉。因为摘掉眼镜后感受到的是朦胧、美丽、柔和的世界,在那里看不到锐利的线条、分明的轮廓、肮脏的细节,有的只是让她沉浸其中的满足感。

卡特琳的爸爸和她一样喜欢摘掉眼镜,放松享受醺醺然如静止般的世界。但是他们身边的卡斯德拉先生不喜欢父女两人这样,他总是一本正经地说“戴上你的眼镜,看清楚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

这位先生虽然只是爸爸的合伙人,但他特别喜欢干涉别人的事情,还乐于对人进行道德规范说教。对于年幼的卡特琳来说,简直是避之不及的。

于是,父女两人去餐厅吃饭时躲开他,父亲谈生意也带着放学后的女儿去文化公园,这些都是为了尽量减少女儿跟卡斯德拉在一起被口授作文和盘问成绩的苦恼吧。

但是他们并不能一直躲开这位先生,在办公室的时候卡斯德拉喜欢朗诵自己写的诗给这对父女听。常常是卡特琳听得昏昏睡去,爸爸听得极度疲倦,但即使如此,爸爸也从不拒绝做合伙人的听众。

也许是因为生意上需要他的帮助,也许是因为“曾经在危难的时候被他救过”,总之,爸爸不肯透露细节和具体原因,卡特琳就不明白为什么必须忍受这位奇怪的先生。

就这样卡特琳和爸爸住在巴黎,女儿上学、学舞蹈;爸爸上班,陪女儿游戏、散步。妈妈住在纽约,女儿很想念她,爸爸当然也希望全家团聚,可是一直以来,因为“生意上的事情没处理好”,卡特琳只能每个礼拜收到妈妈从美国寄来的信。

直到三年后的一天事情有了转机,妈妈的一封信寄到他们手中,告诉卡特琳“他们一家三口马上就可以一起在美国生活了”。

卡特琳和爸爸很兴奋,他们甚至为了庆祝这个好消息准备去吃生蚝大餐。也就是这一次,爸爸中断了“忍着一切不适做卡斯德拉诗歌朗诵会听众”的坚持,并告知卡斯德拉“他将马上带女儿去美国了”。

一向倨傲、喜欢教训别人的卡斯德拉这时候却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瘫在自己的旋转座椅上,无助地问“你们去美国,那我怎么办”,让人禁不住感叹这般强势的人竟也会有如此脆弱的时刻。

接下来我们知道,很快他们一家就团聚了,至于在纽约是不是过得如爸爸之前所期望的那样幸福快乐,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合上书即想到爸爸在巴黎时为了改变经济状况作出的那些努力——用心经营转运站,积极参加奥迪尔家的酒会以结识能够提拔他的所谓上层人士等,让人觉得至少他们一家是积极乐观的。

虽然最后希望落空,但爸爸始终不愿放弃,并一直将那张酒会上得来的唯一一张名片带在身边。

正如卡特琳的回忆那样,“他总是一边系领带一边坚定地说:人生,敬你和我!”所以,尽管这位先生可能会有某些让妻子不满的瑕疵,我始终觉得这是一个好爸爸。

跟着爸爸生活在巴黎的小卡特琳其实很幸福,所以成年后的她才会在纽约不断想起童年时光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戴眼镜的女孩》:从巴黎到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