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联合执导《朋友之间》
为了加强峨影厂的建设,中央决定撤消上海的天马电影制片厂,天马厂全体人员迁到成都与峨影厂合并,当时上海有三家电影制片厂,还剩的海燕电影制片厂与江南电影制片厂合并改名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父亲从北影跟片回来时,天马厂的基建人员已经来蓉,在峨影厂原有的厂区进行大规模建设。为了迎接两个厂的合并,领导决定派父亲代表峨影厂与天马厂老导演顾而合作拍摄一部影片。当时正值“西南地区话剧,地方戏观摩演出大会”举行,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几十个话剧、地方戏曲团体,带着所创作的剧目在成都会演,厂里要求父亲他们合拍影片的剧本从会演的剧目中挑选,父亲和顾而已导演带着摄制组主创人员进驻会演大会,观看会演的演出,会演一结束,顾导演和天马厂的文学编辑与峨影厂的厂领导及文学部主任,共同选择了两个优秀独幕剧,一个是温江文工团创作演出的表现农民贫农与中农生活的方言剧《朋友之间》,另一个是成都市话剧团创作表现医 务工作者下乡为内容的方言剧《向阳路上》,将两个话剧拍摄成《四川方言话剧集锦》。报经上海电影局和天马电影制片的领导审查通过后,于1965年12月1日,由父亲和制片主任潘秋带领《朋友之间》演员5人、《向杨路上》演员4人乘火车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
一到上海,父亲他们就受到天马厂的欢迎,厂长和党委书记专门到招待所看望大家,和大家一一握手,欢迎大家参加影片的创作和生产。之后,厂领导对父亲和制片主任潘秋讲,这部影片是天马厂与峨影厂合并给四川人民的一个见面礼,原来打算导演与制片都由两厂联合担任,其他摄影、美工、服装、化桩、道具、照明,全由天马厂的职工出任,但听说向林导演原是话剧导演,还在北京受过苏联专家的培养,又在四川生活多年,对四川农村非常了解,这个影片是由是两个话剧组成,他们再三斟酌考虑后,决定《朋友之间》由向林来执导,《向杨路上》是表现知识分子的戏,就由顾而已任导演,虽然是一部影片,但是由两个摄制小组进行拍摄。他们还给向林配备了天马厂的一批年青的创作力量,其中就有刚刚拍摄了《红色娘子军》的摄影师沈西林。另一组《向阳路上》就配备一批老的创作力量,俩个组展开友谊的竞赛,看看谁的创作最优。当时父亲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和顾虑,因为他还没有单独执导过一部影片,厂长表示他们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把老导演桑弧的助手梁廷铎调过来作副导演,他是从场一直到助理导演、副导演,对镜头和拍摄工作非常熟悉,父亲提出干脆就让梁廷铎和自己联合导演,厂长和书记笑着点点头,说父亲太谦虚了,这种情况在上海是很少见到的,后来厂长又吩咐,不管有任何难、问题都可以直接去找他,包括有什么想法和打算都可以直接找他谈,他一定尽力解决。
为了让天马厂领导了解所选剧目的演出效果,同时也让剧组的工作人员了解熟悉剧情,剧组在上海租了一个剧场,《朋友之间》和《向阳路上》的演员穿上服装,带上小道具,在没有任何布景的舞台上,为天马厂的全厂职工及家属演 出了一场。演出的第二天,父亲召集《朋友之间》摄制组除演员外的全体工作人员开了一个会,让大家谈谈对演出的感受,同时征求大家对影片的拍摄的想法和建议。会议开得很冷清,没有人发言。父亲想可能是因为演出的是四川方言对白,由于语言障碍,大家没看明白,便把这个戏在四川西南话剧会演时受观众欢迎以及获奖的情况,一一向大家作了介绍,还用普通话把剧情详细讲述了一遍,这才有几个人发言,但也只是说这个剧从政治上讲还是很不错的。父亲感到他们只是应付一下会议的冷场。后来父亲提出让大家提建议,这个影片应该怎么处理?怎么拍才能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大家听后又是一片沉默,没有一个人发言,父亲点名请摄影师谈谈,摄影师说他尚未考虑好,请美术师谈,美术师说导演要求怎么拍他们就怎么拍,一切听导演的……之后又是一阵冷场,父亲怎么也没想到天马厂的创作人员对这部影片的创作会如此地冷淡,正当父亲准备宣布散会时候,一个小伙子站了起来,他说他是摄影助理,他认为这个话剧要搬上银幕,简单的办法就是让美工去借一块大的幕布挂在摄影里,演员就穿上服装化上妆就在大幕布前表演就行了,他的话还未说完,就惹得全体天马厂的人一阵哄笑,父亲忙说这也算一种拍摄方案,请他继续说下去,他笑着摇头表示没有了,父亲鼓励大家提出更多的方案,但是再没有一个人发言,父亲好宣布散会。会后,父亲把联合导演梁廷铎留下来,问他为什么大家都不发言。他告诉父亲,他们天马厂的导演,从来都没有像父亲这样征求大家对作品的看法的,更不会就拍摄方案征求大家的意见,那些导演都是向大家说我想如何如何处理,甚至根本就不跟大家谈自己的创作意图,从来都是导演指挥,下边干,让下面怎么干就怎么干,他说父亲太谦虚了,提醒父亲说这样好心很容易让别人认为你心中无数要靠大家帮你,父亲对他的坦诚非常感动,父亲想可能天马厂的人,认为们峨影厂是个新厂,自己又没有导过什么作品,一个毛头小子被他们领导任命为导演,他们不服气,因为他们的导演都是一步一步,从场记熬到助理,再熬到副导演,不知道多少年才能熬到导演的,而自己是一步登天,别人怎能服你呢?想到这里,父亲的思想豁然开朗,下决心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把这次创作搞好。
第二天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天马厂的厂长把饭菜端到父亲身旁的坐位上,边吃边问父亲对影片拍摄的打算和想法,父亲将这次会议的情况,以及摄影助理的建议告诉了他,他笑了笑,问父亲对这个意见的看法,父亲说告诉厂长,从话剧和电影的根本区别来看,这个意见是不可取的,因为电影的特性就是充分运用把时间和空间自由变化,观众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要求,和在剧场里看话剧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原封不动的记录舞台的演出,那只是个舞台纪录片而已,厂长觉得父亲谈得很有道理,不停地点着头,父亲接着向厂长提出,在电影公司租几部根据话剧改编的中外影片给摄制组观摩,从中找出拍摄的规律。厂长满口答应说没问题,并立即让制片部门根据父亲开出的片名,到电影公司去租借影片,他满意地称赞父亲有创新意识,表示全力支持父亲的设想,让父亲大胆地去干。随后,摄制组看了六七部由话剧改编的中外影片,还没等父亲召集主创人员讨论的时候,摄影师和美工师就跑来主动跟父亲讲,他们看了这几部片子收获很大,其中将舞台电影化处理的就很好看,凡是局限于舞台的处理的就让人感到很沉闷。父亲说告诉他们,“朋友之间”这个话剧的剧作本来就非常写实、语言特别生活,这次拍摄,一定用电影的特性,将这个剧本还原于生活,所以要用镜头语言来表现,你们都是老电影,还要请你们多发挥你们的创造,大家把这个片子拍好,摄影师说他们厂的导演没有一个像父亲这样有思想又那么谦虚的,父亲说自己理解的电影艺术,应该是集体创作的艺术,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创造,才能拍出优秀的作品。他们非常感动,美工师表示立即手去画设计图,摄影师也表示立刻根据剧本作摄影构思,最后父亲向他们表示,不论任何时候,有什么想法和建议,随时可以找他商谈。
第二天是星期天,摄影师专门来到招待所,向父亲谈了他的几个在摄影上的处理和想法,他建议美工师搭一个农家小院,小院中喂了一群公鸡母鸡,镜头从川西平原的实景开始横摇,通过一堆草堆移进摄影棚搭的这个小院,也就是把观众从川西平原带进剧中的农家小院,也就是把观众从生活带进戏里,同时移镜头又像话剧中大幕慢慢拉开……父亲立刻肯定了他的设想,说:你构思的非常精彩,非常符合这个剧的写实风格,还希望你继续,他非常高兴,父亲把他送出厂大门时,他还紧紧地握着父亲的手说:和你合作令人太愉快了。
在和梁廷铎的合作上,父亲也是非常明确的表示:对于镜头自己没有他熟悉,因此就由父亲来构思和编写分镜头剧本,最后由他来校正,现场拍摄也由来具体执行。梁廷铎非常感动, 说父亲很坦诚,又没有导演的架子,这在天马厂是很少见的。他对父亲也是坦诚相待,开诚布公地谈出他的看法,甚至在后来的创作上,天马厂一些人在在私下的反映,他都毫无保留地告诉父亲。通过《朋友之间》的拍摄,父亲和梁廷铎成了很好的朋友。
分镜头剧本写好以后,征求梁导演的意见,他非常客气地指出特写镜头多了,并告诉父亲说一个电影中顶多只有一至两个大特写镜头,而且特写镜头演员是不能有动作的。还有从全景直推到特写镜头是没办法完成的。父亲又征求摄影师对分镜头的意见,摄师也提出了与梁导演一样的意见。但毕竟他们都是年轻人,都有一股勇闯禁的劲头,都表示虽然这些都是电影厂的老习惯,但可以在实践中突破、创新。
开机时,父亲他们拍的第一个镜头,是男主角的一段有关主题思想的台词,当时为了强调这句阐述主体思想的台词,父亲在分镜头时用一个特写镜头来表现,开始演员的脸侧面对着镜头,说台词时候转过脸正对镜头说台词。在试拍时,梁导演有些顾虑,他害怕将来在银幕上,这么大的一张脸,一转动,会让观众受不了,感觉太强烈了,而父亲认为这一句台词是非常重要,它关乎主题思想,就是要给观众以非常强烈的刺激,摄影师通过摄影机镜头让演员试演了一遍,感到效果非常好,非常强烈。
父亲在分镜头中还设计了一个从全景快速推到特写的镜头,拍摄时,副摄影说移动车不可能推这么快,这个镜头没法完成,父亲想起《红岩》中就有一个急推的镜头,那是徐鹏飞为了威逼江姐就范,走到一个窗户前,把窗帘一拉,让江姐透过窗户,看见孙明霞坐在老虎凳刑具上昏死过去的一场戏,当时,导演就运用了一个随着徐鹏飞的拉动窗帘,镜头从全景急推到孙明霞的头部的镜头,但当时在拍摄这个镜头时,费了很大的劲,拍了几遍,导演仍感到推的速度太慢,后来由于移动车太快刹不住车,差点把机器和摄影师一起摔出轨道。父亲把这个故事讲给摄影师听,问他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摄影师想了想,告诉父亲现在有一种可以变焦距的镜头,它可以在摄影机器固定不动的情况下,从全景推到特写,而且要多快都可以,父亲听后大喜,让他立刻去器材仓库把变焦镜头借出来,实际操作一下,看看效果,当天下午摄影师把变焦距镜头借出来装在摄影机上,父亲看见装变焦距镜头的箱子上落了很厚的灰尘,摄影师告诉父亲,这个变焦镜头从国外进口回来后,还没有一个导演使用过,说父亲是第一个使用变焦镜头的导演,安装好变焦镜头后,父亲让演员在镜头前表演,摄影师试了一下,效果非常好,是父亲想要的效果。
第一批样片拍摄完后送洗印厂洗印,很快就洗印好,原本只是父亲他们摄制组的人员在放映间观看样片,但《向杨路上》的样片也洗印好了一批,于是两个组共同观看。父亲来到放映间时,发现放映间里坐满了一些陌生观众,场记告诉父亲,这些都是天马厂的老导演、老摄影师和美工师们,他们听说父亲在镜头处理上有些新招,都想来看看。先放映的是《向阳路上》的样片,那些观看人没什么反映,但在放映《朋友之间》的样片时,特别是在放映特写镜头中演员转头时,下面一片翁声,放到从全景急推到演员的脸部特写的镜头时,大家不约而同把身子向后一仰,还发出一片惊呼声。看完样片,天马厂的那些老同志一出放映间就热烈的议论开了。在之后的小结会上,父亲请大家对所拍的样片提出意见,大家沉默了十多分钟,没人发言。场记悄悄对父亲说,他们天马厂看样片从没有导演让大家对样片提意见。父亲对大家说:电影艺术是一种集体创造的艺术,并不是导演一个人的创作,另外,大家是第一观众,大家的感觉和印象,也就是将来观众的感觉和印象,还没等父亲说完摄影师就抢着发言,他说他的感觉蛮好,虽然厂里很多同行反映很强烈,甚至很不习惯,这正说明导演在创作上破除了过去固有的传统观念,说他对这部片子很有信心了。摄影师的话音刚落,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父亲听了心中非常高兴,不管怎样,自己创作上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说明创新是成功的。
中午吃午饭的时候,天马厂的艺术厂长专门找到父亲,说有人告诉他说父亲在导演手法和镜头的运用上,有很多新的东西,突破了天马老的传统,这非常可贵,希望父亲坚持下去,不要受任何影响,他们领导支持父亲的创新,天马厂就需要像父亲这样的青年导演冲破旧的所谓的传统的东西,他们早就想往这个死水潭中扔进一块大石头,激起一些涟漪。艺术厂长的话使父亲非常感动,感到这才是真正的懂艺术领导,在他的领导下,一定会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
晚上,父亲又把原来写的分镜头剧本读了一遍,看哪些地方的处理还停留在一般化水平上,父亲发现在原话剧中有一段喜剧色彩很浓的双旁白,是剧本比较精彩又独特的一笔:剧中两人的旁白台词是完全同样的,但它的内在含义却是完 全相反,最初父亲只是简单的用了一个二人的全景,当人走向镜头时变成一个人的近景,然后在说旁白时,轮流切换两人的近景,但这样的镜头处理,达不“双旁白”的效果,剧情喜剧色彩也就没有了,父亲想如果要保持“双旁白” 的喜剧效果,最好是用双画面把银幕一分为二,两个人的特写都在画面中,但又怕这样一来会让观众感到不真实,不自然,突然父亲灵感一现,想到两个角色在说旁白时,可以走到一棵树的两边,这棵树非常自然的把画面一分为二,树杆变成两个并排画面的分界线,这样即可以保持“双旁白”的戏剧效果,又让观众感觉真实自然,这样,一段戏就处理成一个镜头,先是二人对话的全景,说完两人朝镜头跨几步而摄影机朝后退,拉出一棵树,二人一个在树左,一个在树右,形成双近景,这样,银幕就自然就变成了双画面,二人说完旁白,转身 向回走,摄影机又绕过树杆,二人变为全景离开。当父亲把这个设想告诉梁导演和摄影师时,梁导演和摄影师都认为父亲的设想非常好,只是摄影师提出,在具体操作上可能完不成这样的构想,因为移动道是直的,不可有S型的轨道让摄影机移动时绕过树杆,父亲也考虑过摄影师提出的这个问题,他曾在摄影棚里见到一架小型升降机,而这个升降机的摇臂是可以左右摇动的,把直行的移动轨道斜靠着树杆铺设,在向后移动时,小型升降机的摇臂可以在移动中左右摇动越过树杆,大家一听觉得很有道理,摄影师立刻把父亲拉进了摄影棚里,取来摄影机架在小升降机上,铺上移动轨道,场记也把两个演员找来表演这一段“双旁白”的戏,美工找来一棵树杆立在移动轨道旁,父亲让摄影师坐在移车上,摄影助理拉动移动车,父亲亲自掌握升降机的方向,随着演员表演的移动,父亲把升降机先向右然后又向左绕过树杆,最后把画面停在树杆后,两个演员站在树杆两边变成了一个双画面,设想成功了,摄影师高兴地跳下摄影机座,让父亲坐在摄影机座上亲自观看这个画面的效果,完全达到自己的设想。摄影师激动地对父亲说,这才真正是搞创作啊!
由于《朋友之间》在西南话剧会演中获得秀演出奖,同时该剧曾被文化部邀请去北京展演并受到好评,所以在五位演员的心中,觉得自己的表演是非常优秀的,所以在拍摄时老是不自觉的重复舞台上的原来那种表演,对父亲在排演时提出的电影表演要接近生活,要自然真实的要求,他们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总是不服气,认为人家天马厂的顾而已导演对他们的演员从来没有像父亲这样要求,人家可是电影厂的老导演,总比父亲这个尚未导过一部影片的导演要强上十倍,总之,在他们的心中是不服的,在他们的思想深处是不大信任父亲的。为了让这些演员看到自己的表演上的毛病,父亲找到艺术厂长,向他汇报了演员的在表演上问题,还请领导多批一些底片,让演员先试拍一段戏,洗印出来,让他们先看一下自己在银幕上的表演,再放映一部国外的影片中的一段给他们看,让他们自己对比一下。结果这几个演员看完之后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说,他们过去演戏是凭感觉,今天是生平第一次看自己表演,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表演是那么夸张,那么脸谱化,现在才感到导演要求表演要真实、生活是非常正确的,如果按原来的表演拍摄,那这部影片非砸了不可,还有的演员说:把我们拍的片断和外国演员表演的片断一比,就比出问题了,人家的表演那真像生活,像没有表演一样,而我们却挤眉弄眼表演,太夸张了。从这以后,演员们从心底里听从了父亲在表演上的指导。
从1965年12月到1966年3月,经过96天的日日夜夜,《朋友之间》终于拍摄剪接完成了,厂领导审查后非常满意。而之前,领导对《朋友之间》的拍摄是有顾虑的,因为剧本本身政策性较强,趣味性少,又是缺乏经验的年轻导演来执导,他们当时是非常担心的。但看了拍摄完成后的影片,则恰恰相反,《朋友之间》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厂领导决定影片不作任何修改,立即送北京审查,还希望摄制组要很好的进行总结,说《朋友之间》的拍摄,在艺术上的创新,对全厂的创作是很有帮助的。就这样,父亲圆满地完成了导演影片的处女作,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朋友之间》没有发行放映,但这是父亲构筑未来电影艺术创作大厦的一块坚实的基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