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培训心得体会

    2021年12月18日县直二小教育集团认真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老师们细心聆听了杨利珍老师的让心理学赋能新教育,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当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在工作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应对自我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进取主动调试自我的心理,明白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工作简便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理解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我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所以,我们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本事。要坚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经过人际交往,认识到教师的社会职责,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本事,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团体坚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面对工作中的双减问题

      双减”要适度,防止新的差距拉大。“双减”政策的初衷是减轻学生的学业重担,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跳脱出来,但这很可能使一部分本身就处于学业弱势的学生更加散漫自由,自律性下降,跟不上课程进度,而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有更多时间去提升自我,从而使得两极分化愈发严重。因此,“双减”的目标要减量提质,在“双减”的同时依然要关注后进生的情况,如何更科学地施行“个性化教育”应成为研究的重点。要避免形式主义,及时追踪效果。任何新举措提出后难免有消极应对的执行方,因此要加强督察管理,避免形式主义。“双减”确实减少了学生课后的任务量,但课堂上是否节奏过快、如何保持高效率、课后巩固环节如何保证等问题可能随之出现,因此需要听取一线教师的反馈,及时关注学生学习进展;再者,义务教育阶段的压力看似减轻了,但地区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很难弥补,中考这把重要的“量尺”依然存在,初中毕业后的普职分流是众多家长担忧的问题,高考更是学生和家长将来绕不过的坎,时间久了,一些培训机构可能挂特长培训之名行学科培训之实,家长们也可能联合起来自发“攒班”,或假借其他形式培训孩子。为了配合“双减”政策的实施,不少学校推出放学后延时服务,让家长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但其自由的程度也许不是学校和家长本身能控制的,还深深受到社会大环境下的攀比和竞争意识影响。这些可能造成家长和学生新的“焦虑”。这些问题都需要教育者去科学实践与总结经验!

  总之,一天的培训,即充实又愉悦,在以后的工作中,将践行于工作学习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里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