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四个境界

读书就像习武修仙一样,也分为好几个境界。但这个境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法。

有的人说读书的三个境界分别是: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最后再“把书读薄”,这个分法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有人觉得读书的境界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描述人生的三个境界一般,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今日看了法学教授罗翔的视频,他将读书划分为了四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读书以逃避世界,第二个境界是:读书以创造世界,第三个世界是:读书以理解世界,第四个境界是:读书以超越世界。

对于罗教授的划分我还是有几分感触的。

先说说第一个境界:读书以逃避世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世上安得事事如意,不如意的事相反要更多一点,当我们欲望得不到满足,当我们掌握不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时,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既不愿意甘于堕落,但又不知道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于是他们便沉浸在书中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他们龟缩进书本中,他们逃避着现实,另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至少比那些刷短视频、天天打游戏的人要好,但其实两者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来自于别人对他们的评价。


第二个境界是读书以创造世界。在我看来,这个境界和第一个境界的区别不大, 当欲望不能被满足,他们只有从书中建立起这个完美的世界,在书中他们是万能的,和那些带有主角光环男主一样,掌控着自己的命运,书写着自己的传奇,他们是书中的巨人,现实中的矮子。

第三个境界:读书以理解世界。书籍是人类经验的总和,提到这个境界,就不能不谈到培根的《谈读书》,他在文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每一本著作,都蕴含着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读《瓦尔登湖》,你可以和卢梭一起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读《时间简史》,你可以和霍金一起领略宇宙的奥妙。

先辈们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写成了一本本书,我们读书并从中汲取到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并用来理解、解释现在的世界。当你到了这个层次,可以从书中和现实架起了一道桥梁,将实践和理论结合在了一起,更好地为现在而服务。


第四个境界:读书以超越世界。书籍仅仅是先辈们对世界的理解,但这还不是你的理解。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永远也不会重复。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理解当下的世界,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从书中我们不仅吸取到了知识,帮助我们理解世界。更体会到先辈们战胜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们在无论发生多么不好的事的时刻,都不要放弃自己,一直坚定地向前走,去超越书中的世界,去营造更美好的世界。

现在的我,前三个境界皆有之,一方面对前途的迷茫,让我对未来不知所措,对命运的无力让我总是在书中去逃避现实的无奈,一方面我在书中又与现实相连接,即在理解世界,也在创造世界,但这是我无力的乌托邦而已,总是空中楼阁,眼高手低。

但我还没有放弃自己,我渴望自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要将书中的一切与现实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能回顾历史,又能前瞻未来,并把握好珍贵的现在。

可能我又有第四个境界,那就是永不放弃,直至超越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的四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