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前些天,看到重庆渣男和小三被判死刑,大快人心。然而,想起两个坠楼的幼童,还是既悲愤,又气得发抖。
我想起孟子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所言: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意思是说:“如果今天有人忽然看到一个小孩将要掉到井里面,那么一定会产生恐惧哀痛的心理。”
孟子谈的是路人看到弱者受难时的同理心,这种心是仁爱之心,每个人都具备的。
可是新闻中的渣男,别说是对路人了,就是面对亲生骨肉,都如此残忍,真是越过了人类的认知底线。
孟子说,如果没有这种同理心的人,一定非我族类,不是人。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之前,读诸子百家,总是滞于生涩难懂,今日读之,方发现古人的智慧是落实在现实人生层面上的,可培养善良的人格,转化为做事的准则。
恻隐之心
孟子提到的恻隐之心,指的是什么呢?
它是同情怜悯之心,这份同情怜悯,源于内心直觉,是社会的道德担当,是最直接的正义冲动,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
像他提到的“一个人要冲过去救即将落入水井的孩子”之例,在那个救人瞬间,不是为了结交孩子的父母或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谋取虚荣,而是内心有一个无条件的道德指令,让他不假思索地这么做。
我们身边有很多舍己为人的英雄,每次看到这种正面新闻,我都忍不住落泪。
这些英雄,也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也有家庭,也有儿女,也很珍爱自己的生命,然而每每面对他人限于困厄时,总能挺身而出,济人之困,践行互助之义。
这不正是孟子所提倡的仁爱之心吗?
在孟子看来,善良良知是上天赋予的,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性,每个人都具备。那些不能具备这种良善之心的人,都是缺少了“摸摸胸口问自己良心”的反省精神。
所以,人生于世,以善者为榜样,时刻保持一颗良善之心,是个人的修行,更是社会的道德担当。
羞恶之心
羞,是对自己做的错事不知羞耻;恶,是对他人做的错事不知憎恶。
恶魔劳荣枝和法子英不正是没有羞恶之心吗?二十年前,法子英和劳荣枝合谋,连杀七人,手段及其残忍。
二十年后,劳荣枝把所有罪过,推到死去的法子英身上。当一审宣判死刑之后,她当庭表示上诉。
此时的她,委屈、伤心、对人世舍不得了?
“我听清楚了,但是我不服。”
“好一个”斩钉截铁的“不服”,吐出这两个字,足见劳荣枝完全没有羞恶之心!
如果法子英杀害第一个人时劳荣枝能够报警,怎么会有后面六个无辜的家庭血肉分离?如果死去了七个人能够站出来,他们才是最有资格说“不服”的。
没有羞恶之心的罪犯都是恶魔,丧失人性,如孟子所言:非人也!
除了罪犯,常人也会偶尔丧失羞恶之心,为了权、为了利,道德底线一再下滑,因此每个人必须慎独。
像《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刚出场时还有有理想有才华的谦谦君子,做了官之后丧失人性,利欲熏心,曾为了石呆子的一把扇子,弄得人坑家败业。
如果岁月可回首,贾雨村会不会看到当年的自己——一个意气风发气宇轩昂的读书少年,手捧孔孟之书,在高声诵读:
“羞耻之心,义之端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辞让之心
有许多生活镜头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交通路口,争抢闯红灯的路人;上班高峰,互不相让的司机;家庭生活,夫妻非要争个眉高眼低;工作方面,明争暗斗争抢利益……
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要争名夺利,此种情景,不禁让人感叹:我们的先贤倡导的辞让之心哪里去了?
回看一则《史记》中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鲍叔避让贤路,为国荐才,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他澄澈的眼光,更让我们感受到“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博大胸怀。
可以假设,如果鲍叔嫉贤妒能,预演出庞涓陷害同门师兄孙膑,挖掉其膝盖骨的悲剧,那么历史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番走向?
能够做到鲍叔的让贤并不容易,因为他要跳出名利场外,克服人性中的幽暗贪婪,甘心居于他人之下,这是一份难得的勇气!
所以说,辞让之心是人性中闪闪发光的玉石,流淌在我们文化的河流中。
静立于“争”中,你会看到清风明月,畅步于精神的“桃花源”。
是非之心
说起是非之心,又想起江歌妈妈事件。
刘鑫和她家人的丑陋嘴脸已让我看不下去,令我大跌眼球的是一些网民对这位母亲的攻击。
在悲愤的同时,我想问:圣人所言的是非之心,跑向哪里了?
幸运的是,我们社会还有太多坚守良知的人们,他们用肩闸住黑暗的大门,大声呐喊着:
莫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就像去年,戍边英雄事迹一发布,就在无数人心中激起了崇尚英雄的共鸣,一系列话题冲上热搜,有网友说,
“这才是热搜应该有的样子。”
是的,我们这个社会关注什么,体现了我们的品味;如何评价,展示了我们的价值观;
于是,我们看到这样正能量的评论:
“不追网红不追星,只追人民子弟兵。”
“这才是新时代我们应该追的“星”。”
“那些盲目的追星,追网红现象应该止一止了!”
是啊,保持纯真的良知,识别是非好坏、真假善恶,这样的心灵最美丽,这样的社会最平安,这样的你我最幸福。
让我们再次记住祖先的教诲: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
悠悠几千年中国文化,
讲究仁爱,
讲究道义,
讲究慈悲,
讲究是非,
讲究修身养德。
这一切都是我们一生的修行,就像《大学之道》中所言:“止于至善”,当我们把个人修养和社会担当融在一起时,方能家国安宁,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