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叶嘉莹老师《南宋名家词选讲》认为这首词是辛弃疾在福建因修建海防被弹劾,离开福建时经过南剑州,登双溪楼所作。百度百科说是辛弃疾在福建任上,经过南剑州,登上双溪楼有感所作。没有找到更确切的资料。大概是作于福建任上前后吧?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王国维《人间词话》四十一条: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用在这首词中,“举头西北浮云”,“写景如此,方为不隔”;“倚天万里需长剑”,“写情如此,方为不隔”。也许词人登上南剑双溪楼,确实看到“西北浮云”,也许只是想到了西北有浮云,这“浮云”,让人想到许多,边患,战事,内忧……像辛弃疾这样一心想要收复失地心系天下的志士,二十一岁聚集组织起义军反抗金人。二十二岁率五十多人深夜突袭敌军几万人大营,手擒叛贼,二十三岁南归朝廷。他心中是有一柄君子剑,想要收复失地,报效国家。这“耿耿长剑”,是光华闪耀的。看到“西北浮云”,想到的是要用“万里长剑”扫除浮云,这是辛弃疾一生的心愿理想啊。从二十岁“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到“可怜白发生”,这份志意始终不变。这看似质朴自然的句子,可以称得上“言情沁人心脾”,“写景豁人耳目”吧?这不是用嘴巴喊出来的,而是从心底流出来的,是辛弃疾的真性情。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这地方,是充满神秘色彩的龙泉太阿宝剑消失的地方。《晋书·张华传》:晋尚书张华见斗、牛二星间有紫气,问雷焕;曰: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后焕为丰城令,掘地,得双剑,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焕遣使送一剑与华,一自佩。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其子华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化为二龙。宝剑消失了,剑气依然直冲斗牛。想到辛弃疾,无论何时,“处江湖之远”还是“居庙堂之高”,挥师北上收复失地的壮志从未消失,从没有一丝一毫消减。那么,找到这能让自己扫荡万里浮云的倚天长剑吧!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没有看到剑气,只感到山峰高俊挺拔,寒气阵阵,潭水清冷,连星月光辉都是惨淡的。这也许是词人的处境吧?他是“归正人”,南方人歧视他,不信任他,主和派与他格格不入,总想对他做些什么,怎么能不让他感觉潭水清寒,星月惨淡?词人不甘心,想到去探寻宝剑。“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想到点燃犀牛角但水下寻找,却不敢,惧怕风雷怒吼,鱼龙阴险残忍。这当是辛弃疾有感而发吧。辛弃疾二十三岁南归,却迟迟不被重用。如1172年到1181年,不到十年之内调动了十一次之多,辗转各地。1181年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闲居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他到任上,一旦做事,诽谤谗言就接踵而至。他救济江西旱灾,执法严格,禁止强买强卖,投机倒把,被弹劾“杀人如草芥,用钱如泥沙。”只能被迫闲居。一旦到任,他还是奋发有为。到湖南,建立飞虎营,被弹劾。到福建,修筑海防,却被诬告。真正的“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沧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叶嘉莹老师说,这句可以用来形容辛弃疾词的风格。个人觉得,这句诗是“真景物真感情”。双溪合流,水势浩荡。面对此景,人们也许会写水声水势,“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可辛弃疾并没有写水声水势,用“欲飞还敛”写。看到被峡谷拘束的浩荡流水,辛弃疾是不是想到了自己,曾经豪情万丈“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想要“看试手,补天裂”的,是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他是以自己的生命谱写自己诗作的,他也是以自己的行动践行自己的理想的。可每次被任用,想要做点事情时,就被弹劾贬谪,被迫闲居。再次被启用,依然奋发作为,不甘不敢虚掷光阴。可他每次有所作为,就再次被弹劾贬谪,如此循环反复。一个十年,两个十年……人生有多少年华能够经得起这样的空等待?“欲飞还敛”,联系辛弃疾经历看,奋发有为的追求、理想,投降派妥协派的诋毁、打压,不是使得他就像这奔涌激荡的水流一样“欲飞还敛”吗?这应该是辛弃疾看到溪水时引发的生命的兴发感动吧?

    就此作罢吧!“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空有陈登那样救济天下的情怀,如今岁月流逝,青春不再,就这样归隐了吧。一壶薄酒,一领凉席,安顿了自己吧!哪里能够真正禅心了悟,归隐山林呢?他可是“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的。又该如何排遣呢?“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登高远望吧。想想千古世事沧桑,盛衰变化,自己一生不过百年,嬉笑怒骂悲欢离合又算什么呢?叶嘉莹老师说,苏轼把个人至于历史长河,就冲淡了自己的荣辱得失之感,排遣自己的失意伤感。苏轼说“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总能排遣开自己的愁绪,确实是旷达洒脱的。也许,辛弃疾也想这样。辛弃疾能够排遣愁绪吗?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这应该是词人看到的景象吧?可是,总觉得有“言外之意”“韵外之致”。斜阳余晖下,小船归岸系缆。“斜阳”,又给人许多回想。南宋王朝的命运,是不是就像这一抹斜阳?南宋王朝,能不能就像这船,有个安全的靠岸?由南归到现在,时光流逝,岁月无情,自己人生还有几何?……辛弃疾不是像苏轼那样超然洒脱,排遣开忧愁伤感。也不是像李煜那样,“往而不返”,完全沉浸其中。辛弃疾给人一种思绪绵绵不尽的感觉,特别符合王国维说的“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如“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