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的艺术

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跟人谈话:接送孩子时跟其他家长聊几句,上班时跟客户谈、跟老板和同事谈,在家跟孩子、配偶谈,有空时跟爹妈谈。我們都是谈话大师——很多时候说的都是套话、客气话,大部分时间都在拐弯抹角、试探、躲闪。一篇文章说:“如今我们的社会充斥着糟糕的谈话,部分原因是它在互联网和电视上提供了更多有趣的内容。谈话不是聊天(太不置可否),不是辩论(太多争论),不是座谈会(太学术)……我们彼此交谈不仅是为了发现创意,也是为了分享委屈和欢乐、比较各自的经验、表达同情或觉察胡扯。”


英国18世纪文人约翰生博士喜欢谈话、善于谈话,而且对谈话做过一些剖析。他说欲掌握谈话的艺术,第一得有知识,得有谈资;第二得有驾驭言词的能力;第三得有想象力,把事物置于常人看不见的那种境界;第四得镇定自若,要有一种百折不挠的决心。这四条中,第二、第三可能是比较难的,谈资谁都有一些,谈个不停的也大有人在,但谈得纵横捭阖又鞭辟入里,让听者听得心花怒放、心悦诚服,这样的人就是人生导师了。约翰生说:“对理性的存在来说,最让人中意的愉悦是在自由、轻松的对话中交流思想,在谈话中,经验消除了怀疑,仁慈消除了竞争,只要不冒犯别人就可以畅所欲言,别人只为了开心而倾听。”他引用培根的话说:“读书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一个没有知识又没有想象力的人,该怎么跟人交谈呢?约翰生出了一个主意:若要受到众人普遍欢迎,谈话之道莫过于叙事。“几乎人人都爱听当代史话,因为几乎人人都与某位名人有着某种或真实或想象的关系,对于声誉日隆的名字都有一种或褒或贬的愿望。虚荣心与好奇心常常携手合作。”放在今天,等于说可以跟人聊网上购物、聊视频节目、聊读书。


鲍斯威尔说,约翰生的谈话比他的著作还有价值,但约翰生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不要妄图从言谈中获得足够的知识。“知识的基础必须靠读书打。大原则也必须来自书本,言谈之中永远得不到一个体系。关于一个问题的言谈必须从百人中汇集起来。一个人这样得到的是一条真理的诸多部分,这些部分又彼此相差千里,所以他永远看不到全貌。”东听一句、西听一句,不如看某个领域的五本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话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