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是成人间的社会关系。

前段时间读到wyn的文章,《大四以后,恨过的人都变的可爱起来》。

如果说的实在一点,人总是可以乐此不疲感叹曾经不愉快随着时间去的有多快,所有的人和事都在一段时间后变成过眼云烟。

只是这段时间或长或短,短起来几个月就过去,长起来几年也可以释怀。就像那篇文章的题目所说,有时候回头看看,恨过的人都变得可爱起来。 

那句“一切都会过去的”与“过去之后才发觉这样的不愉快也是宝贵的经历”也只在事情结束后变得哲学起来。尽管在经历着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经历时,不断告诉自己这样的哲学,依旧无法逃避当下的“难受”与“磨练”。过程总是令人“心潮澎湃”的。

出国留学之后,大多朋友在大一或者大一住过宿舍之后都会租公寓住。因为在与学校宿舍价格相当的情况下,外面的房子不仅有独立房间,空间也非常充足。

在这样的私人空间里, 留学生们也许就与国内读书的朋友们有着不同的“寝室”生活。 

谈起“室友”,我们听过各种各样的鸡毛蒜皮抱怨,也看过知乎等社交软件上的吐槽。大家喜欢谈论室友间的小摩擦,生活习惯的不合,以及抠门小气的坏习。但是在许多留学生公寓背后,室友的问题其实不再是单纯的“不合”。再往深处思考一下,更像是一个几人间的小型社会。

上个星期,在演讲课上有一位美国同学问大家,

“你们当中有谁有过令人烦恼的室友关系?”

不少人举手。

“那你们当中有谁觉得自己也可能是一个令人烦恼的室友?”

大家笑着举着手。


单人间的背后,更多是独来独往。

打开房间的门,又回到了那个精心布置过的私人空间。

把蓝牙音响打开,连上那首叛逆期儿童听的摇滚歌曲。刚刚搬进新公寓的新学期开始,我花了好长时间适应只有音乐陪伴的私人生活。

我和要好的朋友去年一起签下今年住的公寓,虽然过程几经波折,但最终还算顺利住入这个人生中在外的第一间小屋子。 当时所有的朋友都在慢慢”配对”,4b4b,3b3b,或者2b2b,把当初喜欢扎在一堆的大一新生分离开来。

朋友们在图书馆碰见对方的对话大多以这样的方式结尾,

“你去哪,要回家了吗?”

“嗯,坐xx路回去。”

“噢,要一起吃饭吗?”

“不了不了,和男朋友约了吃饭/回家照顾猫/晚一点有事。”

而自己的室友,也大多因为同样的原因,无法再找到合适的时间凑在一起。 看似憧憬已久的四人、三人小屋,最终变成了1b1b的空间。

这时才感觉到曾经只要是住在一个宿舍区的,虽然不住在一间宿舍,那时好像都是室友;如今住在一个屋檐下,却有了单人间的错觉。

“我不想做一只一墙之隔的电灯泡。”

夜已经深了,时间似乎到了12:00 a.m. 出头。在那段时间,我尝尝因为七乱八糟的小事情揉杂在一起而轻微的失眠。 

有时整理好一整天起起落落的情绪,洗漱,穿好整整齐齐的睡衣,把房间里收拾干净之后,也毫无睡意。那就会打开手机里的阅读软件,再把蓝牙音响打开,放起《关于夜晚和失眠的世界》。

音响声音小小的,房间也安安静静的。再过一会也许就能入睡。 但2b2b的一墙之隔旁,响起男女朋友欢笑打闹的声音。 

霎时歌曲刚好放到

“有对手牵着手的恋人,

还徘徊在711门口,

他们没有xx的地方,

只能互相拥抱着颤抖。”

这时就会笑一笑,心里想着,“啊,室友真是一种神奇的关系。”

很多时候,我并不想隔着墙壁做一只无人知道的电灯泡,知道那么多的细节,怪不好意思的。 


有时候,她们不是最亲近的朋友,却是最温暖的室友。

在学期开学的时候,我终于养了一只属于自己的猫,就把他算做我的儿子吧。

我的室友们对“儿子”还算不错。连那个一开始不怎么接触小动物的妹子也和他玩在了一起。我开始放心的把儿子放在公寓里活动,上蹿下跳,东摸摸西搞搞,都不成问题了。 

日子过的很美好,就算有时下班很晚,也不担心儿子在家孤独。 

可小孩毕竟是小孩,几个月的小猫也是小孩。做出蠢事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那天回家,我看见一张大地毯张牙舞爪地挂在阳台边上的时候,我就觉得似乎大事不妙。

我儿子跑到室友房间的温暖大地毯上,撒了泡“野尿”。

当时就想起了各类形形色色吐槽室友宠物的知乎回答与朋友抱怨。虽然知道室友都是不错的人,心里多少有些抱歉和小担心。

好在大家都很宽容。甚至时不时拿儿子撒尿的事情开开玩笑,那时我就知道她们没往心里去。大家相处的照样愉快。

也许和室友的关系不是最好的朋友,但生活过的很温暖。

后来,有些人因为不想做孤独的电灯泡而向室友提出了小声一点的建议;有些人搬出公寓,寻到了更好的人选。有些人虽然对室友的为人处事作风有些头疼,但依旧在他们需要找人哭诉的时候给出拥抱,花时间聆听,提供安慰。

对于我们来说,与室友相处也是独立与社交成长中的一种经历。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大学室友,不再是那种“上下铺”的友谊,“上下铺”的矛盾。

那些可以因为上下铺而让我们恨得咬牙切齿的事情,或者那些能够增进一辈子友谊的私人关系, 都被房间中一面又一面私人的墙壁隔成了一种社会关系。

住在一起之前,我们没有预测到的是最好的朋友也许不会是最好的室友

因为住在一起,比起朋友的滤镜来说,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细节变得更为重要。就像同事关系中,比起朋友的滤镜,工作能力的细节更为重要一样。

一个一个小房间里的独来独往,就像社会里的同事关系,亲戚关系,或者陌生人关系。而如何处理这样的关系,自然也是一种生活考验。

在这样的“小社会”里,有时朋友反而变得疏远;有时陌生人反而带来温暖。许多事情再也不能用中学时与朋友打交道的幼稚来解决了。

我们总是可以用“形形色色”描述留学生的室友经历。

因为很多时候,室友其实是一种成人间的社会关系。


作者:阿比

如果你喜欢我们笔下记录的留学生生活与心得,可以关注“我佛了杂志社”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室友,是成人间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