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研引路人

本文1684字,阅读需4分钟。


一晃,行走在教育科研的路上已经有26载。回想自己是如何踏上科研这条道路的,就一定离不开我的师傅。二十多年过去了,师傅已成为年近八旬的老人。时间虽然催老了我们师徒二人的容颜,但当年师傅对教育工作的那份热情和持续研究的动能却像机器一般复制给了我。师傅是我的科研引路人。

“师傅”的称号是我自己封的。因为师傅当着学区大校长,虽然关系在我们学校,但每天的工作却是跑片区,引领和指导片区学校的发展。我们学校也没有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所以我一直没有机会与师傅正式履行签订协议等程序。那师傅是怎么当上我师傅的呢?还得从我参加的第一个科研实验项目说起。

那时的我很年轻,但已经带了一轮班级的语文教学,还曾经参加过区级赛课。我自然就成了学校重点培养的“一棵苗”。分管副校长经常给大校长汇报,夸我能干,夸我比一般的年轻人更有毅力,并要求分管副校长一定要好好带我成长。大校长微笑着,总是向我投来期待的目光。

那一年,大校长干劲儿十足,申请参与了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开展的全国“异步导学”课堂改革实验研究项目。实验周期为两年。在大校长的带领下,片区内的几所学校都被“卷”了进来。每一所学校要有项目实验班级和项目实验教师,我自然也在其列。就这样,我懵懵懂懂地开始了第一个科研实验项目的研究。

那年暑假,在大校长的陪伴下我去了江苏无锡学习“异步导学”课堂改革实验。“何谓异步?”“在同一个时空里如何能实现异步?”“异步导学究竟怎样实施?”黎教授的报告让我听得云里雾里。不是教授没讲清楚,而是我从未涉足科研,对科研一片茫然。全国各地兄弟实验学校的交流也精彩纷呈,但对我这个“小白”来说,还是一片模糊,混沌不清。学习的时候,大校长还一边听报告,一边给我讲解。即使有这样的指导,也停留于“纸上谈兵”,我还是理解不透。就这样,带着无法消化无法理解的一大堆理论回到了学校。

新学期开学了,大校长为了推进“异步导学”课改科研实验项目,召集片区校长们开会,拟定新学期推进方案。然后又召集实验教师们开会,布置科研实验推进任务。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上异步导学研究课”,也就是现在说的“课题课”。暑假究竟学得怎样呢?要把片区内的实验教师们都要拉出来溜一溜,以此促进大家去研究和思考。这下我就开始犯难了。这种“异步导学”下的语文课堂该如何设计呢?跟普通的语文教学课堂有什么区别?

在要上一节公开研究课的任务驱动下,我开始一阵恶补,把假期里带回的异步导学的书籍翻出来阅读,又把订阅的《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翻出来阅读。然后按照自己对“异步导学”的理解写出了一份教学设计交给了大校长指导。现在已记不清大校长给我讲了些什么,只记得大校长和我讨论了几次“异步导学”的教学流程,大致是七步:“明了任务——开展自学——了解学情——小组互学——集体群学——分层练习——反馈指导”。大校长给我明确了“异步导学”七步法,让我如获至宝。

赛课那天,大校长坐在讲台的右边,一直聆听着。下课后,她对我说:“就是这种教学流程,异步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破除整齐划一。”接着她又微笑着说:“我还以为你上不完呢?你的教学节奏把握得挺好的。”听到她的鼓励和肯定,我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在片区赛课中获得了一等奖。从此,我就开始称大校长为“师傅”了。

此后,我对“异步导学”的理解渐入佳境,在自己的班级试验田里倒腾研究了起来,一有问题就去向师傅请教。参与了这项课题研究之后,我才开始学习撰写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研究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工作报告等。两年后,我代表学校在全国的课题研究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跟着师傅,我才打开了科研之门,懂得了科研的一些门道。

师傅个子不高,小圆脸,一年四季都是一头短发,看上去很干练。最有特征的就是她身上总是斜挎着一个小背包。她除了有大校长的身份,还有一个身份是“人大代表”。她每天都行色匆匆,步履轻快,十分忙碌。早上看见她刚来学校,不一会儿就背着斜挎包又出去了。

师傅退休后,给我送来了一大摞她的宝贝——书。课程改革、课堂研究、教师发展等等一系列学校办学、教师成长的书籍全部送给了我。虽然有些书已经过时,但我依然保留着。

至今。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科研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