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战国秦汉【26】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膑与庞涓的宿命对决


导读

本节废话少说,直接看向本人自认为资治通鉴中第一场精彩战例——马陵之战。

自译部分

公元前352年,秦国大良造(秦官第五级)公孙鞅(升官了),帅军攻击魏国。诸侯围困魏国襄陵(河南睢县)

公元前351年,公孙鞅攻击魏国,包围固阳,固阳投降。魏国把邯郸归还赵国,两国在漳水(山西长子县)缔结和平盟约。

公元前350年,秦国公孙鞅在咸阳筑城,秦国迁都咸阳。下令严禁父母兄弟儿媳住一室。聚集小村落为县,经组合后,共有三十一县。设令(县长)、丞(秘书)之物。废除井田制,铲除阡陌,制定新的度量衡,统一全国斗、斛、丈、尺。

秦军与魏军在彤邑进行遭遇战(陕西渭南市华州区西南)。

赵成侯去世,公子緤与太子争夺王位。公子緤败,逃奔韩国。

公元前348年,秦国商鞅颁布新赋税法,即日施行。

公元前347年,赵公子范袭击邯郸,失败,被杀。

公元前346年,卫国国君自贬称侯,听命于魏、赵、韩。

公元前344年,诸侯在周都开会。

公元前343年,周王封秦国为诸侯老大,诸侯都祝贺秦国。秦孝公让儿子少官率领军队会同诸侯诸侯军队朝觐周王。

公元前341年,魏国大将庞涓率领军队攻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问计:“早发兵救援韩国还是晚发兵?”邹忌反对发兵,:“不如不救”。田忌持异议:“不救韩,韩国就会被魏吞并,不如早发兵吧。”孙膑发表意见说:“韩、魏之军势还并未呈疲态,如果此时救援,是我们军队代替韩军抵抗魏军的攻击,有可能到时还需要恳求韩军的帮助。况且魏国有破国之志向,韩国根本扛不住,他们如果想击退魏军就必定要依靠我们。最好的办法是告诉韩国我们一定会发兵,用以坚定他们抵抗的决心,等到把魏国战力消耗的差不多时,我们再插手,损失一定会减少。那时,不但可得到重利,还可以得到重名。”齐威王听到如此策略,不住点头,“太棒了。”于是暗中向韩国使者保证出兵事宜。

韩国因觉得得到了齐国的帮助,奋力抵抗魏军攻击,不料五战全败却未见齐国一兵一卒,于是派使者再入齐国,愿降格并听从齐国号令(尾巴国),恳求对方尽快发兵。

齐国听到这么利好的消息,便起兵救援。点田忌、田婴、田盼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去救韩,并沿用之前战术,直捣魏都。庞涓看这孙膑又玩以前那一套,便暂时脱离对韩战场,帅军压向齐军。魏都也进行了征兵总动员,让太子申为将,抵御齐军攻击。

孙膑看要被包围了,便对田忌说:“三晋军兵悍勇,并轻视齐军,认为咱们齐军见了三晋军兵就像老鼠见了猫。但善战者善于借用势,让势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局面,并引导敌人走向错误(因势利导)。《兵法》中书‘以一百里的速度急行军,上将会跌倒。以五十里的速度急行军,士兵会逃散,至目的地时,最多保持一半兵力’。”于是下令,让大军进入魏领地时,第一天建十万炉灶,第二天建五万炉灶。

庞涓行兵三日,看到齐军炉灶渐少,于是大喜道:“我就知道齐军是一堆鼠辈,进入我们领地不出三天,伤亡逃散者已过半。”于是弃步兵,独自率领轻骑,加倍速度追击。

孙膑计算着庞涓的行军速度,傍晚经过马陵道。见马陵道路狭窄,下有深谷,上有绝壁,是伏兵的绝佳之地。于是削下一棵大树的树皮,上面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下。”做好准备工作后,命令弓弩手夹道埋伏,下令:“见有火光,集中射击。”

果然,入夜后,庞涓骑兵队进入马陵道,见到那棵树干一片雪白的大树,依稀见有字迹,便点着火把,照亮观看。还没看完写着些什么,伏兵四起,万弩齐发。魏军见中埋伏,军势大乱。庞涓自知难逃罗网,拔剑自刎,临死前悔恨,:“竟成竖子之名。”齐军乘势大败魏军,俘获太子申。

读书笔记

1、公元前341年前,在魏国马陵大败前,战国局势,尤其在中原,还是以魏、秦两大国之间的争抢地盘为主。奈何魏国在攻击赵国后得罪人太多。魏国伐赵,重心暂时东移的战略选择是对的,只不过天命不站在魏国这一边,导致后续麻烦事情出现。索性在伐赵战争中主力未失,随着秦国对魏国的不断侵犯。魏国也沉不住气,选择三晋中最弱的,也属于魏秦之间的缓冲国韩国,进行攻伐,可能也想以此对秦国的不断西进造成困扰。《君主论》里强调一国君主为稳固地盘,可以团结弱小,收拾强大力量,本人觉得魏国的战略选择无错,只是战国局势复杂,可惜可惜。

2、魏国通过外交手段,归还邯郸,牵制了赵国,但是没有牵制齐国,可能真如文中所说,魏军看不起齐军。魏军到底有多强大,魏军当时有着可以说战国最强的步兵——魏武卒,史书称“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相传选拔标准特别严苛,士兵披三重甲(内外三层防护服或者就是重甲的别称),持戈配剑,操12石之弩(参考资料拉力300多公斤),负矢囊内装弩箭50枝,携三日口粮,半天能走一百里(参考资料38公里)。相当于战国时可以承担几十斤负重,然后半日疾行1个马拉松的重甲野战军。而且这只是人均素质。

3、在公元前351-341间,秦国亦逐步通过变法,通过设县、统一度量衡等手段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此我不禁感慨古人的智慧,欧洲到了中世纪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贵族分封的难题,秦国却在公元前就大踏步的进行君主集权改革。贵族分封真是令人很头疼的问题,通常情况下贵族是阻碍君国前进的绊脚石,贵族有着极大的自治权以及对国家的威胁力。可以说秦国在商鞅变法下,迈入了一个更先进的政治体系,也让他在这个时期成为诸侯老大哥。

4、关于马陵之战,史上对其分析的人很多。我简单谈一谈我的观点。孙膑,在如此正史的描述下,成为了战史中第一名妖人。小时候,我们迷恋于作战双方的战术战法,长大了我们又迷恋战略。孙膑,没有因双方战力不平而胆怯,而是借势作战。势是什么?兵法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势就如水。能借势而为不管是打仗,还是我们人生的演出,都是一个及其重要的手段。

孙膑看到了几个势?以我拙见分析一下。第一,打击嚣张之势。魏国做为中原强国,有吞并韩国之势,如若不管,虽有秦国在西方,但中原富饶之地大多归魏,齐国不好过。第二,可成夹击之势。可以救援韩国,魏虽强,齐国出动,魏又是两面受敌,有利势。第三,待韩魏双方疲势。让韩国被打压后出兵得名得利。第四,借助魏军的骄狂,借助双方军力悬殊,借助已方表现出来的认怂,也可以说是准确的摸透了庞涓的心理,此为依凭劣势直至扭转态势。第五,凭地势。骄庞涓,分魏兵,也并未轻言决战,依然选谷底埋伏,一举击破统帅。

另外,为什么说他妖?两次和庞涓的对战,简直玩弄庞涓,第一次围魏救赵,被玩弄。第二次围魏救韩,庞涓估计已料到孙膑有此计,一定准备精锐人马寻求决战。不料这只是一个幌子,然后拖他入马陵伏兵地。还有略施小计谋,刮白大树,诅咒庞涓。庞涓也因此中计。好像庞涓被孙膑套了跟绳子,一直牵着走。

5、但是总感觉马陵之战被人演义,简直有些神乎其神,尤其最后见火把放箭,充满了小说即视感。而且,庞涓与孙膑的对决,充满了我们一直习惯的两分法,好人战胜坏人,孙膑是被伤害的彻头彻尾的好人,庞涓是嫉妒心强烈的大坏人,史书中并没有过多展示他们的另一面。读书时也应警惕如此套路。

6、魏国马陵之战后国力下降,走了下坡路,唏嘘不已,别的国家是因为领导人或者内乱导致衰落。魏国,彻头彻尾的因为骄傲,因为放走人才,因为国运。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治通鉴|战国秦汉【26】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膑与庞涓的宿命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