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厌倦的人的乌托邦》:一切回复到最初

读博尔赫斯的书,第一遍不知所云,第二遍似乎有所感受,待到日后再去读第三遍,一定还会有不同的领悟。

《一个厌倦的人的乌托邦》是选自《沙之书》中了一篇文章,关于现在和未来之人之间的对话。此处的“厌倦”,竟不知道是现在的人还是未来的人。

主人公“我”在平原上行走,看见一个长方形的矮屋,男主人身材高的几乎使我害怕。他说的是拉丁语。

他说:“从你的服装看来,你是另一个世纪来的,语言的多样化带来了民族以至于战争的多样化,世界已回到拉丁语的时代。有人担心他会退化到法语、奥克语,或者帕皮亚门托语,不过这种危险不会马上发生。此外,我对过去和将来的事都不感兴趣。”

怎样,这样的话语,是不是让你有一点兴趣去探寻未来人的世界?

于是在两个人直白坦诚的对话里,有着对现实世界最尖锐的陈述,不带感情色彩,去让读者在里面嗅到讽刺。

主人公“我”所看到的,是最简单的样子。房子形状几乎都一样,室内的家具极尽简单,连房屋男主人的画作,和空白相差无几。

厌倦之人是不是过的都是极简生活?

也许,那也是乌托邦吧。

以下为几段出自这个千年后之人口的话:

1、现在谁都不关心事实。他们只是虚构和推理的出发点。学校里教我们怀疑和遗忘的艺术。尤其是遗忘个人和地方的一切。我们生活在有连续性的时间内,但我们试图在永恒的状态下生活。过去给我们留下一些名字,但语言却有把他们遗忘的倾向。
2、我活了4个世纪,只看了五六本。再说,重要的不是看,而是温故知新。印刷这一行业已经取缔,它最糟糕的弊端之一,容易把没有流传必要的书籍数量增加到使人眼花缭乱的程度。
3、贫穷是难以忍受的,富有是庸俗的最不舒服的形式。现在谁都不受贫穷之罪了。人人各司其事。…既然没有财产,遗产也就不存在。一个人活到100岁已经成熟时,便准备面对自己,面对孤独。
4、人既然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当然也可以主宰自己的死亡。
5、任何旅行都属于宇宙范畴。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和从这里到对面的农场,并没有不同。你进入这个房间也是一种宇宙航行。

还有一些,我存有疑惑,却并不能理解:

比如,“那是火葬场,里面有死亡室。据说发明者是个慈善家,名字大概是阿道夫希特勒。”

就比如,文章最后——我的坐落在墨西哥街的办公室里,保存着那幅几千年后某个人画的画布,画布和颜料是当今世界通用的。

所以,以上也是乌托邦吗?原来都是南柯一梦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厌倦的人的乌托邦》:一切回复到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