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称雄一时的东北军,抗战爆发后逐渐淡出,结局到底如何?

本文概要

1、大纲:了解民国时期东北军从建立、强盛、到分化瓦解的过程

2、时间跨度:1900年—1945年

3、重要名词:奉军 东北易帜 东北义勇军 西安事变

4、重要人物:张作霖 张学良 杨靖宇 杨虎城

东北军前身

“东北军”全称是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其前身为奉系军阀张作霖所创建的军队,主干由清末东北地区的保安部队和当地编练的新军组成,统称为“奉军”。

辛亥革命后,张作霖投靠袁世凯并支持其复辟,因而也获得袁氏的支持。

张作霖多年苦心经营东北,逐步控制东三省军政大权,将部队扩编到总数三十万以上,海、陆、空三军编制齐备,成为民国期间中国实力最强的军阀之一。

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之子张学良继任奉军统帅。为了抵制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张学良顺应全国人民一致希望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和民意,决定放弃军阀割据,向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妥协,以政治和谈方式解决对立局势,以达到全国统一。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管辖,史称东北易帜。奉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由张学良任总司令统领。东北易帜后,东北军整编成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

九一八事变,撤退入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东北军精锐约15个旅驻扎在平津和河北北部,其余分布在东三省和热河。东北军完全有实力抵抗日军侵略,但张学良在犹豫中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国民党中央。

而蒋介石为保存实力,命东北军退入关内,执行“不抵抗”“力避冲突”的策略,张学良也想保存自身实力,另外则希望依靠中央和通过外国列强干涉来解决日军入侵问题,并幻想日本人能主动止步。

于是,东北军大部退入山海关内,拱手让出了富饶的家乡,忍痛背负了多年不抵抗外辱的骂名,在历史上写下悲壮而耻辱的一页。

东北抗日,风起云涌

未入关的东北军爱国官兵成为东北大地上抗日的核心,加上当地农民、城市市民、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甚至一些爱国土匪组成义勇军,奋起抵抗,先后打了著名的江桥抗战、双城阻击战、哈尔滨保卫战等,打击了侵略军的嚣张气焰,并推动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迅速崛起和壮大。

1936年1月28日,东北民众抗日联合会军政扩大会议在黑龙江省召开,东北抗联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党在红军长征后正式开始在东北领导抗战斗争。

抗联下属部队整编为第一、二、三路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就是众所周知的杨靖宇将军。

毛主席曾高度评价东北抗联和东北义勇军在全国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称他们的抗敌斗争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最好证明”。

围剿红军

与留在关内参加义勇军的东北军相比,撤退入关的东北军主力却远离了抗日前线,被蒋介石用来充当消灭红军的工具。

1934年1月,蒋任命张学良为鄂豫皖“剿总”副司令,带领部分东北军南下“剿共”。1935年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结束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随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总”,又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

东北军此时兵力剩下十六万左右,与陕北红军作战过程中,经历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三次战役,又损失了近三个师。

西安事变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因当年退出东北而心怀愧疚的张学良思想发生转变,准备调转枪口参加抗日;他不仅下令与红军停战,还与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协同驻防,与杨商讨抗日大计。1936年间,张学良经常向官兵和民众宣传抗日主张。

1936年6月,张学良发表题为《中国出路唯有抗日》的讲话,指出“抗日是东北军最大使命”,号召东北军全军将士“宁肯斗争致死,决不束手待毙!”张学良的抗日决心与信心,对全军提高思想、统一认识起了很大作用,得到了全军的响应。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见张杨剿共不力,还有亲共抗日的倾向,于是亲自赶赴西安督战。张学良借机多次向蒋介石苦谏抗日爱国的方针,始终没有被采纳,因而张杨采取断然措施,于12月12日发动兵谏,逼蒋抗日。

走上抗日战场,最终的结局

在各方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承诺对日抗战,而张学良在南京被扣留。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南京政府命令群龙无首的东北军与全国军队一起开往抗日战场,其中四十九军、五十七军和六十七军参与了淞沪战役和南京保卫战,浴血奋战牺牲惨重,五名将军战死沙场;五十一军参加徐州大会战,后与五十七军一起挺进鲁南;五十三军则转战冀、豫、鄂、湘各省,后进入缅甸、越南参加对日作战。

在以上转战过程中,东北军许多高级将领及无数官兵阵亡,东北军在蒋介石消灭异己政策下,被大量消耗损失、分化瓦解。

东北军中也有部分将领和士兵,爱国抗日觉悟很高,在共产党感召和帮助下,陆续脱离南京政府,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争或者起义参加八路军。

1937年10月,东北军五十三军团长吕正操在冀中举起抗日大旗,部队后来整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1942年8月,五十七军师长常恩多率部举行“八三”起义,后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

总之,东北军入关后,经过了艰难而曲折的过程,最终大部分走上了全国抗日战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一雪前耻。

东北军的实力

东北军的前身是北洋军阀中装备最精良的奉军,在张作霖的经营下,东北军拥有了当时中国最齐备的陆海空兵种,兵力达35万,不但数量在全国各地军阀中首屈一指,而且装甲车、大炮、坦克、巡洋舰、战斗机等武器和军种东北军一应俱全。

这是因为,张作霖时期的东北军不但历年向西方列强购买了大量装备,还建立军校培养军事人才,而且修建了门类齐全的大型兵工厂,如其中的沈阳兵工厂不仅能生产步枪、轻重机枪,还能生产迫击炮,甚至还能生产大炮,以及相应的弹药,其实力不次于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可惜这些工厂在东北军入关后都留给了日军。

在中原大战期间,蒋介石曾依靠强大的东北军参战得以扭转战局,反败为胜。

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还是想问,如果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坚决抵抗,把敌军赶下海去,还有后来的八年抗战吗?


谢谢阅读,请持续关注公众号 “云竹文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是一种美德,让需要的人看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年称雄一时的东北军,抗战爆发后逐渐淡出,结局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