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中的剪纸文化

扇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折扇有许多种形式的制作,其中又以黑纸扇最为著名。它以柿汁涂扇面,色泽乌黑,经久耐用,既可消暑又可遮阳。黑纸扇扇骨采用毛竹或者棕竹,扇面采用纯桑皮纸,扇面装饰有泥金、泥银、剪纸、书画等形式。

折扇又称“聚头扇”“折叠扇”“撒扇”,撒开为用,聚拢能藏。旧时文人士子,出门应事喜穿长衫,宽敞的袖袋里放上一柄精巧的扇子,俟时,展开轻摇把玩,谈笑风生,尽显儒雅,故扇子又称“怀袖雅物”。

折扇虽来自扶桑,但经明代永乐皇帝朱棣的大力倡导,中国自己风格的制扇业到明中期已相当兴盛,我们从明代仇英画的《清明上河图》上便能见到几家挂着“扇铺”“重金雅扇”招牌的扇庄。扇子经济的发展,自然养活了一大批制扇艺人,同时也带动了扇面书画业的兴起,一批像唐寅、仇英这样的职业画家通过画扇面,养家糊口,这一活计直到民国还部分存在。大画家齐白石、傅抱石都曾在当时的扇庄挂出润格,替人画扇。

数百年来,扇子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越做越精,也越做越讲究,除各种材质的运用外,也有用金箔、银箔剪纸来装饰扇面。金箔剪纸扇面,以显华丽富贵,讨文人、士大夫们之喜,更受收藏者之青睐。金箔有“大赤”“佛赤”和“田赤”三种深淡各异的色彩。“大赤”是黄金本色;“佛赤”则拼入紫铜,颜色显得深赤;“田赤”则内含纹银二成,故略显淡黄色。实际上“大赤”“佛赤”和“田赤”都是扇面剪纸上常用的几种。而在具体制作工艺上并非几句话能说明白。


旧时,各个扇庄在各个时期均有自己的拿手工艺,有自己的专门客户、对象,负责选材、定做,在手艺中各有“窍槛”。可惜这类剪纸扇面至今已失传,所以,人们对之了解不多。800多年前记载南宋临安城市风貌的《梦粱录》一书中,提到夜市卖异色影花扇,这种扇就是剪纸扇。至明、清,苏杭折扇也盛行起来。

明代的“夹纱扇”是很有名的。它的制作是将剪(刻)纸夹在纱中,用烛光映出花纹,这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剪纸折扇。在近年出土的折扇实物中,有的在素色扇面的双层纸间,夹裱着一幅深色的剪纸,隐约可见,映着阳光会显得更为清楚。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演出《贵妃醉酒》时也用一把。这把折扇更为精致,黑纸花扇,用金箔剪成图案,裱褙在扇面上,再绘画色彩艳丽的花卉,五彩缤纷,十分华贵。)值得一提的是,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载,南宋的行都临安商业街非常发达,许多小工艺应运而生,当时出现了专门从事剪纸的行业,被视为“小经济”,有“剪字”“剪镞花样”“镞影戏”等。

杭州剪纸扇面主要以花鸟和吉祥图案为主,人物、动物造型沿袭明代人物画风格。扇面的反面常有各种书体的剪字书法,正反两面相得益彰。从表现题材内容,到题款钤印,全部用剪纸表现,剪贴俱佳,令人误以为是印刷品,多不珍之。

从以上零碎资料可以看到,杭州金箔剪纸扇面由来已久,至迟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宋代始盛,元代已很发达,明清愈益精致,至抗日战争后趋于衰败消失。民间剪纸扇面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民间剪纸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给民间剪纸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课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折扇中的剪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