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 防御机制学习笔记

图片发自App

防御机制学习笔记

1、成人防御

最初指个体在体验周围环境时整体的、自然的、适应性的方式

2、防御治疗目标

寻找最初导致不良防御的情景,使患者对这种情景的体验意识化,从而消弱这种体验的负性作用,改变防御,更好的适应环境。

3、防御的程度

防御不足,防御适应,防御过度

4、防御的有益功能

* 回避强烈且恐怖的情感:焦虑、痛苦、愧疚、嫉妒及其他复杂情感

* 维护自尊

5、精神分析家假设

个体都有自己偏爱的防御方式

6、导致防御的因素

气质、早年经历、模仿父母或其他客体、收益(使用特定防御后)

7、防御的特征

工作于意识之外

其发展与儿童的自我成熟度的发育一致

正常人格中的组成成分

应激情境会增加防御的应用

有助于减少消极情绪

受非自主神经系统支配

过度使用可出现精神病理现象

8、不同的防御方式出现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成熟度也不一样

————————————————————————————————————>

否认(早,不成熟)    投射(晚)        认同(更晚)

9、二类防御(不同边界)

原始性、不成熟、低层次的防御:指自我与外界的边界较为模糊

次级、成熟、高层的防御:指个体内部的界限相对清晰。

如:自我与本我,超我与本我,观察自我与体验之我

10、原始性防御

即婴儿本能地感知世界的方式

以混沌的、边界不清的形式存在于个体的感觉、认知、情绪和行为之中。

11、成熟性防御

能够调节思维、情感、感觉、行为及互相间的特定转化。

12、原始性防御的二点特征

* 缺乏现实检验能力

*

* 缺乏对自身之外的事物的独立性和恒常性的鉴别

12、原始性防御机制,也称为“初级防御过程”(10个)

极端退缩、否认、全能控制、极端理想化和贬低、投射内摄和投射性认同、自我分裂、躯体化、付诸行动(行动化)、性欲化(本能化)、极端解离

13、次级防御过程(15个)

压抑、退行、情感隔离、理智化、合理化、道德化、间隔化、抵消、攻击自身、置换、反向形成、反转、认同、升华、幽默

来源:南希.麦克威廉斯 《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神分析- 防御机制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