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谈输入没有输出就是耍流氓

刚刚在看《阿特拉斯耸耸肩》的时候,盼哥凑过来问,这书是讲什么的?脑子里一时没有组织好逻辑,本能地想要脱口而出,“你自己去看嘛”,但又被深处的理性及时阻止了。

停顿了两三秒,我说,这小说是讲上世纪美国制造业中,制钢企业和制造铁轨企业中两个自由经济的人,在对抗整个计划、腐朽经济和社会体制的故事。盼哥将其总结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说也对。

在说完上面一段话的时候,我对这本小说的认识又加深了。懵懵懂懂的看,倒不如跟周围的人讲一遍来得更深刻。因为这就是一个将输入的东西,在大脑中组合变换,转化成自己思考的过程。

这一点,在最近的实践中也体现出来。参加的人文课堂的课程目前只是音频,听过四五遍的内容,再一次看提纲还是不得要领,不知道在讲什么。最近在做听课笔记,将课程中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并和整体的课程串联,发现很多知识都豁然开朗。甚至发现了很多知识死角。原因在于,听的过程整体思维不集中,只是片段的听进去而没有连贯的思考。

当然更多的是反面教材。前年跟着秋叶和阿文付费学习了ppt制作,自以为了解整个制作流程和思路,并没有练习实践下去。工作中也不太用到,于是,那些知识还是原封不动的还回去了。以至于现在面对ppt还是一脸懵逼。

有些看过的书和电影,虽然是作为消遣来看的,但是看完的当时还是有很多灵光的想法。回看当时偶尔记录下的东西,可以马上联想到书或电影的情节,以及当时的心情。记录这件事,让我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也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思考。

但是比如读书和思考,它的输出是长期的过程。读书笔记或者感想,只是输出的第一步。后期对于思维和三观的内化,才是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因为后者不可量化,所以把重点放在前者。当前者积累到一定量后,自然会有后者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谈输入没有输出就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