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的读书

          从小我们就听惯了家长和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只有黄金屋。一直到大学毕业我都还深信不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在生活里不知摔了多少跟头,碰了不知多少壁,才有能力分辨出什么是心灵鸡汤,什么是理智与领悟。岁月无情,人生如河,多吃的这几年饭告诉我,如果没有外表的加持和有趣的灵魂,读再多书也鲜有市场;如果没有知识的持续输出,读再多书也只能是茅草屋。前几年,复旦大学美女教师陈果的思修课甚得人心,亦如当年于丹热,当时一个朋友跟我说,他也很喜欢陈果,我笑笑不语,甚至有些羡慕,因为陈果的课已经不符合我这个年纪的调性了。用生活所悟去甄别书籍,用书籍去指导生活。我没有读过多少书,算不上书虫,读过的书也是一知半解,带着浓浓的个人主义,并且这个人主义还肤浅万分。

图片发自App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我是特别喜欢看书的,在家里翻出一本作文书,能反反复复地看很多遍,可奈何,家境并不优渥,资源少得可怜,升入初中以后,我就彻底与看书无缘了,所以在中学的那几年,我的阅读视野仅限于语文课本。谁能想到就这样先天营养不良的我,竟然误打误撞地进了中文系。别人都是根基不厚,后天来凑,而我的大学生涯忙忙碌碌,竟是为了那几毛的零花钱。专业素养严重匮乏,就已经稀里糊涂地走上了工作岗位。幸运的是,几年的文学熏陶,已经让我慢慢地喜欢了阅读,我渐渐开始涉猎诸子百家,唐诗宋词......

      信手翻书,随心而读,初入职场的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原以为知识所需只是几捧沙,谁知竟是撒哈拉,虽然我一头扎进了书海,但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那几年在工作上也着实磕磕碰碰不少。吾生而有涯知也无涯,生命有限,知识无垠,我知道追不过日月同辉,读书让我的姿态越来越低,越来越怀有敬畏之心。

图片发自App

        有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有人为写作而读书,有人为思想而读书,显然这几年,我都是为专业而读书。人生到了一定的阶段,难免会跌跌撞撞,踉踉跄跄,如工作的瓶颈,如爱情的不顺等等。那年,我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遭遇了莫大的艰难,身心俱疲,精疲力竭,烦心事一件接一件,求助外物不如求诸于己,我再次走进书海,遇到了对我影响很大的一个人--心理学家埃利斯,他在书中说到:有所惑是人生常态,人往往不为事物所惑,而是被我们对世界的想法所惑。就这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如醍醐灌顶般,大梦初醒。阅读为自己筑起了一个避难所,当生命中的灾难降临,往书本里钻一钻,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曾经以为,忧郁的林黛玉很美,悲情文学很美,但现在我更愿是薛宝钗,更喜欢灿烂千阳。在那些痛苦的过程里,通过与书的链接,我有了对这个艰难社会的一种理解,对复杂问题慢慢的领悟,对这个世界的一些深情。

        梁文道说,读书读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人生有多无奈。看过世界,反观自己,读书犹如照镜子,你的样子在书籍中都能找到影子,所以我们不必苛求自己,学会反思,逐步成长。在书中认识自己,认识自己越深,才能认识他人越深。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我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