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的心理学启示:从否定自我到接受自我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知名心理咨询师、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陈海贤说:

自我发展并不只是外在的,同时也是心理的。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讲述了主角马蒂尔德心理发展的进化史。

这本书写的是小公务员卢瓦泽尔的妻子马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她的朋友福雷斯蒂埃太太借了一串项链,舞会结束后项链却不见了。马蒂尔德只能借钱买了一串新的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马蒂尔德和她老公节衣缩食,给别人打工,用了10年的时间终于偿还了所有的债务。在债务还清之后,马蒂尔德偶然遇见了福雷斯蒂埃太太,却告诉她那串项链是假的。


马蒂尔德一开始是沉浸与幻想之中的,后来通过丢项链的事情,终于认清了现实、找到了自我、重新面对生活,花费了10年的时间还清了债务之后,接受了真正的自我,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从自我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找到自我、发展自我、接受自我来看看,我们应该如何从变化的视角重新理解自我和自我的发展。

第一个层次:找到自我

在小说的开头,马蒂尔德是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嫁给了一个小公务员,过着简单又节俭的生活。但是她却每天沉浸于自己的幻想之中,想要过上高贵的生活。

在参加舞会时,她觉得自己光芒万丈、万众瞩目、接受所有人的羡慕,连部长都注意到她。

在小说中,马蒂尔德总是这样想:

她早就指望自己能够取悦于人,能够被人羡慕,能够有诱惑力而且被人追求。

她将她的生活置于虚荣、不切实际的想法之中,用华美的服饰和亮眼的珠宝武装自己。

在《阿德勒心理学经典》中提到:

一般说来,虚荣都会自我掩饰。通常情况下,贪慕虚荣且想掌握他人的人都明白,要让别人关注自己,然后才能完全掌控别人。

马蒂尔德就是通过自我掩饰,想要别人关注自己,想要通过这些瞬间改变人生。但是这一切仅仅是假象,当舞会结束以后,当家用简朴的衣裳罩在光亮的新衣裳外面时,所有的假象都回归真实,马蒂尔德的生活就如舞会结束后她坐上的那辆旧式轿车一样,让她自己觉得自惭形秽。

心理学家苏珊·布莱克莫尔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理论:

“幻象”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它只是不像看起来那样。我们都能真切体验到自我的某种形态,但这些体验只是大脑从自我利益出发而创造的假象。

在马蒂尔德创造的假象中,她迷失了自我,给她的生活浇上一盆冰冷的冷水的正是给她带来荣耀和自豪的钻石项链。在回到家中的时候,发现借来的项链不见了。

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书中提到:

混迹人群者,其表面化的存在也不可能寻找到其自我。

马蒂尔德一直混迹在人群中希望他人的认可他人的羡慕一直生活在表面化的世界中,只有返璞归真褪去这些表面化的事物,寻找到自己的真心才能真正的找到自我

和项链一起不见的还有就是马蒂尔德那个虚荣的自我、欲望的自我、幻想的自我。通过丢项链这个事情,马蒂尔德终于找回了自我。

第二个层次:发展自我

在丢掉项链的一周里,马蒂尔德和丈夫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们到处寻找都没有找到项链。

马蒂尔德每天都过得恍恍惚惚,脑子里面空空洞洞的,她的丈夫在这一个星期里面好像老了5岁,到最后他们都没能找到丢失的项链。

最后,他们选择放弃寻找,决定接受现实。马蒂尔德通过借钱重新买来了一条差不多的项链还给了她的朋友,但是也背上了高昂的债务。

马蒂尔德选择面对真实的自我,她抛弃了任何不切实际和虚荣的想法,回归了现实,她下定了决心,非要还清这笔巨大的债务不可。

她辞退了女佣,搬了家,租了一间屋顶下的小阁楼居住,每天做着肮脏、繁重的活。慢慢的她穿着和平民妇女一模一样,为了省下一点小钱和别人斤斤计较,有时还要遭到他人的辱骂。

心理学博士陈海贤在他的新书《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中提到,需要理解人是如何抗拒变化的,又是如何艰难地适应变化,并从这些变化中发展出崭新的自我,成就了不起的我。

在小说中马蒂尔德艰难地适应着生活的变化,但是在这些变化中,她发展出了全新的自我。现在的生活,相比以前更加艰难,但是她没有放弃生活,也没有抛弃真正的自我,她在艰难地生活中发展了全新的自我,一个脚踏实地、用心生活的自我,她用着自己的双手在完成对自我的救赎。

人总是对于变化,有一种抗拒的心理,不愿意接受变化,总是想要在“舒适区”中生活,但是生活往往就是这样的奇妙,它会推着你往前走。当你跨出“舒适区”的时候,拥抱变化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成就了了不起的我。

在刚毕业的时候,我的工资只有3000块钱一个月,过着刚好够温饱的生活,如果这个时候我不愿意改变的话,我的一生可能都只能拿着几千块的月薪。

这时,我选择接受变化,适应变化,我离开了原本清闲舒适的岗位,报了培训班,白天上班,晚上看书,周末上课。就这样坚持了3年的时间,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仅升职加薪,还用自己赚取的钱买了房买了车。

在人的成长中,要选择成长型心智模式,不能选择防御型心智模式,应该直面人生,勇于做出变化,直面变化,接受挑战,才能发现一个新的世界,才能拥有新的人生。

第三个层次:接受自我

当马蒂尔德在香榭丽舍大街再次遇到她的朋友福雷斯蒂埃太太时,马蒂尔德已经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妇女,甚至福雷斯蒂埃太太都已经认不出她了。

一个粗壮、坚强、泼辣的女人。她头发梳得马马虎虎,裙子也不注意系正,两只手通红,用大嗓门说话,用大量的水冲洗地板。

如果在以前,马蒂尔德会虚荣心作祟、会自惭形秽,不愿意和依然年轻、漂亮的福雷斯蒂埃太太打招呼,但是现在马蒂尔德接受了最真实的自我,她愿意和福雷斯蒂埃太太见面并且要把全部的真相都告诉她。

心理学博士陈海贤说:

接纳自我其实不是追求,而是舍弃。舍弃什么呢?舍弃对生活的过度控制,对“完美自我”和“完美世界”的幻想和执念。

实际是接受自我就像是清理衣柜一样,将衣柜中的旧衣服一件一件地拿出来,才能将新衣服放进去。马蒂尔德就像丢掉旧衣服一样丢掉了自我的虚荣心、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他人的期待等等,在马蒂尔德舍弃所有的幻想和执念以后,真实的自我就会展现在她的眼前。

在小说中,马蒂尔德经理了一次重生,摆脱了旧的自我,接受了崭新的自我。

心理学博士陈海贤对“重生”是这样解释的:

重生的本质是心理结构的重组过程。在结束阶段,我们从原先的环境、身份和目标中脱离;在迷茫阶段,我们会跟更深更广的精神领域建立联系;而在重生阶段,我们获得了一种新的目标,一种新的认知结构,一种新的意义感。

重生就是价值观、人生观、外在行为的变化,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感知生命的价值所在,将不好的丢弃,保存住忽略的美好,在生活中继续前进。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着找到自我、发展自我、接受自我的三个阶段,如何正确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接受自我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只有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接受和拥抱变化,发展新的自我,才能让平凡的人生变得不平凡。

你可能感兴趣的:(《项链》的心理学启示:从否定自我到接受自我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