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追名逐利,乱世胜者

黄浠蕾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火纷飞,整个时代充斥着明枪暗箭、阴谋诡计。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可正是因为乱世,才出现更多成就功名、奉献国家的机会,各路文人名将的名字因而流传千古。

完璧归赵的故事妇孺皆知,蔺相如也因此一战成名,从宦官令缪贤的一个门客,一跃成为赵国的上大夫。世人皆称赞蔺相如巧舌如簧、智勇双全,可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蔺相如的一言一行,似乎发现,这件事情并非那么简单,蔺相如确实善于辩驳,但从赵王选中蔺相如出使秦国到蔺相如活着从秦国反赵这整件事,蔺相如的动机并非仅仅是爱国救国,而是借着这个机会,充分将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因此获得更多利益。

一开始,令缪贤向赵惠文王举荐蔺相如时,举了个例子以说服赵惠文王。令缪贤曾犯错,为躲避赵王的惩罚而想逃到燕国,可被蔺相如制止了,他通过分析认为,逃到燕国是下策,燕王不会保护犯错的令缪贤,因为此时,他对燕王毫无用处,令缪贤应“肉袒伏斧质请罪”,这般便可博得赵王的原谅,逃过此劫。蔺相如的分析是正确的,他懂得审时度势,找到最佳方案,可同时也看得出,蔺相如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他可以为了利益演绎出不同姿态。在这不禁让人思考,蔺相如与廉颇起矛盾时,蔺相如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似乎并非真正为国家着想,而是故意说给廉颇听,从而消除两人之间的矛盾,同时彰显自己的大义。

当蔺相如来到秦国,从他第一次将和氏璧献给秦王观赏时,他就断定秦王不会真正割让十五座城池,所以他使计拿回和氏璧。可是在这时,他并没有立刻考略如何将和氏璧送回赵国,而是抛出一条条大道理,指明秦国的失信,让秦王下不来台面,只得答应他的要求,斋戒五日,并举行隆重仪式换取和氏璧。可就在这时,蔺相如命人乔装将和氏璧偷偷带回赵国。秦王斋戒五日后,“设九宾礼于廷”,和氏璧这时已经送回赵国,蔺相如就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为由,指责秦王失信,并“请就汤镬”,可蔺相如是赵国使者,秦国不想因此破坏秦赵两国间的关系,因此卖赵国一个人情,放蔺相如回国,而蔺相如因护璧有功得到了重赏。

纵观全过程,蔺相如一直认为如若不满足秦国的要求,秦国将会借机攻打赵国,以强凌弱。为此,蔺相如排兵布阵,上演了这一出戏,紧紧抓住秦国不守承诺这个把柄,使秦国理亏,让赵国摆脱危险。可最后蔺相如让秦王斋戒设宴这一步,却让赵国处于了理亏的一方,“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这个理由并非无懈可击,秦国真想开战,随便用个什么理由,如赵国使臣蛮横无理,都可以开战。而事实上,秦国当时重心主要在对付齐国与楚国,暂时无意于赵国,不然不会让蔺相如回国,以维系两国关系。加上当时赵国的军力也很强大,只是相较于秦国弱些,但秦国并没有精力攻打赵国,也不会随意与赵国开战。而蔺相如敢说出“请就汤镬”,为此豁出自己的性命,是靠着赵国使者的身份逃过一劫的,那么蔺相如便是知道秦王不会对赵国开战,那秦赵之间就并非是因为蔺相如而避免了一场战争。

蔺相如冠以冕堂皇的理由与嘟嘟逼人的态度,上演了一场舍生报国的大戏,迷惑众人,成功夺取名利。蔺相如审时度势,对每个人的想法及各国间的利益都分析透彻,并适时排兵布阵,一步步迎接对方的挑战,他的智谋与勇敢的确令人敬佩。但这一切多是基于自身利益的,是乱世成就了蔺相如,给了他出谋划策、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成为乱世胜者。这也体现了当时士人们为功名利禄而奔走的现象,在乱世,人们大多数将利益摆在了第一位,竭尽全力,动用智谋,演绎出一部部华丽的大戏。

你可能感兴趣的:(蔺相如:追名逐利,乱世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