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师》 后记

      从性格上而言,我是个复古死板的另类人,别人在写鸡汤,言情,科幻类小说或文章时,我还在坚守着已经日薄西山的现实主义写作道路,有一些很可爱的读者这么评价:别人写的小说是给活人看的,我写的小说是给死人看的。

      我知道这只是一句玩笑话,可这也引起了我的反思,为什么古典的现实主义小说不受待见了?

      这源于很多原因,第一:现实主义流派的小说是西方文学开拓的,我们中国人看不习惯。第二:时代在发展与进步,科幻和言情类小说渐渐成为了中国的文学市场上的主流作品,言情小说的特点是:把复杂的爱情简单化,在这个找男女朋友都很难的时代里,大家很容易对里面的人物与剧情有共鸣甚至向往。而科幻类的读物剧情大多紧张真实刺激,能带来视觉与想象的双重冲击,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然而现在中国的文学缺少一样东西,那东西名叫真实,没错,真实的真,真实的实。现在你写鸡汤,可以一直坐在电脑前,靠着你的百度百科,搜索一下马云,抄一点马云的生平,在文章末尾在补上一句:“大家加油哦!” 就出来一篇油腻的鸡汤;言情小说可以根据天马行空的想象,架空一个社会,开始写男女之间的甜到掉牙的故事;科幻小说稍微好一些,有的科幻作家虽然架空了整个社会体系,但是很多国家的建筑和地方人情描写却有过真正的考察。(比如江南的《龙族》)

      相比之下,我决定坚守着现实主义的的写作道路,写出一些真实,我写作的风格最先是参考了川端康成先生的意识流短篇小说,之前我写过两篇意识流的作品,发现这种轻描淡写的写作方法并不受待见,而且很难把握情感,但我还是从中学到了川端康成对人的命运,生死无常都一笔带过的写作风格。

      后来又看了莫泊桑,契科夫的短篇合集,发现了现实主义的核心观念:描写社会与人的情感冲突;我之前写过一篇叫《桑坦斯》 的短篇,就是这么来的,可是这种风格很不受的编辑们待见,他们惧怕与反感的拒绝了我的投稿请求,但我也因此篇招引了不少什么码字小时工的招聘广告,看着都怪恶心的。

      因为我一直在写剧本,亲手改过莎士比亚的悲剧集和歌德的《浮士德》 ,他们对于我人物情感关系的塑造有一定启迪,我大致糅合了一下这些可贵的手法,加上我自己所听到的故事,在上个月完成了《油画师》 这部作品,因为我不喜欢用电脑和手机打字,所以我打字特别慢,打了整整一个月才打完,拖了不少时间。

      油画师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我们原本都有梦想,梦幻着有浪漫的爱情,可是在社会经济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美好的事物,为了钱,为了以后还有机会享受浪漫而奔波,我们一直在追逐着,奔跑着,可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究竟得到了什么?又丢失了什么?我们都忘了停下脚步,看看那些生活中美丽的细节,这是多么可惜?希望老叶拉莫夫的悲剧不会再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重演。

      我还年轻,文笔和写作技巧都还比较拙劣,希望能有懂的写作和喜欢写作的朋友能多指教我,谢谢各位。

    (文中若有错字请指出,我会及时更正,谢谢各位)

你可能感兴趣的:(《油画师》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