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的三个前提假设和我的体会

timg.jpg

昨天开始海峰老师的DISC人际关系训练营。从人际关系切入DISC,对我来说是一个不一样的角度。

2007年因为在公司负责招聘模块的工作,第一次接触到DISC测评。
当时一家叫托马斯国际的公司在做DISC测评的推广。作为推广的一部分,我做过DISC测评。相对于当时我知道的北森和诺姆四达等测评手段,我觉得DISC的测评结果,我更愿意接受,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测评对于公司一些重要岗位比如一线销售和领导能力的评价也是相对完善的。
这个时期开始一直到我昨天进入海峰老师的训练营,我一直没有想过原来DISC还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和运用,这真是让我意外。我忽然意识到我给DISC贴了人才测评的标签,也许是远远不够的。也因此让我对海峰老师未来的讲授充满期待!


timg.jpg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了解到这个建立在希波克拉底体液学说基础上的马斯顿博士的研究成果,应用广泛且效果明显。

DISC理论的建立基于三个前提假设:

1、每个人身上都有DISC,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我个人的体会:认同

首先,我了解的大多数人才测评理论也都有相似的观点。比如,九型人格,色彩理论等也有类似的描述。没有人是单一特性的。

其次,从个人人生经历来讲,人从原生家庭开始,家庭和学校,工作场合等环境持续不断地对个人施加影响,不会有人是单一的性格。而且我发现年龄越大,这些个性的尖锐表现越加模糊,也许这就是人适应社会的过程吧!

2、DISC是4种行为风格,是特点,不是优缺点

我的个人体会:非常认同

就如海峰老师昨天在课堂上提到的一个案例:如果你说一个人“扣”,那么大多数人的感受是认为这是一个缺点,可如果这个人要让他做采购工作,那么他一定是个不需要别人监督就能有非常高的成本意识的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是这个人最大的优点。
由此我感受到,对任何人的所谓缺点,我们无需忍受,也许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看那是个闪闪发光,我们不具备的优点!
这是昨天的课程给我的最大触动。

3、DISC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

我的个人体会:我相信

源于个人切身体会,从讲师到企业HR专业人员,再到今天的管理咨询顾问;从面向书本到面向人;从内向到外向。这种转换我自己能够感受得到,不同测评工具的测评结果也有体现。所以,我相信,只要自己愿意,我一定能够有所改变。
当然这个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应该是一个持续刺激和有意修炼的结果,所以,我期待后续训练营给自己的启发!期待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DISC的三个前提假设和我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