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道德经》(10)三舍三取

《道德经》第19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

  在这一章中,作者告诉我们要自觉抛弃三样东西:聪明智慧、仁义道德和机巧名利,不断追求三种境界:见素抱朴(淳朴自然)、少私寡欲和绝学无忧。

  但是,我觉得对上述“三舍三取”,读者诸君千万不要作僵化教条的误读。老子所说的“舍弃”应该理解成你得在已经“拥有”的基础上舍弃,或是虽然目前没有,但完全具备“唾手可得”“手到擒来” 那样一种拥有的能力。所以说,这里的“舍弃”其实是一种自我超越,即我可以拥有,也完全有能力拥有,但是我超越了这个层面,选择了舍弃。

  就好比有人说:我不想当校长——那么,按照《道德经》的思想,你说这个话的前提有两个:一是你当过校长,二是如果你现在想当,马上能成行。如果你压根儿没当过,也从来没人敢让你当,那么你还是不要口出狂言,而且还美其名曰“悟道”啦。

  再说“三取”。见素抱朴(淳朴自然)是一种结果呈现,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原因则是少私寡欲和绝学无忧。作者只说少和寡,并没说一点私欲或合理正常的私欲都没有。因此私欲可以有但要合理适度。而“学”(单纯的理论知识)确是完全可以杜绝的,代之以社会实践和个人体会。如此,淳朴自然可指日可待也。

  有一句名言谈到什么样的感受是最美好的:最高级的思维永远是包含了欢乐的思维。最清晰的话语永远是包含了真实的话语。最美好的感受是你称之为爱的感受。由此,你会慢慢感悟到:为什么人与人的沟通那么难,恰恰是缺乏乐观、真实和善意爱心吧。

  读了本章,觉得以后也别总是牢骚满腹或是大言不惭啦。再有就是什么事都不必听别人的,问问自己的内心就可以了:高兴快乐的就去做,做起来感到痛苦压抑,就算。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读《道德经》(10)三舍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