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存在与本能》木南华

第一章  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说起哲学与思想的问题,很容易让人觉得缥缈与不切实际,无可否认哲学某些确实具有以上弊端。但是哲学作为一种研究人与人的思想的学科,本应是最贴近人的,为什么会显得如此虚无缥缈呢?

一部分原因在于哲学研究的命题是相当巨大的,属于人类的“终极问题”,人在存在与本能便是其中一个。还有一些原因是哲学研究对象一般都是最根本性的问题,并没有直接作用到现代生活之上。先有哲学思想的地基,然后才有建立在此之上的现代化生活。而且哲学思想的传播具有滞后性,除了极少数人是阅读哲学作品本身之外,大多数人接触哲学思想是通过第三方媒介的影响。而现代化思想传播便是一个例证,现代思想的开端主要有尼采打破理论的虚假,韦伯分析世界的祛魅,弗洛伊德揭示无意识的本能,无论你是否研专门读过他们的思想,或者觉得这些思想层面的东西虚无缥缈,和实际生活毫无关联。这些学说早已随着日常阅读,文学作品,音乐,电影等第三方媒介传播给现代的每一个人。

而现代人的生活由此带来一系列转变。

比如宗教,过去人们普遍信仰宗教,而现代人普遍信仰自由。这种思想的转变得益于世界的祛魅

比如性爱,过去人们回避性爱相关的话题,现代人们可以更加理性的谈论。这种思想的转变根源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这一切都与现代思想的传播有关,并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无论你相信与否现代的生活方式都是建立在这些思想之上。是上述思想的延伸。

而现代思想的传播不仅仅是带来现代化的生活同时也带来许多困惑,我们时常意识到这种困惑,但是又觉得它太过庞大,想要解决又无处下手。这是因为我们存在于一整套哲学思想观念的包围之中。不理清其中的关系,没有办法单独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比如面对金钱,我们都想要得到,但又不仅仅满足于金钱。还有爱情,亲情,自我的尊严与价值体现。

比如面对欲望,我们与各种欲望交织,而又理不清到底要持怎样一种态度。

这一切都是现代思想的改变所带来的问题,要想明白这些问题,必须先来看一下现代思想是怎样来的,又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首先我们来简述一下对于现代生活有很大关联的三位学者尼采,韦伯与弗洛伊德。

尼采的狂想

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在尼采之前,西方思想普遍流行“形而上学”,相信在我们存在的世界背后还有一个本质的世界与我们联结,更加相信神的存在,从而衍生出宗教信仰。宗教更是发展出了一系列教义,教规,西方的社会规范道德伦理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而尼采喊出“上帝死了”,直言世上奉行理论的虚假。这无疑和哥白尼的日心说是一样的壮举。尼采随后指出在虚假的理论破碎后人会陷入虚无,就如所有的梦想破碎后一样。我们要积极的面对这种虚无,凭借生命的强健去创造。

韦伯的理性

韦伯是是德国经济学家,也是一位思想家,他详细揭示了世界的祛魅的过程,并理性的分析了世界的祛魅带来的重大影响。世界的祛魅一般认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宗教的理性化,即去除宗教中的巫术等迷信。第二个部分才是针对宗教本身。在经历世界的祛魅之后人从一个神灵化的宏大世界中被分离了出来,与各种物体与宇宙没有了那种超自然的联系。就出现了尼采所说的虚无问题。

弗洛伊德的偏执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心理学家,他同时也是一位医生,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也有所交集,但是在诺贝尔奖准备提名弗洛伊德的时候爱因斯坦还曾写信阻止。

在西方的传统思想中一直有人是万物之灵这一观念,并且认为人是理性的,宗教中也有禁欲主义,这点和中国一样,中国同样有人是理性的这一观念,修身思想便是其一,共同之处便在于人可以通过修养自身,来提升自己的理性从而控制欲望。

而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元学说中将人的精神结构分我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部分。其中本我即人的本能,而本能存在与人的无意识中,其中主要为性欲与攻击本能。而无意识正是人无法掌控的这一部分。它隐秘,巨大,且有力量。在人的精神结构中既然有自我不能意识不能控制的区域存在,那么人便并非是理性的。

这无疑是一项突破性的发现,而现代我们的生活中,文学,电影,绘画等艺术作品中能更加直白的表露性这一主题,全是建立在此理论之上。这也是思想理论的变革对于生活影响的一个有力证据。

现代化思想遗留的问题

经历世界的祛魅,我们打破了理论的虚假,然后凭借生命的本能去创造。

在世界未完成祛魅之前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们都普遍相信神的存在,在中国还有神的存在下的皇权神授的封建主义思想。

但自从尼采喊出“上帝死了”,我们要打破理论的虚假,直面人世的虚无,回归生命本身。韦伯更加系统的揭示了世界的祛魅,并对此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弗洛伊德揭示了人精神结构中的无意识区域,打破了人的理性,释放出欲望。

我们的思想就面临了一个很大的窘境,首先上帝死了神不可信了,而走近现代化我们了解到旧的封建主义的伦理道德也不可信了。

我们还有什么可以相信的?而尼采是希望我们回到人的生命本身。

但弗洛伊德打破了人的理性,人的精神结构中存在无意识区域,无意识里是人的本能,主要事性欲和攻击,它是巨大,隐秘且有力的。人受到自己本能欲望的支配,自我很难控制欲望,本能可以支配我们的思考和行动。弗洛伊德的理论似乎在说人也是不值得相信的。

现在我们的思想剩下的只有虚无,且比尼采揭示的人生意义的虚无更加可怕。

但现实情况是否如此,会不会还有什么是被忽略或者被掩盖了的“真相”?

第二章  终极问题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从更多层次对人进行破处一切虚假的考量。先来看人类的终极问题,人类的终极问题是人一直以来都在回避,但又时不时会想起的几个问题,

人是什么?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来与去直接有什么意义?

这些称为人类的终极问题。

过去我们将这些问题诉诸宗教,但是自从现代化以来世界经历祛魅以后,宗教类的回答已经不足于使我们信服。但若是详细梳理一下,其实人的这些问题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人的层面,一个是社会层面。

现在我们先从人的层面试着解读一下上述问题:

一.人从哪里来?

当我们追问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其实包含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物质如何诞生了生命,第二是肉体如何诞生意识。

这是如此奇妙的两件事,足以让人陷入无尽的遐思。现代人关于物质如何诞生生命较为公认的说法是“原始大气中氮,氢等气体,在雷电高能作用下,产生简单的化合物,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进一步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组成生命的大分子,始生命的出现成为可能。蛋白质,核酸大分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体。”

也就是说特定的环境,无数次演化,一次巧合有了生命的诞生。但此种观点还有太多的未知部分需要验证,且很难满足于人类的好奇心。

第二关于肉体如何诞生意识,对此至今只有一些假设并没有太过于令人信服的说法,人类现在的共识是意识存在于大脑之中。

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要诉诸于人类医学,化学及生物学等学科的进步,不是仅仅思考就可以明白的。对此不过多叙述。不过相信这两项问题可以解决的时候,人类已经不能称之为人,已经可以创造出完整的生命,进入下一个进化阶段。

现在先行遵照前人智慧的回答,视作我们“从来处来,到去处去”吧。

我们现在所能回答的问题那便是“人是什么”。明白人是什么之后就比较容易解答人生的意义,以及人要走向何处。

二.人是什么?

在宗教时期“人是什么”是一个被搁置了很久的问题,人是由神创造的,人的一切也是神赋予的,这个问题无需去思考也不能去思考。但自世界经历祛魅以来,尼采喊出“上帝死了”告诉人们要打破虚假的理论,直面人生的虚无,重拾生命的本能。马克思韦伯揭示了世界的

祛魅。弗洛伊德打破了人的理性传统,强调了无意识地带,放出欲望的本能。人被彻底解放了,但解放之后面临的是虚无,价值变得多元,但被打碎了那些理论碎片并没有消失,依旧充斥着我们的四周,且有重组的趋势。人们现在不得不对人是什么的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且进行了大量的思考,有些甚至陷入了极端与自我毁灭的误区。

我们先来看人的本能,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元说里将人的精神结构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其中本我正是人的本能。他存在于自我无法感知的无意识区域,无意识中主要是人的性欲与攻击。且同样可以支配人的思考和行动,从而颠覆了西方传统思想延续的人是理性的这一传统。

人的本能

但人的本能真的只要这些吗,是否还有我们没有觉察到的?

人身体的外在有眼睛能看见,耳朵能听见,鼻子能闻到,口舌可以知味与进食,消化系统可以排出杂质,性器官可以繁衍,手可以抚摸,脚可以行走,肌肤能够感受。这些都是身体的器官所拥有的原始机能。

上述原始机能有些在人的精神层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些相对来说安于本分。但其中的大部分与自我结合产生一种新的产物(这个将在自我中详述)。而在人的精神层次仍然产生巨大影响的我们称之为本能,这些本能有一个深远的源头便是生存。

要理清这一脉络我们必须从人的丛林时期开始思考。在远古时期人与动物同样生活在丛林里,且并不是食物链的顶端,人可以猎食别的动物,也同样被别的动物所猎食,且经常受到自然天气,疾病等恶劣条件的影响。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人的第一考虑不得不从生存入手。所以人的第一本能当是生存,而生存便需要繁衍,繁衍带来性爱。性爱也是生存带来的一大本能。性本能的强大之处在与它的持续作用时间长,且不可避免。正如俗语所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所以人常在河边走难免会湿鞋。

为了生存需要维持身体的能量与健康,所以需要吃饭,需要维持温暖,需要休息,但食欲与休息是其中对人的心理最有影响的两种本能。吃所引发的食欲本身没有很强大的力量,但是它是持续不断的,永远不可避免的,正是因为持续不断所以很容易在长时间的作用中与贪欲结合,影响到自我。

懒惰是休息本能最常见一个表现,最初的诱因也是由生存引发,初次看来懒惰会影响人的生存,但是懒惰恰恰是生存所引发的,设想在丛林的环境下,你时刻会面临预想不到的危险,所以身体需要时刻保持充沛的精力,而懒惰恰好可以满足这一点。

而在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需要保护自己或他人,需要战斗,所以攻击也是人的本能之一。

几乎与上述所有本能相关用来维持整个身体的生存的本能便是强大,强大也是人的本能之一,而为了变强你需要追求自己的利益,衍生出了自利的本能,而自利本能最常见的表现便是贪欲。而变强与自利本能在社会中还有一个表现便是彰显强大。

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

人的第一大本能是生存

然后是由生存引发的一系列身体本能。

生存——繁衍——性本能——最常见表现为性欲

生存——能量平衡——食本能,暖本能——最常见为食欲

生存——能量平衡——休息——最常见的表现为懒惰

生存——受到威胁——攻击

生存——变强——自利——最常见的表现贪欲

以上均是由生存引起的,且对人的心理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本能。

所以我们常见的本能有性,食,攻击,自利之贪欲,休息之懒惰。而他们每一种都有一个深远的源头便是生存。

自从弗洛伊德打破人的理性释放出欲望,就有人认为我们应该回归欲望本身,甚至有人提出了性欲是人唯一的生命驱动力。但是真相是否如此?

我们之前说尼采之所以要打破理论的虚假,是因为他掩盖了人的生命本来的样子,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那些虚假的理论究竟掩盖了什么?

人的自我

上述本能不止是人类,自然中的动物也同样拥有,是一种共通性本能。但我们打破虚假的理论,是为了解放人性与自我,而被虚假理论掩盖的也正是人性与自我。但本章的自我已和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略有不同。

人除了上述身体生存所引发的本能外还有另一部分本能没有被揭示,这部分可以看做是大脑所引发本能。这些本能组成且升华为自我。

人的不可压迫性本能——人的自我能够成熟的最强大推动力便是人的不可压迫性,人是唯一不愿完全屈服于身体本能的动物,人向往自由。但是人的不能压迫性也有局限,它是盲目的,它不受坏的事物压迫,也同样不受好的事物压迫。所以就产生了人所有精神活动中的一个怪圈。不管是梳理人的历史还是艺术流派就可以看出所有与人类精神相关的事物人似乎永远存在于一个怪圈当中。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艺术流派流行了之后没落,没落了之后又重新流行,皆是因此。这其中不仅仅是人的不可压迫性还有另一种天性在捣乱,在以后的章节会详细讲到。

人的好奇与探索性本能——人的好奇与探索是人的灵性所在,它让我们探索外围探索世界形成自己。它最大的一个延伸便是学习与思考,这对于人类的成长并最终进化功不可没。好奇与探索启发了人的思考与学习,但是有时候好奇于探索过剩也会将人置于险境。

好的一面是能不断发现新的领域,往往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或者探索到真实与真理。人类现代学科,物理学,数学,哲学,都离不开人类的探索与思考,我们期待从中找出事物运行的规律,更期待从中扒出我们自己的身影。

而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过于强大就会变成一种冒险,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还有一点,好奇与探索往往需要人对身边的事物保持新鲜感,容易对一种生活感到厌倦,这一点突出的表现在于爱情里。

人的怜悯性本能——人的怜悯心是人所以善的来源,它让人类懂得包容与理解,我们包容弱小,不持强凌弱。

人的创造性本能——人的创造性是人寻找生命意义的最终方向,尤其是对于文字让人进入更文明与先进的基础。

人的创造社会性本能——这是相对于所有个体的本能。由此引发了社会层面的诸多复杂问题,将在之后进行详细说明。人具有社会属性,希望与别的人获得交往,而且人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完美”社会并让自己融入其中。这是人类永不可或缺的的主题。

社会性是一个更大的篇章,相对于之前个体的人,社会性更加的负责,与更多的东西交织在一起,不仅与本能交织在一起,还与个体自由交织在一起,人在个体中需要明白本能与真理,而在社会中不得不有一个人造的的理论来约束。我们一直寄希望于建造一个完美的社会。自由平等,没有战争压迫。

至今没有清楚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社会,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秩序,过去我们诉诸道德与法律,而道德很容易被人错用,形成压迫。我们不得不思考是否需要换一种方式。

人的希望性本能——或者说是人的梦想性,这是可以相对于以上所有本能与天性的本性。让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抱有希望。但也容易落入希望的盲目中。

精神与理想永不消亡,人的梦想是不会结束的,无论现实多么残酷,都保留希望,并用希望中的美好去开出花朵。

人做梦就是最原始的一种想象,人通过想象也可以一获得快乐,希望性的坏处就是可能会让人通过它,沉迷它来逃避现实。一旦沉沦其中,将泯灭自我。梦想往往也会伴随着懒惰与不劳而获,不妨看看我们想象中的东西都有哪些,不外乎本能欲望,在现实中不存在或者得不到满足的,比如性爱,美色,美食,名望。我们看娱乐节目,爽文,追星,甚至神,都是为了获得想象中的满足。

人作为一个个体在诞生之初便有了外界与“我”的区分,随着人的成长,包括身体与大脑的发育,身体与大脑的机能渐渐成熟。本能起初是模糊的,自我的概念也是模糊的,自我的模糊概念和大脑中的本能结合产生成熟的自我,成熟的自我产生的时候本能的概念也更加清晰。

促进自我成熟的最强大本能,便是人的不可压迫性。

2.1关于爱

而自我诞生的时候便产生了一样东西也近乎于本能,那便是爱。爱已经不逊色于本能,或者是一种后天本能。

可能会有人否定爱或者不相信爱情,但它依然是真实存在的,且完全不弱于本能。

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把人类的书籍,过往的理论全部消失,只要自我存在,爱还是会存在的。男女的结合固然有性欲的催动,但对一个人的偏爱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在自我诞生的时候,爱便已经注定了。

爱的交织是复杂的,它包含了形成自我部分,也包含的身体的本能性欲。

人的爱,并非仅仅局限于爱情,还有对物与人之爱,爱是人的一大善,但也因爱生出来相对于的负面。

2.2关于美

美的观念的产生,是建立在眼睛等感知器官的原始本能之上,然后被自我意识的主管观念的区分所加深,被自利本能引导,被希望本能进一步深化,存在于人的精神结构中。而美的观念对人的精神所造成的影响也不下于一种本能。

在人的自我诞生的时候,主观观念便也诞生了,出现“我”与外界的区别。主观诞生之后在自利本能引导下,就必然有美与丑,好与坏,善与恶的两个区分。对自我有利的便是美的,好的。对自我生存不利的便是坏的,恶的,其中宏观的意义是来说,美,好,善是同一种概念,它是在我们的认知中所有被判定为好的东西。

而在生活中所说的美是基于眼睛的看见,单纯的美是一种花朵,色彩,美景被眼睛所带入的信息认定为对生存有利,给人一种身心的愉悦。而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与希望与梦想的本能结合,加入了更多寓意。

而美色,便是自利本能的诱导,和性本能结合有利于后代的繁衍。

但美的观念是主观且盲目的。一个人喜爱的美可能并不被他人接受。

所有人可以感知的器官的本能与自我结合产生的美的观念,这是一种泛指。还有另外两种表述是好与善,所以美好经常是两字并用。善一般代指美好的行为。其实本质是同一种东西。

而好的感受的对立面便是坏的感受。这之后会在美的章节里详述。

3,人的情感,

人的情感并不是一种本能,因为它不是不带好与坏属性的最原始动力,是本能运转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种具体表现。本能的满足,过度满足,与未被满足带来相应的情感。

最常见的是我们所说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这只是一种笼统的表象的排列,并没有分析其内在动机,其中欲属于本能。

爱是源于自我。

惧怕是源于生存,是由生存本能引发了惧。往往跟随着怒与攻击。

厌恶像是恐惧的低配版,它没有到威胁到生存的地步,但是也让人感觉不舒服,

怒也和生存与贪欲有关,

自利衍生出嫉妒,还是一种情感是源于本能没有的得到满足,那便是哀伤。

爱产生之后加强了嫉妒、厌恶与哀伤。嫉妒也算是怒的低配版。

爱很容易与与生存、自利交织成怒。

快乐几乎与所有的本能的满足有关。尤其是身体本能的满足。

本能的过度满足会到了

傲慢严格来说不算是一种单纯情感,是一种自我认知的狭隘,是一种自我的狭隘。而傲慢有时候彰显自己的强大,受到变强、自利本能的影响,只不过是一种错误的方法。

情感与自我的关系,自我能意识到情感,这些情感又加深了自我,丰富了自我的意识。但本能所带来的情感可以影响到自我。其中最普遍的便是快乐。自我并不抗拒这种快乐。只会甄别本能的过度,防止走向毁灭。

本能的过度满足会通过情感影响自我造成痴迷。

这里涉及到本能的过度这一篇章。

  4、人的欲望

本能在寻求满足的时候便产生欲望。

最常见的欲望是性欲,贪欲与食欲,性欲会在下面详述。

贪欲针对的对象主要为金钱,名望,美食,美女,良器。贪欲是变强自利本能的迷失,正确的自利是通过自强让自己变得强大,而贪欲通过索取来让自己变得强大。我们可以正确创造,强大自己。自利和贪欲不能等同一起,贪欲是自利的过度。贪欲是一种表象,本质是本能的变强自利,但贪欲会让人渐渐迷失,只知道贪婪,最后连为什么去贪都忘了。

食欲很容易与贪欲结合。通过美食来获得快乐。这些涉及到社会篇章。将会在之后详述。

第三章.自我与本能的关系

一、本能的特点

1.本能是人的生命最大的原始动力,随你去取用。

2.本能自身并不带有好与坏的属性,人的本能与天性没有好与坏之分,根本不存在这种概念,

3.本能是盲目且无节制的,身体的本能追求即时满足,之所以说其是强大的动力,就是因为它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

4.本能一旦过度就会造成毁灭,任何一种本能过度都会导致毁灭。

    5.大部分本能遵循快乐原则,满足就会得到快乐,最常见的是性欲,食欲,自利,好奇于探索,希望与梦想,创造性。

6.这些本能是最基础与原始的单位,但会相互之间结合,与自我结合,与社会结合。更加加大了人的复杂与多样性。

本能是存在于人的精神结构中,主要分我两种,一种是由身体生存所引发的本能,存在于无意识中,它并非有如此巨大,主要的力量在于持续不断,不可避免。另一种是大脑发展所产生的本能,而且组成且升华为成熟的自我。无论是身体生存所引发的本能还是大脑所产生的本能都是作用于大脑中精神结构。而身体生存所引发的本能能不仅仅是性欲,最大的本能是生存,衍生出性欲,攻击等本能。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如果只强调身体的本能人便只能看到身体的本能,忽略组成自我的本能,这一过程会反过来塑造自我,更加造成自我的弱小,与缺失。

关于本能不带有好与坏的属性,性欲可以让人可以繁衍,会给人带来快乐,这是好的一面,但性欲很容易让人沉沦。

而吃仅凭能让你活着就已经是他最大最大的功劳了,起初吃只是为了维持身体能量平衡,而暴饮暴食便是坏的一面。

希望性可以让人在任何绝境都保留希望,但是有时梦想会让你盲目,沉迷于一种美好的幻想。

人的好奇与探索性让人保持学习与思考,但是相对也会追求新鲜感。

快乐原则(简述快乐原则)

快乐原则,身体的本能是追求及时满足的,满足就有快乐,而本能是永远无法真正满足的。当然本能并不带有好坏的属性,满足本能的快乐并不带有好坏属性,但本能很容易与贪欲结合,即本能的过度,从而造成失控,对人造成蒙蔽。把人变为一具傀儡。尤其体现在性欲、攻击,希望性本能上。

如果说身体局限于本能满足的快乐,我们还有另一种快乐——长久的满足与宁静来自于自我的自由、爱与创造。

自我——自我起初只有模糊的“我”的概念,成熟自我是由人的大量本能组成的且升华的统一体。其中最强大的是人的不可压迫性,它使人向往自由。自我诞生了一种强大的近乎天性的东西,或者说是一种后天天性,那便是爱。自我掌握人的好奇与探索性衍生带来学习与思考,自我掌握的创造性本能,是人类进步的最强大动力。

如果说本能为了生存,由诸多本能组成的成熟自我便是为了进步。

本能与自我的关系——人的身体上的本能最原始的动力是为了生存,而自我也是由本能组成,也是为了活着,同样需要维持、保护生存。自我对本能的掌控也是为了存活。但自我已不是为了那种盲目的活着,他会进一步的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从那种动物性的日复一日的原始生命状态中脱离出来。

和弗洛伊德的认识不同,自我相对于身体本能并非是如此弱小的,自我有自由,创造,学习与思考,爱与希望,自我与本能也并非是对立的关系,自我更像是本能的具象化他们相互依存,都是为了个体的存活。与其说自我不能掌控身体的本能,更接近真相的说法是自我不用去严格掌控身体的本能,自我知道身体的死亡会伴随着自我的死亡,所以它愿意去满足和保护身体的本能。他们并不是对立的。只有在过度之时,自我才会寻求对本能的掌控,而一旦掌控失败便会造成失控,长久的失控会反过来塑造自我,会造成自我的泯灭。身体也一样会毁灭。这是一种很极端的现象,并非常态。

身体的本能主掌存活,自我主掌进步。

性欲等诸多身体的本能存在于无意识区域,但并非纯粹的无意识,身体的本能大多数时候是有一套自己的运行规范,自有规则,这个规则可以满足对人体生存的所需,在正常情况下自我无需对其施加管控,只有在本能过度时才会加以干预。且并非是无力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情况是可以干预性欲,而那些假借性欲是无意识的本能从而宣扬性欲至上的,只不过是自己个人的沉沦。为无视自我,寻找欲望放纵的借口。

本能与自我天性的关系,就是自我意识与肉体的关系,身体给与了意识存活的空间,意识借助身体可以感知,有手的触感,有眼睛的色彩,有耳朵的声律,但同时也有身体的局限。身体有存活的欲望,而自我也在保护身体的生存。自我意识没有身体便会消亡,或者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触摸。但自我意识不仅仅是局限于肉体,它有不受身体局限的天性,追求自由,它有爱,有好奇与探索的天性,学习和思考。有创造的天性。让人不再局限于身体,走的更远。

并不是仅仅只有一个选择

本能与自我的演化,本能被压制之后,人会沉迷于对本能的释放,当看到本能释放造成的恶果,又会回归天性。天性发展到极致,又会压迫本能。可悲的是但每一个循环都伴随着极大的毁灭。

第四章.上述问题的解答

一,人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归纳为本能论,人是由肉体与自我意识组成的,身体的生存与大脑引发了人的本能,本能(主要为大脑的本能)又组成并升华为自我,本能(主要为身体的本能)寻求满足便是欲望。本能与自我诞生了爱与诸多情感,这些共同组成了人的个体。自我源于本能又不仅仅局限于本能。人的本能中又有社会性,个体也生活于社会之中,遵从一定的社会秩序,这些又反过来塑造了自我,从而对个体产生影响与作用。

二,弗洛伊德本能理论的局限性

1.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之中本能存在于无意识中,无意识中主要为性欲与攻击,之所以称其为无意识,正是因为其存在于自我意识不到的精神区域,它可以支配人的思考和行动。所以自我无法管控人的本能。因此认为人并不是理性的。

这些没有错,但容易把人带入误区。

第一是强调了欲望的表象忽略了生存的真实。身体的本能不仅仅是性欲与攻击,身体最强大的本能是生存,和生存带来的诸多本能,性欲只是其中之一。

第二弱化了自我的作用,没有揭示出自我背后的强大力量。如果我们只揭示身体的本能欲望,人们便只能看到身体的本能欲望,从而只会遵循这些不能欲望,而没看到人的自我强大之处,这会反过来塑造人的精神,造成自我的弱小。

第三是这种表述很容易让人觉得身体的本能就是全部,是唯一的选择。但实际上是身体的本能是有的,但身体的本能并非全部,我们还有别的选择,那便是自我与大脑中的本能。

这三点尤其重要,我们不否认弗洛伊德在无意识区域的开创性,但是也不得不反思这些理论所带来的恶果,尤其是和尼采思想结合在一起,在世界刚刚经历祛魅的背景下,旧的被打破新的尚未确立,这种思想尤其危险。

尼采主张打破理论的虚假,回归生命本身。

我们打破原有世界的神性,打破了迷信与宗教以及建立在此之上的旧的伦理道德与社会秩序。在中国还打破了统治如此长时间的封建主义。现在是真的赤裸裸的站在人世上,面对的是无尽的虚无。本来应当回归生命本身,建立基于人性与生命之上的新秩序。

而此时弗洛伊德的理论却指出人的生命就只是身体的本能,自我是弱小的,自我的理性不值得信任。在这样的理论下很容易让人迷失。

关于本能真实的情况是,人类是有基于生存带来的一系列身体本能,但是本能与自我的关系并非如此对立,自我也是存在于身体之中,本能是为了保障身体的存活,自我也保障身体的存活,自我只有在本能过度的时候才会加以管控。

而自我也并非如此弱小,人类是有身体的局限性,但人是唯一不屈服于本能的动物,由此才产生了自我,自我意识不仅仅是局限于肉体,它拥有不受身体局限的本能,追求自由,有爱,有好奇与探索的天性,学习和思考。有创造的天性。让人不再局限于身体,走的更远。

所以自我还是值得信任的。而我们之所以打破理论的虚假,释放出生命本身,就是要回归这些生命的本身。

三.关于建立在弗洛伊德理论之上的观念

现代的很多观念的都建立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本能理论之上。尤其是关于性欲方面。以下进行具体分析。

    一、欲望是人类最原始的驱动力,更有有人推断出性欲是人生命的唯一驱动力。

欲望一直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因为它并非一个单一的观念,而是一个复合的观念。很多时候会将其等同于本能。人的本能寻求满足的一种状态才带来欲望,它首先包含性欲,其次是贪欲,食欲,但贪欲已不是一种不带好与坏属性的描述,它本身就带有坏的属性,是自利本能的过度状态。这固然是文字描述的问题,但也很容易给人形成一种暗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之所以强调这些,是因为有些人认为欲望是人类发展的唯一动力。是人生命的驱动力。但这只不过是一种偷换概念,首先这里的欲望已不是一种单纯的欲望,而是指所有欲望,其中贪欲是自利本能的一种表现,有驱动力的是人的自利本能,自利是为了变强,贪欲是自利的一种滥用,变强的方式不仅仅是通过贪,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创造。这只是通过贪欲来为损害他人利益寻找借口。而食欲只是为了维持身体平衡让身体存活,二追寻美食,华美的衣服等等,一是贪欲在作怪,二是在社会层面彰显强大,获得利益。

这是所说的欲望已经代指所有本能。而把本能换做欲望,社会中对欲望的理解一般带有恶的理解,所以是把人类的所有发展与成果建立在恶之上。用心极其险恶。欲望绝不是人类发展的驱动力,本能才是,而它并不带有好与坏的属性,只在于人如何使用。

关于性欲是人生命的驱动力

而狭义来说,欲望一般代指性欲,这种更容易把人带入误区,甚至等同为性欲是人类发展的驱动力,这更是一种滥用。性欲是身体本能的一部分,是为了通过繁衍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它是正当的,我们需要正视不需要回避。但它和所以的本能一样,一是不带有好与坏的属性,二是永远不可被真正满足。过度即会造成人性的毁灭。而若说起驱动力,性欲只知满足对个人和人类的发展并无驱动作用,有时反而是一种阻碍,若是说人为了满足性欲而变得努力最终达成目标,绝不仅仅是因为性欲这其中还有爱的作用。而我们追求一个所爱之人,难道仅仅是为了性欲,有时我们相反还可为了爱而克制性欲。

人的生命驱动力是身体的生存以及生存所引发的本能。以及大脑所产生的本能即自我的不可压迫性引发对自由的追求,以及生命的创造。还有爱。这才是人生命的驱动力。而性欲与通常所说的欲望不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本能才是。欲望也绝不是人类的全部。

而关于性欲,性欲需要被正视,之所以我们不能摆脱性欲,是因为性欲根本无需摆脱,而自我的作用也并非是消灭性欲。但人至今所有的文明并非是身体的本能创造的,而是自我,而性欲也不是人类发展的驱动力,相反在人的一生中性欲只做到了生存与繁衍,并非做到了别的。

二、关于性欲的先进性

之所以强调这些,是因为社会中似乎泛起了这样一股思想遵从欲望及时行乐才是现代化的,进步的,而不去遵循欲望是愚昧封建与落后的老古董。

由于我们打破了过往封建主义对于人性的封锁,性欲便从其中一起被释放了出来,封建主义是禁欲的,是愚昧落后的,所以有人认为我们理所应当的应该进入禁止的对立面释放欲望,而因为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性欲便步入了需要释放的行列。由此认为性欲是先进的产物。

但是封建主义禁锢的不仅仅是欲望,封建主义禁锢的是人性,而封建的对立面也不是欲望而是人性。我们要释放的应该是人性,人性是人的本能天性,它不仅仅是性欲,而是身体生存与但所产生的诸多本能。性欲只是其中之一。

更不能等同于不遵从性欲的释放是先进的,不愿意屈从于性欲是封建且愚昧的。性欲和所以本能一样我们应该正视它的存在,但也和所有的本能一样不能不警示过度的危害。

打破封建主义禁锢是让我们回归人性,正视欲望而不是服从欲望,更不是推崇。欲望是有的,但欲望不是全部,我们并非只有一种选择,还有自我的自由与创造。

而性欲只是身体的诸多本能之一,人类应该正视,不是压制或者消灭,也不是服从与推崇。性欲不代表什么先进性,相反是一种老生常谈。性欲也绝不是什么驱动力,更没有推动人类发展。真正推动人类发展的是自我,自我对自由的追求,创造,学习与思考,爱与希望的本能。人除了性欲还有更多的选择,而所谓性自由,性解放,并不是一种进步也绝不是人类进化的方向,相反是一种退化,是否定人类自我,沦为兽性。人类进化的方向绝不是再次沦为野兽。

本能欲望释放并不是自由的解封,而是让人进入一个新的牢笼。就跟饲养动物一样,给与他们吃,给与他们性欲与繁衍,然后被宰杀。温水煮青蛙,是一种奴隶的做法。绝不是自由与解放。

我们刚才神的禁锢中被打破出来,会有一定时间的放纵欢庆。但最终会回归理性。回归人性的创造。

第五章.关于来与去之间的人生意义

关于人类意义——尼采所说的虚无

关于尼采所说的人生虚无。人对于生命的来处,人生目的与所处世界的意义,确实是一片虚无,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也没有统一的定性。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它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人类的生命从何而来。

而人类之于整个宇宙的意义,可以进行描绘一下简单的轮廓,人相对于整个宇宙的虚无,仿佛是一种的声音与灵性,它带着繁衍一直要走向一个未知的深处,一路上充满光明与黑暗,是一首身体的本能局限与自我人性创造的赞歌。

关于个人意义

关于人生意义,首先先基于真实的情况下,才能去探讨人生的意义,而在人的存在中,身体的本能,大脑的本能与自我无疑是真实的。

而这样的真实下,个人有什么意义呢?

人有身体有自我意识,而自我也存活于身体,它和身体本是一体。我们拥有了身体的便利,借用身体可以去看,去听,去感知,也受到身体本能的局限。我们需要身体存活,要吃饭,有性欲,需要休息,时而懒惰,需要变强,会自利。这些都是身体生存所引发的本能。

而大脑也引发了一系列本能,这些本能组成并升华为自我,自我诞生了爱,大脑所引发本能的最强大的动力在于不可压迫性,追求自由。大脑有创造的本能,有好奇与探索的本能,会留有希望,会怜悯,其中最主要的是自由,爱与创造。

基于这样的真实情况,我们要正视身体本能的正当性,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身体的本能,用一个真实而强健的生命,去追求自由,去爱,去创造。

这是基于目前情况下个人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的存在与本能》木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