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

也许时间在流逝,但当重新去回顾那段岁月和历史的时候,一种异样的情感总是静静在心底蔓延,直至眼眸满含泪水。


当我走进第一展厅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两侧、十几个被锁链紧紧封锁的嶙峋巨石,向廊厅倾斜着,上面用极大的字体镌刻着晚清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在灯光的映照下,这一切显得那样昏暗、压抑。穿过这样一条长廊,尽头是紫禁城前,列强与清政府在谈判桌前的对景,一切像是在为什么画上句号,也在预示着什么。

在百日维新展板的尽头,谭嗣同的《有感》一诗像是向上天的一种诉问、一种迷茫。

那段黑暗的时光不仅在国破家亡上,封建社会和制度的腐朽在与西方较为开明的社会和生活模式的对比下逐渐明朗在民众面前。而如今的我们再去回看时,那段时光的阴暗也更为明显。例如所谓的“三寸金莲”,那时的鞋比现在我们穿的鞋小了近乎四分之一,而更能深刻的体会到那时女子被压迫之深。

于是在进入第二展厅时,小小的日式房间内,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的会议,成立中国同盟会的场景不禁使我们眼前一亮。可是,这只是因为我们只是后世的旁观者,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在当时这是一次赌注,成为一名革命党人,意味着要承担革命失败的风险,而他们一往无前,勇于承担,无论他们最终能否成功,这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先贤们。

扣响面前的古朴木门上的小小门环,门内是武昌起义的策划者们在开会,那门环扣在木门上的痕迹还依旧清晰可见,可以隐约猜出里面的会议一定来回进行了很多次了,穿过夜晚寂静的武昌城老街,隐约中只能听见狗吠和虫鸣,但隐藏其中的是一个个时刻准备着的革命党人。这仿佛是一种爆发前的宁静。而穿过这一片复古的老城,感觉自己仿若穿越至了那个年代,很想轻轻敲开那扇门,同革命党人们一起探讨、布局。一切感受都那样真实。包括那种紧张的气氛。

总是只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却不知道革命党人的谋划和全局布置。如今却是终于见识了:一场战争的胜利永远不是因为幸运,也永远不要小看你的对手,这样你才有不打败仗的可能。

在创建共和之后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雕刻墙,不长的篇幅却开启了另一个时代,一个崭新思想进步的时代。另一个场景就是清帝退位的场景,一把注将永远沉寂的龙椅,静静淹没在黑暗中。

而与现在相比,突然觉得自己是幸运的,降生在一个光明的时代,却也能看见那段黑暗时代,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永远珍惜。这大概是最幸运的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