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些苦难教育

        记得2018年3月的一天早上,一位家长来到办公室交给我一份申请,想让学校继续为孩子提供免费午餐。这位妈妈我虽未谋面,但这个家庭的情况我大致了解。两口子从外地来到西安,已经十几年了,有两个儿子,大的10岁现在上五年级,小儿子上幼儿园。男人经营一家小公司,平时承包一些工程,女人在家负责两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在西安买了房,日子过得温馨和睦。不料去年6月份,男人生意有了一些失误,赔了一些钱,可能也因此有了心理负担,没过多久查出癌症,不到三个月就去世了,这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飞来横祸。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已经四五年不走向社会的女人突然要承担两个孩子的抚养重任的确有些困难,整日以泪洗面,但悲痛过后,女人也还坚强,开始走出去找工作。因工作离家远,中午就不能回家给孩子做饭了。班主任了解到孩子家庭情况,非常同情,向学校求助。学校经过研究同意解决家长燃眉之急,帮助他们一家度过难关,暂时由餐厅免费为孩子提供午餐,餐厅负责人也欣然答应。去年下半年孩子一直在学校餐厅免费吃饭。班里的孩子、家长也经常帮助他们家,大家想的都是帮助这可怜的母子三人渡过难关。

        一学期很快过去了,今年开学没有沟通,孩子又照例在校就餐,餐饮公司打电话给这位妈妈催交午餐费。家长无奈今天亲自找我想让餐厅继续帮助提供免费午餐。听她表达了诉求后,我沉默了两秒钟。然后首先解释了对餐饮公司催费的理解,毕竟所有中午就餐的学生、老师都是要交钱才能吃饭的,去年是通过学校的协调餐厅给免费的,他们估计也是想学校领导出面给个明确的说法。同时也表达了对她现状的理解和同情,我说:“如果您觉得需要学校出面与餐饮公司沟通,或是需要学校的其他帮助我都是可以再去协调的。”但是我觉得有必要提醒这位母亲,她这样做有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想到这里,我和家长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

        我问道:“你们家的这场变故已经过去半年多了,你和孩子有没有深入、平等地谈过?了解过他对于家庭这场变故的认识和想法吗?”

        家长说:“从来没有谈过,我觉得他还小。”

        我接着说:“孩子已经11岁了,爸爸离开快一年了,你有没有跟孩子讲过他已经是家里最大的男人了,是否该承担起这个家庭的一些责任?”

        这个妈妈一脸茫然。

        接着与她的交谈中我还了解到,每天早上她要早早起床给两个孩子做早饭,然后匆匆去上班。我突然意识到这位母亲的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她现在总觉得她要将原先两个人的责任一个人全部扛起来,还想为孩子支撑起像以前一样衣食无忧的生活。

        我提醒她:“你现在在我面前说你很累,在孩子的面前也抱怨你很累,但是你并没有告诉孩子应该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没有培养他自强自立的品质。”这位妈妈说:“以前有他爸在,从来都不让孩子们操心的,他们想要什么都会尽量满足他们。”

        我真诚地望着她:“你的申请我可以帮你,而且对于餐饮公司来说,给孩子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饭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这样的举动对孩子的价值观形成会有什么影响?如果他能因此感恩帮助他的人,还是好事。假如他因此觉得遇到困难我只要求助别人,就会有人同情,我不用付出努力就可以轻易得到很多,孩子对别人的怜悯、同情觉得理所应当,这该怎么办?或者是孩子因为家里的这次变故,因为别人的怜悯、同情觉得自卑,心理出现阴影,那又该怎么办?”这位妈妈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她说:“我总觉得他还太小,什么都不懂。”接着我和她交流了一些我们常常在电视等媒体上看到的一些家庭困难但自立自强,勇敢生活的小孩子的故事。这个妈妈好像突然恍然大悟,说:“我可以教他做饭呀!我给他准备好简单的饭菜,他稍微加工一下就可以的。”最后我还是建议她先和孩子谈一谈,然后再做决定,也明确表示学校可以继续给孩子提供帮助,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故事中的男孩子学习很优秀,后来在一次征文中,孩子以他们家遭遇变故这件事为题材写了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班主任老师还特意发给了我。我非常欣慰孩子能勇敢面对这件事,并懂得感恩生活中曾帮助过他的人。但是故事带给我们教育人的思考却是深刻的。这位母亲的做法,反映了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隐忧,以及青少年苦难教育的缺失。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也是人生的必修课。虽然我们每个人的境遇不同,但是我们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而现在的很多父母,舍不得孩子吃苦,总是想自己扛起本应属于孩子的责任,只给他们留下一片无风无雨的晴空。特别是对于男孩子的教育,我们常说,男孩子缺少阳刚气。那是因为今天的很多男孩就一直在父母过度的保护和关爱之下成长,这种环境中成长的男孩要么自私任性,要么懦弱没主见,不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甚至不知道如何料理自己的生活,经历不起一点波折和苦难,事事依赖父母,长大后也难以自立于社会。父母本想通过给孩子创造舒适的条件,让孩子迅速走上成才之路,结果,却让孩子在社会现实中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前所未有的烦恼。

        贝多芬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人生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只有从小培养孩子勇于面对生活的磨难并克服它,才能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的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一个自立进取的人。

        中华民族在经历了七十年国泰民安之后能否在下一代,下下一代的接力下,继续繁荣更加强大?这也需要我们对新时代的少年儿童们进行一些苦难教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不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应该不断传承的价值观念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学生一些苦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