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奥运会夺冠之后,所有人都记住了年仅14岁的跳水天才全红婵。
在跳水女子10米单人台决赛时,五跳中,她三次跳出了满分动作,最终以466.2分夺冠,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奥运冠军。
出道即巅峰的她,凭借高超的跳水技术,火遍了大江南北,不少网友称她是跳水界的“天才”,就连名将郭晶晶也表示还没有三跳拿过满分,非常羡慕全红婵。
这样为跳水而生的天才,幸运的背后除了天赋,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练习。
在学校,每天要练习跳水三四个小时,每组也要动作反复练习,当记者问她状态不好怎么调整的,她直言道:“慢慢地练,一个个动作去练。”
这与《刻意练习》这本书的观点不谋而合:天才都是训练的产物。
本书的作者是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教授,他数十年如一日地研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是如何成为大师的,以及“刻意练习”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该领域世界顶级研究者之一。
这本2016年出版的畅销书,首次向大家普及了“刻意练习”法则,是迄今为止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有目的的练习,才能助力我们成为专家;天生才华并不存在,不过是年复一年的刻意练习;掌握刻意练习的秘诀,小白也能成为天才。
有目的的练习,才能助力我们成为专家
无论是学习日常的生活技能,还是提升重要的个人能力,都离不开大量的练习。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对练习都存在着误解,认为练习就是简单的重复,指望通过埋头苦干就能有所进步。
最典型的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一万小时理论”,这一理论随着《异类》的畅销被大众所推崇,于是人们开始相信:只要经过一万个小时的练习,任何人都能成为顶级大师。
但是为什么我们的爸爸妈妈炒菜炒了几十年,却没有成为一流的大厨呢?为什么有人打篮球打了很多年,却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呢?
事实上,“一万小时理论”根本不存在,这仅仅是畅销书作者对心理学研究一次不严谨的演绎而已。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的练习都是天真的练习,无法带来进步。
真正正确的、最有效的练习是“刻意的练习”,也就是有目的的练习。
就拿全红婵来说,她在练习时遇到了一个特别困难的动作,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一直练不好,所以她就花大量时间练体能、练基本功、上翻下腾,一次又一次从台跳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练习这一个动作,这就是刻意练习。相反,如果她只是简单的重复,是不可能成为跳水高手的。
在做刻意练习的时候,还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要有明确的目标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切合实际的,同时必须要带有一定挑战,逼着自己走出舒适圈。
要保持专注
凡事,就怕认真。只要专注于某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出一番成绩来。
要及时反馈
不管哪行哪业,都需要及时的反馈来辨别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朝着目标不断精进。
说到刻意练习,书中举了美国著名作家做富兰克林的例子。其实,他不仅会写作,会搞科学研究,还特别喜欢下象棋。
他在下棋上算是花了不少心血,可气人的是,不管他多么努力,总是无法成为一流下棋高手。
本书的作者经过研究给出了解释:因为他只是将下棋当成了一种业余爱好,有朋友来了,就下几盘,也不会刻意花时间去研究如何提升棋艺,只是简单的重复,是很难成为一流棋手的。
他之所以能成为写作的高手,是因为他在写作上下足了功夫,铆足了劲,做了刻意练习。小时候,家里没条件让他上学,但是他对写文章很感兴趣,就自己找来了喜欢的杂志,认真研读,读完就开始仿写,写完了再去与原文对照,然后进行反馈:这段怎么漏了,那个词用的不对。
这就是刻意练习的结果,先给自己设定目标,然后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再进行反馈,不断精进,这才成就了一流的写作大师。
了解了刻意练习这一黄金法则,接下来我们就用刻意练习法则来破解天才之谜。
天生才华并不存在,不过是年复一年的刻意练习
在古典音乐界,有一个特别神奇的存在,那就是不折不扣的音乐天才小莫扎特。
他4岁就能谱曲,6岁就去巡回演奏,拥有着“天生的完美音高”。不管弹奏什么乐器的曲调,他都能立马辨别,甚至能听出隔壁房间音乐的调子,因此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就是一个天生的音乐天才。
可事实并非如此,他的完美音高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大量刻意练习的结果。
他的爸爸就是个作曲家,为了把他培养成最优秀的音乐家,倾注了毕生心血。不仅教他演奏各种乐器,还让他欣赏和分析乐曲、作曲,后面干脆辞职全职培养他,所以才成就了音乐天才莫扎特。
为了证明完美音高并不是只有少数人才拥有的天赋,日本心理学家神原彩子做了一个实验,他招募了24个2到6岁的孩子,先是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辨别和弦的训练,然后又进行了每次四五分钟的训练课。
这样训练了一年半,所有的人都拥有了完美音高。
这项实验的结果也证明了:只要经过大量的刻意练习,人人都能成为莫扎特。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错误地以为,我们没有天赋做某件事情,认为天才只是少数人的代名词,于是开始找各种理由不去努力,最后应征了那句话:我确实做不成这些事。
可是大量的事实证明:我们的潜能是可以被构筑的。
在1908年的时候,约翰尼-海耶斯创造的马拉松世界纪录是2小时55分18秒,在当时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比赛”。
而100多年后的今天,这项纪录已经被刷新为2小时2分57秒,比海耶斯快了将近1个小时。
同年的跳水比赛,运动员在尝试空翻两周的动作时,差点身受重伤,因此官方报道说跳水是一项危险运动。
而如今,空翻两周已成为跳水项目中的入门级动作,本届奥运冠军全红婵更是完美跳出了空翻三周的动作。
可见,人的大脑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而对于刻意练习,它不仅能挖掘我们的潜力,更能构筑我们的潜能,让以前做不到的事情变得可以做到。所以说,那些天生的才华并不存在,所谓的天才,都是刻意练习的产物。
掌握刻意练习的秘诀,小白也能成为天才
大量的例子告诉我们,从小白到天才没有捷径可走,唯一的秘诀就是刻意练习,它能助力每一个有梦想、不甘于现状的人,实现从新手到大师的蜕变。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应用刻意练习呢?
首先,要拒绝三种错误思想:
第一种错误思想是,认为能力受基因的限制。前面大量的成功案例足以表明,我们的大脑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只要正确练习,就能发掘我们无限的潜力。
第二种错误思想是,认为如果只要花费足够长时间,就一定会擅长。花了大量时间就能精通某项技能,它的前提条件是我们的练习方法是正确的,如果只是一味重复,是不可能进步的。
第三种错误思想是,想要提高,只需要努力就行了。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我们的努力一定是要有方向、有目标、有方法的,否则只是瞎努力,无法获得更大的进步。
然后,我们要找一位好导师。
他必须是这个领域比较专业的导师,不一定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但一定要在那个领域有所成就。因为他们已经在那个领域训练了多年了,掌握了熟练的技能,我们只需要拿出固定的时间学习就行了。
那没有导师这么办呢?
富兰克林当时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就自己创造了练习的方法,模仿喜欢的优质文章,不断训练遣词造句的能力,完善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最后成为了著名的作家。他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没有导师,我们也要自己设计练习方法,然后不断练习。
最后,要想有效的进行某项技能的练习,我们要遵循以下3个原则。
第一个是专注,不管做什么,一定要专注和投入,不专注,练习就没有效果,不投入,就不会进步;
第二个是反馈,做任何事,一定要有人给我们做反馈,如果没有人告诉我们哪里做得好,哪里做的不好,只是自嗨;
第三个是改正,当我们发现了问题时,要及时地去改正它。如果我们发现问题,而不去改正,那问题将永远成为问题。
当然,从普通到专业,我们会遇到诸多难以跨越的瓶颈期,这个时候我们要通过养成习惯、找到外部支持来保持动机,想办法让自己跨越停滞阶段。比如想学写作,就坚持每天写点东西,养成一种习惯;比如想要早起,可以成立一个早起社群,激励自己早睡早起;比如想减肥,就多看美女的照片,来保持动机……
掌握了刻意练习的这些秘诀,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可以设定目标,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不断反馈,不断修正,开启从新手到大师的精进之路。
我们经常觉得人生诸多不幸,命运如此不公,总是抱怨: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就那么聪明?为什么有人生来就比我们优秀?
实际上,我们只看到了别人的成功的一瞬,却总是看不到别人光鲜亮丽背后的所有付出。在我们的认知里,他们都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是不可多得的天才。也正是这些想法,成为了我们不去努力的借口,甚至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这时候,读一读《刻意练习》这本书,实则是一剂及时的烈性良药。作者对“一万小时理论”的反对,对天才并不存在的解释,对刻意练习的再三强调,旨在告诉我们:最杰出的人,都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费最多时间的人。
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的潜能,从现在开始设定目标,然后进行大量练习,不断反馈并精进,就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给你带来启发,不妨翻开这本书,会发现能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