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孩子不是输不起,是怕“不被爱”

很多妈妈说,孩子只要输了,就会哭鼻子,甚至跟父母大吵大闹。

比如跟爸爸下棋,输了死活不认,你多说一句,他就发脾气。

还记得有一位妈妈说,觉得孩子从小就被一家人捧着长大的,孩子也听话,在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也很乖,又好学,是老师们经常夸奖的好孩子。

家里的亲戚朋友也经常表扬他。

但是去了小学后,这些就变了。

有一天孩子瘪着嘴回来说不想去上学了。

问了很久才知道是挨了批评,因为排队的时候没有站好,被老师点名了。

他说老师很凶,一点也不像以前的老师。

想到孩子是刚刚上学,就哄着他去了。

结果没几天又不高兴了,说自己想当班干部,可是只有两票。

为什么同学们都不选我呢?

这次他看上去很受打击,闷闷不乐的。

“难道我不是最棒的吗?奶奶”吃晚饭的时候他问奶奶。

读幼儿园的时候,老人家总是说“我孙子是最棒的!”

这次奶奶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了。

感觉孩子受到挫折就想着逃,输不起。

一想到这就着急。

该怎么办呢?

2

首先,我们要正视一个事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竞争,而有竞争就有输赢。

孩子不可能总是赢,而且失败处处皆是。

所以,让孩子品尝挫折的滋味,也是一种爱。

有一位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因不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而痛苦倍增。

所以总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无障碍的环境,把一切麻烦都扫除,并非好事。

孩子能做的事,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去做,去尝试呢。

比如孩子能自己穿鞋子,为什么不让孩子去穿。

孩子觉得麻烦,发脾气,你就去替代他,减少麻烦,这样对孩子好吗?

我们面对的世界就是有这么多的现实和残酷,你在班级竞选班干部,总是有其他的孩子在其他的方面比你优秀,比你更加受到同学们的支持。

你多才多艺,可不是在什么场合都能够吃得香。

所以,我在养育小小鱼的过程中,一直提醒自己的就是,让他去吃点苦,因为在外边的世界里,没有人会将你捧起了,也没有人会让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只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肯定也会发现,孩子有时并不是输不起。

而是情绪出了问题。

有时是真实的情感压抑了,或者是不知怎么正确表达。

他们也许还无法处理这种挫败感,只是觉得难受,想哭。

又遇到父母着急地逼问或者责备,情绪就崩溃了。

这样,就让大人觉得是输不起。

所以,面对孩子这样的情形,我们要帮助孩子调整情绪,引导他们从负面的情绪中走出来,去鼓足勇气面对这些困难。

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不是输不起,而是怕“不被爱”。

3

当孩子“输”了的时候,父母的做法和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心理感受。

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怕输,想去赢?

因为在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跟孩子强调要“赢”。

也许你嘴巴上说“没事啊!宝贝,输了也没事。”

可是脸上的表情和言语间透露的心情却是另外一回事。

当孩子赢了的时候,就高兴地拥抱他,表扬他。

总是兴高采烈地去祝贺他,而且还会附带一些物质奖励。

“你要什么奖励呢!真棒呀!给妈妈长脸了。”

而孩子没有做好,输了的时候,没有祝贺和鼓励。

就算没有去责备,也是满脸的失望。

甚至连一个理解和肯定都没有,有也是草草应付。

埋怨的情绪藏都藏不住。

孩子当然能捕捉到这种态度的不同。

这会让孩子怎么想?

他们会觉得自己输了就很糟糕,让父母失望了。

我不再是父母的骄傲,他们也不再关注我,甚至会不爱我了。

赢时的风光和输时的惨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让孩子在心底告诉自己“我不能输,我要赢。”

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父母要真正做到:重视过程,不过度强调结果。

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是输还是赢,爸妈都是支持我,爱我的。

不会因为结果而爱我或者嫌弃我。

我是被爱的,是被认可的。

如果真的做到了这点。

孩子还会那么在意输赢吗?

4

另外,请记得给孩子一个心理缓冲期。

不要逼着孩子去认输。

有时你会发现,孩子输了,却偏偏不肯承认自己输了。

有点像耍“无赖”,这时爸妈就气得很。

怎么能这样呢,你这孩子。

长大还得了,赶紧认输,输了就是输了。

怎么能说没输呢?怎么能狡辩呢?

然后就是一通争吵,倔强的孩子往往到最后也不肯认输。

不要别把孩子逼得太紧,要给他们一个心理缓冲,来接受自己的“失败”

来面对这种挫败感。

比如有段时间,小小鱼爱上了下军旗。

但是跟我这“老手”玩,如果我不让,肯定会输。

所以虽然玩得哈哈大笑,却也有不高兴的时候。

有一次他就觉得我不能炸掉他的旗子,心里不爽。

后来又输了棋,直接就红着眼想哭了。

因为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形。

我告诉自己,千万不要发脾气,看他怎么说,让他说出来。

刚开始,肯定是“反抗阶段”,表现的就是耍赖,不愿意承认结果。

于是他们固执,气恼。

不如先让他们先哭一会。

说实话,孩子看重这盘棋,输了还能高兴?

也不要跟他说太多大道理。

只要引导他产生同理心就好,再下一盘,你自己输。

这时告诉孩子,“你看,我也输了,我觉得没什么的呀!我们再下一盘就好了。你觉得呢?”

这时孩子会换位思考。

父母一次次的接纳,引导,孩子一次次的体验思考。

就会变得越来越能“输得起”。

因为他们觉得输了也没事,可以再来一盘。

而且输了,爸妈也还是很爱我呀!

孩子因为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在游戏或比赛中,总害怕输,希望通过得到周围人的认可,来获取认同感和“安全感”。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在不停评价自己。

这是自尊和自信心的基础。

他们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也会给自己一些减压的方式。

比如有一次小小鱼的数学老师布置了一次网上数学测试。

因为之前也没有尝试过,那天小家伙就很紧张。

老师来设置了几个等级,全对的是“最强王者奖”

当然,还有金奖,只要认真参与了,也能得一个钻石奖。

那天儿子就问了我几遍,爸爸,你说我能得一个什么奖呢?

我说你应该能得那个最强王者奖吧。

因为你这些知识点我想难不倒你。

“我觉得应该是钻石奖。”他跟我说。

看得出他是在降低这种期望,以减轻自己的压力。

我就没有跟他继续讨论这个奖。

而是想办法给他减压。

“没事,你认真做题,结果出来再说,反正爸妈也不会说什么的。”

“你平时认真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考试只是一个检测而已,不要太紧张。”

想让孩子学会输得起。

那么当孩子输的时候,父母给予的安慰,被接纳的体验,及时的回应。

会变成心灵力量,陪伴孩子一生,给他们心灵温暖的支持。

这样,在经历人生中的挫折时,他们也会不害怕,鼓足劲儿超前走。

来源:名校家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实,孩子不是输不起,是怕“不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