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塘闸亭上刻着《钱塘湖石记》,记录了白居易的治湖功勋

在西湖东北角有一座四角小亭,掩映在草坪树间,亭下有闸,这就是圣塘闸亭和圣塘闸。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现在的杭州是一个三面环山,山清水秀的美丽城市。城中山泉源源不断,更有方圆三十里的西湖,天然贮存着一湖淡水,水源十分充裕。

如果我说杭州居民曾经饮用水缺乏,农田无法用水灌溉,您是不是打死也不信。但在唐朝以前,或者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以前,这确是不争的事实。

公元822年10月1日,白居易抵达杭州上任,他面对的就是我说的情景。杭州因为濒临钱塘江,长期遭受钱塘江咸潮的侵蚀,地下水变得又咸又苦,从井中汲取的水根本无法饮用。居民不得不到西湖取水,路途遥远、奔波劳碌、疲惫不堪,严重影响生活。到了夏季,西湖水位下降,根本无法灌溉农田;如果遇到雨季,又会导致湖水泛滥,淹没农田。无论是饮用水和农田用水,都很难解决。

怀着“下恤民庶”抱负来到杭州的白居易,白天巡察杭州城区,晚上研究杭州城志,终于发现了解决办法。他在前任杭州刺史李泌的基础上,通过埋设瓦管、铺设竹筒等形式,将西湖水引导到杭州城各处,建起了类似今天蓄水池的相国井、西井、方井、白龟井、小方井和金牛井等六口水井。只要西湖水源不竭,居民们就可以就近取水饮用做饭。为防止管道堵塞,还指定专人定期疏通。

白居易又不顾豪强劣绅的反对,在西湖筑堤捍湖。白居易对湖堤筑成后,西湖的蓄水量以及放湖水灌溉农田的实际功效,进行了精密的测算后,公元823年秋天到824年春天,亲自主持并完成了从西湖的钱塘门到余杭门之间的护湖长堤建设。堤内是上湖,堤外是下湖,与郊区民田相连。平时西湖积蓄雨水山泉,遇到天旱则放水灌田,受益田亩多达千顷,农民受益匪浅。

公元824年3月,大堤修成后,白居易还亲自撰写了《钱塘湖石记》一文。这篇碑记成为西湖水利建设的重要历史文献,现在就刻在“圣塘闸亭”背湖的墙面上。

圣塘闸始建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是沟通杭州城区内河的主要通道,它虽是白居易离开杭州400多年后修建的,但与白居易治理西湖的理念是相通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圣塘闸亭上刻着《钱塘湖石记》,记录了白居易的治湖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