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头顶上的故事(一)

前几天,看到七彩宅在家、由老婆给办理的发型,觉得手艺还真不错。

也不由想起了从前的日子里,头顶上的那些变化和趣事儿。

1.

上学的时候,记得我们男生在小学以前是很少有人特别在意发型的;也跟学校要求有关系,一般不允许男生留长发,基本是一水的平头;少有几个光头,因为那个年代里,光头是留给劳改犯的。


网图,侵删

到了初中,规定略微放宽,但是留长发的依然不多。尤其是学校那些喜欢打架的学生,按他们的说法:留长发打架不方便,容易被人揪住头发。很流行的一种,是平头的前面,额头上留一撮儿稍长一点的,就感觉已经很帅了,类似于前几年尹相杰的发型。

真正说开始感觉有特别流行的发型,是从“郭富城头”开始,大街小巷看过去,80%以上的年轻人是同一个发型。大人们对这个发型,统一有个反感的称谓:汉奸头。

我自己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留的长发,正是念完高一辍学在家那段日子。为了保持发型的美观,经常是早晨起来洗头,完了还要用老妈的电吹风再定定型;出去的时候,一边走,一边时不时还要学着人家潇洒的甩一甩头发(这个动作,至今依然见到有留长发的哥们在用)。尤其是喜欢骑车出去,迎面有风吹来,感觉头发在“唰唰”的飘,心里还挺幸。

只可惜,没见到招来什么“回头率”:满大街一个样儿,谁没见过你似的。

2.

好像没过多久,又突然流行起一种“燕尾头”。图片没有搜到,就是前面头发搞得蓬松一点,脑袋后面留的略长,下面来个分叉,像个燕尾那样的;长点的,尾巴能留过肩膀。于是乎,混社会的,想搞对象的,急着赶时髦的,纷纷在往长了蓄发,纷纷留下两个大尾巴。

这个时髦,我可没去赶:不习惯头发那么长,睡觉嫌扎得慌。

说起这个燕尾头,有两个有趣儿的故事。

一次,跟同学正在逛大街,只听得当街上“咣”的一声:“撞车了哎!”;那会儿,看别人撞车、打架也是个娱乐项目,当然,指的是自行车:娱乐活动太少嘛,有热闹自然是不会放过。

只见街中央,两个“大燕尾”的自行车撞在一起,倒在地上;再看两个人:嘿!一人一个“大燕尾”,一个尾巴赛住一个的长,酷啊!不过一个个儿高,一个个儿低,差了有一头多。

个子高一点的那个,首先站定,指着那个小个子燕尾首先开骂了:“cao..........”,气势凌人,边骂边走上前去。围观的人心想:个子悬殊,小个子要挨揍了。

小个子没怎么回话,这跟众人的预想也差不多,只不过没想到的是,俩人走近,只听“啪”一声,小个子蹦着高儿给高个子来了一记耳光。虽然打耳光在当时已经是早已落伍的招式,但是局面反转的还是让众人诧异,大个子燕尾的表现也令人意外,居然楞在当地不敢吭声;任听小个子又骂了几句,扭头扶起车子撩上腿就开溜了.....

3.

又一次,还是这条街上(当时的县城就这一条大街),我看见前面路口一个后生,骑车从路口出来,不小心挂了旁边卖土货的摊子,挂掉了几件东西。

摆摊的老太太嘟囔了几句,留着大燕尾后生的大概想:我这么时髦的发型,难道没吓着你?顿时不高兴了:“谁让你摆这么靠前了?活该挂你的!”

老太太哪管你什么发型了:挂掉我东西,你还有理了?上前揪住后生不让走,要求后生捡东西、道歉。后生不依,随之俩人的语言渐渐升级成国骂,尤其后生,仗着比老太太高一头,快把脸搁在老太太鼻子上了,一连串的“你ma比....cao你ma......”,语速之快,令人生畏!

就在后生口舌施展的酣畅淋漓之际,只听身后“咔哒”一声,自行车被人锁了,钥匙也被人装进了兜里:原来老太太的摊子,就在自家门口摆的,喊叫声早惊动了家里人。这下好,老伴儿、女儿、女婿,再加上老太太,一家四口上前揪住了后生燕尾、衣服,劈头盖脸的轮番儿施展开了拳脚.....

我实在佩服那个后生,在这么艰险的处境下,嘴里一直没有停歇;只不过,词儿变了:“姨、大爷、哥.....我错了、我错了......对不起啊、对不起......”

唉!出来混,还是要靠实力,不是随便整个酷点儿的发型,就可以笑傲江湖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春——头顶上的故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