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言乱语||慈童女的故事

文/牛妈

“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当作是学,应勤尽心,奉养父母。”——佛告诸比丘
“慈乌失慈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非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声,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白居易


01

远古时,波罗奈国,有个少年叫慈童女,父亲早丧,家贫。

慈童女为人极孝顺,每天出外劳作,割草卖钱,奉养老母。

他为人忠实,干活十分卖力,不辞辛苦,每天挣到的银两逐渐增加,从两钱到四钱,再到八钱,再到十六钱,他自己一分不用,都交给母亲用做家用。

众人见他十分聪明,十分通晓经营之道,就劝他说:“你父亲在世时,常常出海去寻宝,你为什么不也出海去寻宝呢?总比这样每天在家卖苦力挣几个小钱好!”

慈童女经众人这样一说,便回去问自己的母亲:“我爹在世时,到底是做什么的?”

母亲说:“你爹是出海寻宝的。”

慈童女说:“我爹可出海寻宝,为什么我不能?不如我也出海去寻宝吧?”

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为人仁善孝顺,不以为他会离开自己出海去寻宝,便依着他开玩笑地说:“好啊!”

慈童女于是认为母亲许可了,便约了几个同伴一起出海寻宝。

一切整理完毕,他向母亲辞行。

母亲对他说:“我就只有你一个儿子,怎能放心让你出海去寻宝?”

想到自己那出海寻宝未归的丈夫,母亲死活不同意让儿子出去。

遭到阻拦的慈童女有些恼怒地对母亲说:“娘先前不是许了我了吗?如果是先不许,我就断了这个念头了,可是娘既然先前许了,现在如果我不去,那就会失约于我的那些同伴,我一个大男人,宁可立信而死,不可无信而生!”

母亲看儿子离意坚决,阻止似也无用,于是上前死死抱住儿子痛哭哀求道:“那你等到我死了之后再去吧!”

慈童女不想失信于人,于是一把推开母亲,不小心拽下母亲数十根头发。

看到坚持要离开的儿子,母亲哭泣着放行,她担心再阻拦下去,儿子会因为不孝而受到神的责罚。

02

慈童女和同伴一路前行,行到半路,忽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同伴都不见了,他自己又不识路,只能迷糊地往前走,又饥又渴之时,见到一座大山,便上山行去。

待到上至山顶,远远看到一座琉璃城。

他饥渴困乏,想进城去寻点吃食,刚走到城门口,就见到四个美貌女子,手举着四个如意宝珠,出来迎接他。

慈童女很奇怪,便问四个玉女:“你们为什么要出来迎接我?”

四个玉女笑着齐声回答他:“你是有大福气的人,能在这座城里和我们姊妹四个共享四万岁的快乐。”

慈童女看着面前四个如花的美女,享受着美食,安逸地住了下来。每日和四个美女耳缠斯磨、取乐嬉戏。

快乐的日子过了不久,慈童女开始厌烦了,他想要离开。

四个玉女十分遗憾,娇瞋地埋怨他:“你可真是反复无常啊,怎么无缘无故就抛弃我们而去呢?”

慈童女不顾她们的埋怨,对她们的美貌也无一丝贪念,毅然离开。

继续前行不久,他就到了一座颇梨城,才到城门口,就有八个玉女拿着八个如意珠,前来迎接他,玉女更美,宝珠更大,慈童女心生奇怪,便问她们:“你们为什么这样客客气气来迎接我?”

八个玉女嫣然一笑,齐声道:“难得今日你来到我们城中,我们与你有八万岁的良缘,所以我们今天高兴地欢迎你的到来。”

慈童女听她们这样说,再看看她们胜过前番四个玉女的美色,就不客气地住了下来。

但是不久后,他又旧习复发,新鲜感一过去,又开始厌倦而想离开了。

当他和八个玉女告别时,她们似乎早就知道他这人是靠不住的,尽管她们无限惋惜,却还是让他走了。

慈童女离开八个玉女后,继续前行,这次他来到了一座白银城,城门口有十六个玉女拿着十六个如意宝珠欣然欢迎他,慈童女仍然觉得奇怪,便问她们:“你们也是这样兴高釆烈的来迎接我啊,到底我有什么功德,能让你们这样的厚礼相迎?”

十六个玉女一起笑开了,娇声回答他:“你是有福气的人啊,当然能受到我们姊妹的侍奉,我们要侍奉你十六万岁,你来到我们的城里,我们就应该特别相迎。”

经历了这三次艳遇,慈童女终于知道,自己是个大富大贵的人,虽然不知道自己到底造了什么大福德,能享受到这样的艳福,但他还是开心地享受着这天赐的福份。

他住在了白银城,享受着十六个玉女的殷勤款待。但不多久,他又旧态复萌,心生离意。他向十六个玉女告辞,十六个玉女恋恋不舍地放他离去。

慈童女继续前行,见到一座黄金城,城门口有三十二个玉女,拿着三十二个如意珠,欣然来迎接他。

慈童女再次感觉奇异,想到前三次的经历,他想:为什么我这一路走来,竟然有如此多的艳遇呢?

他不解地问玉女:“到底因为什么我才受到你们这样的厚礼相迎啊?”

三十二个玉女欣然同声回答他:“这是你命里的福分,我们与你有一段宿世因缘,所以我们应该这样迎接你,还希望你不要拒绝,只管接受我们的欢迎吧。”

慈童女看看也问不出来原因,便在黄金城住了下来,享受着三十二个玉女的侍奉。

三十二玉女又告诉慈童女:“我们与你有三十二万岁的因缘,所以你可以安心地住在这里,尽情地享受我们给你的快乐。”

慈童女在黄金城里享乐多时,不知怎么回事,又生离意。

他向三十二个玉女告辞,玉女们对他似乎还心存留恋,警告似地挽留他:“你此前所享受的一切,都是给你快乐的艳境,但恐怕你此去再没有乐境可言。你不如就在这里长住下去,还能享受到我们姊妹给你的快乐。我们也是为你考虑,才对你说这些话,免得你日后后悔啊!”

慈童女哪听得进去这些话,有了这四番艳遇,他早已是雄心勃勃,想着从四个玉女到三十二个玉女,这一路走来都是越来越美好,想着前面会有更美妙的艳境,他一点也不去理会玉女们的劝告,毅然上路。

03

前行不久,远远地看见一座铁城,他心生疑虑,却独自暗暗想:外面虽是铁,里面必定是更好的境界。

于是他不再怀疑,继续前行,等到到了城门口,却只见一片静悄悄,并没有一个玉女出来迎接。

他感到十分意外,但确信城里必定有更好妙境的意念让他继续前行,不知不觉他进入了铁城。

他才进入城门,城门就自动关闭了。

城里哪有什么玉女,只有灼灼的火焰,燃烧着,炙热得人不能靠近。

慈童女往四周望,只见一片安静无声,死一样的沉寂,哪有什么玉女,横在他眼前的只是一个面孔狰狞、头戴火轮的狱卒。

慈童女开始惴惴不安,他知道狱卒不是善类,那么这里也不会是善处。

他开始慌张起来,想要退回到城门外去,但是城门紧闭,哪里还有回头的路?

那个横眉恶凶的狱卒,正一步步逼近他。

在一片静寂里,烘然一声震响,那个火轮忽然飞过来直压在慈童女头上,把慈童女压得怪声怪叫起来,铁轮压得他身上又痛又热,苦不堪言。

他想摆开那个火轮,但它却像磁石一样,任慈童女使出全身力气,也不能把它摆脱。

这种意想不到的突击,是慈童女始料不及的,他困惑地问狱卒:“狱哥!为什么给我戴这个火轮,什么时候才能给我卸下来啊?”

狱卒回答他:“除非世上有人做了和你同样的事,也出海来寻宝,经历过各个城池,最后来到这里代你受罪。”

慈童女又问:“那我做了什么事能享之前的福,又做了什么事要受这样的罪?”

狱卒回答他:“你在世时每天以二钱供养你的母亲,于是得到了琉璃城,四个如意珠,四个玉女,享受她们给你四万岁的快乐。每天以四钱供养你的母亲,于是得到颇梨城,八个如意珠,八个玉女,享受她们给你八万岁的快乐。每天以八钱供养你的母亲,于是得到了白银城,十六个如意珠,十六个玉女,享受她们给你十六万岁的快乐。每天以十六钱供养你的母亲,于是得到了黄金城,三十二个如意珠,三十二个玉女,享受她们给你三十二万岁的大快乐。后来,因为你拔了你母亲十根头发,所以你现在得戴着这个铁火轮,永不得脱,直到有人来代你受罪,这个铁轮才能落地。”

慈童女又问:“现在这个狱中,有人和我受相同的罪吗?”

狱卒回答:“成百上千,无法计算。”

慈童女听到他这样说,心想:我因为年少无知而忤逆了母亲,拔下了母亲十根头发,就遭受到如此的罪责,那世人有大逆不孝的,他们所受到的罪责,不是比我更重?想到这里,他不禁毛骨悚然。

慈童女为挽救世人,便发誓道:“我愿代一切众生受苦。”

慈童女刚发完此愿,头上铁轮便顿然堕落于地,这时慈童女便反问狱卒:“你不是说此轮永远不会落地吗?为什么现在落了呢?”

狱卒一听此话,恼羞成怒,也不想与他争论,举起大铁叉,一下击在慈童女的头上,慈童女立时毙命。

慈童女就是当今释迦牟尼佛的前身。

———(母病危时牛妈曾读佛经,根据经文写了这个故事。今日翻阅当年日记,深有感触,特发上,以警醒自己:百善孝为先!端午来临,记得看望父母!)

你可能感兴趣的:(胡言乱语||慈童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