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的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聊聊秦桧忠犬万俟卨的奸臣之路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古代中原王朝用于阻隔塞外游牧骑兵的最重要的防御工事。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明朝,在中原立国的大多数王朝都在持之以恒的修长城,当然在大多数时候并没什么卵用……比如在晚明时,后金就数次绕过重兵布防的关宁防线,选择在喜峰口、墙子岭、古北口等处破城入关,然后便如入无人之境般的大肆烧杀抢掠。

比长城更能有效阻隔异族入侵的,是中华文明的融合之力

虽然万里长城万里长,但一点即破便满盘皆输,简直是防不胜防。

不得不承认中华文明在数千年来延绵不绝,长城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但最具至关重要意义的,还是那能把我们的耳朵磨出茧子的两个字——融合。

像是在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党项等族最强盛时,都有过能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的实力,甚至有的还能将后者按在地上摩擦。不过短则几十年、多则数百载,这些曾强大不可一世的民族几乎统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对此,有人给出的解释是迁走了,有的说是被杀绝了,但事实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具有极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中华文明给融合掉了。

所以在今天,那些以刘、呼、乔、卜、曹为姓的朋友,身体里很可能就流淌着匈奴人的血液;姓史、李、黑的朋友,弄不好祖上跟突厥人有着很大的渊源;至于身在东北的达斡尔族和世居云南还姓阿、莽、蒋的朋友,说不定就是契丹人的后裔。

当然历史上跟中华文明融合得最好的少数民族,还是非鲜卑族莫属。所以在今天跟鲜卑族可能产生联系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刘、陈、周、杜、陆、胡、薛等姓,其中的一部分就分别可以对应上独孤、侯莫陈、普、独孤浑、步六孤、纥骨、叱干等原鲜卑大姓。当然这都是那位锐意推动汉化改革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功劳,就连他自己都以身作则,改拓跋姓为元姓,拓跋宏因此变成了元宏——唐朝诗人元稹,就是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那位,据说就是北魏皇室的后代。

虽然鲜卑作为一个民族不复存在,但其族人依然在繁衍生息,比如元稹

但有些鲜卑人不愿意改姓,后来哪怕是彻底融入了汉人社会,依旧保留着原来的鲜卑姓氏。而在这部分特立独行的鲜卑人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万俟卨。

就是身为南宋著名大奸臣、秦桧的重要党羽之一,至今其铁铸人像还跪在杭州岳王庙前以供万世唾骂的那位。


01

前两年曾有位演艺界名人,因在公开场合将万俟卨这个名字念成了“万莫旗”而引发了挺大的争议。说实话我是挺同情他的,因为在很早以前我第一次看到万俟卨这个名字时,也是望文生“音”,仨字没一个能念对,跟这位仁兄可谓是同病相怜。

万俟卨,正确的读音是“mò qí Xiè”。其中万俟是复姓,卨为名。

万俟卨活着时是个坑货,死了后还拿姓名坑人

万俟姓起源于敕勒族的一个分支,后来随着敕勒人的鲜卑化,融入了鲜卑人所建立的代国和北魏政权。拓跋宏迁都洛阳后,万俟部族随之进入中原定居,逐渐汉化,并以部落名称为姓氏,形成了万俟氏。后来万俟氏主要在山东等地聚居,以兰陵郡、开封府为郡望,当代人口分布在安徽、北京、辽宁和福建等地。

万俟氏历史上的第一位名人叫万俟丑奴。他是北魏末年六镇起义时的一方枭雄,曾在建义元年(公元528年)称帝,立国号大赵,年号神兽,定都于高平(今宁夏固原)。

不过这位名字很搞、弄出个年号更搞的万俟氏先祖,并没能过几天的皇帝瘾。在他称帝两年后就被北魏朝廷镇压,还被砍了脑袋拿到洛阳去公开展览。

此后万俟氏中涌现出的大人物又有北齐名臣万俟普、大将万俟洛。而大概与万俟卨同时代的,还有个挺有名的词人叫万俟咏。话说这货的词作要么是大写特写风月之事,要么就是溜须拍马、颂谀奉承之作,比如下面引用的半阙《醉蓬莱》,就是万俟咏作于北宋末年:

“金阙南边,彩山北面,接地罗绮,沸天歌吹。六曲屏开,拥三千珠翠。帝乐□深,凤炉烟喷,望舜颜瞻礼。太平无事,君臣宴乐,黎民欢醉。”(《醉蓬莱·正波泛银汉》)

就在“君臣宴乐,黎民欢醉”之际,靖康之变从天而降,真是莫大的嘲讽。不由得让人感慨不是一家人,真进不了一家门。

万俟卨,字元忠(一说元中),开封阳武(今河南原阳)人,生于北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因为这货后来臭名昭著,史书中对其身世也懒得多废笔墨,所以万俟卨在出仕之前的经历后人知之甚少。不过他的天资显然并不怎么出众,直到30岁才考上举人,然后在同年入太学上舍,毕业后历任相州、颍昌府教授,枢密院编修官,尚书比部员外郎等职。

不知道某地政府整出这么个玩意来有啥意思

是不是发现了点问题——这货没中过进士!

其实这事还真怪不到万俟卨脑壳笨、考不上,而是他压根无处可考。

话说王安石变法那会儿,还推出了一项“教改”措施,叫三舍法。意思就是在北宋的最高学府——太学中设上、中、下三舍,凡是能进上舍的学子再经考试合格,就不用再去遭科举的罪便能直接授官。到了满脑子就剩下“变法就是好”这个执念的宋哲宗赵煦在位期间,干脆连科举都取消了,想当官的只有进太学一条路可走。

万俟卨就正好赶上了想当官,就只有三舍法这华山一条路的点儿上。而且天意弄人,他刚从太学上舍毕业没几年,不靠谱的宋徽宗赵佶又大手一挥取消了三舍法,想当官的统统继续去考科举吧。

这就给万俟卨的仕途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要知道北宋是文官党争非常激烈的朝代,一个官员想要升官发财靠单打独斗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抱团取暖,也就是结党。相对于唐、明等朝朝臣结党花样翻新的理由和依据,北宋就比较单一化了,基本上就是同年即同党。

所谓同年,就是科举同榜或不同科但却在同年取中者。在北宋官场上的同年们,会自发结成一个个私密的小圈子,相互扶持,互通信息,往往能够彼此成就。像是仁宗朝名臣包拯,在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取中进士后10年不曾出仕,可是等他踏入官场后仅用了十几年功夫就能拿到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要职,就不乏一众昔日同年的大力帮扶。

所以即便是铁面无私如包拯,在一生中扳倒了无数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但他的怼人黑名单中却从来没出现过同年的名字。比如他曾弹劾过张方平、宋祁等人奢靡滥饮、以权谋私,但他的“好同学”如韩琦、文彦博等人在这方面也好不到哪儿去,但老包就是一直视而不见。

当官却没中过进士,就像读书人群体中混进个文盲,反正都是异类

更重要的是,在北宋一个进士的身份就是官至朱紫的通行证,还有着非进士不入翰林院、非翰林不得拜相的潜规则。因此尽管万俟卨捞不到个进士资格并非是自身原因所致,但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官场上,谁管你有什么苦衷和理由?

不是进士就不是进士,所以万俟卨注定就是个异类。

从万俟卨踏入仕途起经徽、钦、高三帝大宋朝共有35人次登上过相位,其中32人都是进士出身。剩下3个异类中,韩忠彦当上宰相是靠他老子(韩琦)余荫,谁都没话说;李邦彦长得帅、文笔佳、又会玩,跟宋徽宗赵佶简直就是天生一对。所以同是三舍出身,李邦彦就能获赐进士及第出身,理直气壮的当上了宰相。

而万俟卨一辈子都跟进士无缘,那他又是怎么荣登高宗朝相位的?

既然正途走不通,那就走邪路呗。


02

导致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那会儿,那些成天在嘴里念叨着忠君报国的文武百官们,根据其选择和表现,大概可以分为五等。

靖康之变像面照妖镜,映出了北宋官场的人生百态

以李纲、宗泽为代表的主战派撸起袖子跟女真人死磕到底,没这个能耐或是没这个机会的李若水、张叔夜选择以死殉国,自然可以位列一等;那些自认为打不赢女真人又不肯投降的,大多选择了随同徽钦二帝一同北上当俘虏,起码也算是忠心可嘉,可列为二等;同样觉得打不赢又不肯降,但还怕死不敢北上的,基本都选择了南逃,也算是保住了基本立场,可入三等;那些逃不了或者不敢逃,又抹不下面子直接给女真人当舔狗的,就呆在了伪楚、伪齐继续当官,自以为未曾投敌但实质上与叛国无异,只能塞进四等;至于最末等的,自然是像刘豫那种主动降金,还为虎作伥、铁了心跟故国同胞为敌的纯种宋奸。

而在后世被冠以大奸臣头衔的万俟卨既没有主动投降,也没有被动叛国——当然谁也甭指望他抵抗、殉国或是跟那俩倒霉的亡国之君去金国遭罪。大难临头时,万俟卨撒腿就跑,而且一口气跑到了千里之外的湖南地区。

但不管怎么说,在面临人生第一次生死大考时,这货居然没直接怂了跪了,倒是让人挺意外的。

而且人家不光是逃了,还表现不俗。

在北宋亡国、南宋初立之际,整个天下都乱作一团。尤其是南方,新帝赵构正被女真人的搜山检海撵得满地乱窜,根本没工夫建立正常的统治秩序,到处是叛匪乱军,官府几乎崩盘。这时负责湖南地区防务的鼎澧镇抚使兼知鼎州的程昌寓,无意间逮到了万俟卨这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便病急乱投医的将其扔到了沅州(今湖南芷江),主持一方事务。

在主持沅州事务时,万俟卨表现得很像个正面人物

当时巨匪曹成正率兵攻打沅州,形势危在旦夕。新官上任的万俟卨马上显示出高超的操弄人心的本事,召集城中富商大户,要求他们出钱出人,参与守城。

是城破后人财皆亡,还是舍弃部分身家换来举族平安,这是个不难做出的选择。于是沅州城得到保全,万俟卨也因此功成名就,终于踏上了仕途的快车道:

“绍兴初,盗曹成掠荆湖间,禼时避乱沅、湘,帅臣程昌寓以便宜檄禼权沅州事。成奄至城下,禼召土豪、集丁壮以守,成食尽乃退。除湖北转运判官,改提点湖北刑狱。”(《宋史·卷四百七十四·列传第二百三十三》)

他因此很快得到了进京面君的机会,而且成功把握住了机会,得以留京做官,当上了中书省属官右正言。

在两宋,京官和地方官的地位和前程有着天壤之别,一般人想转京官难如登天。那万俟卨又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抱上了秦桧的大腿。

当时秦桧正策划谋夺军权,主要针对的目标就是岳飞。不过此前岳飞可是宋高宗赵构的心腹爱将,一般人不太敢惹。不过万俟卨不在乎,直接上书说像岳飞这样领兵的武将都是祸害,必须严加监管,要是统统一刀砍死那就再好不过了……

秦桧一看——矮油,这条狗不错哟,那就留在身边咬人吧。

万俟卨之所以敢如此不留余地的往死里得罪岳飞,一方面是他功利心极强,亟需傍上秦桧这么个大靠山。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心眼小,万俟卨任职提点湖北刑狱时,岳飞曾经得罪过他:

“岳飞宣抚荆湖,遇禼不以礼,禼憾之。”(引用同上)

话说岳飞既是民族英雄,又是天才将领,但这不意味着他就是完人。岳飞最大的毛病,就是情商经常不在线,而且为人非常骄傲。故此在他的戎马生涯中,曾经共事过还能保持关系不至于破裂的,数来数去也就宗泽、张所、韩世忠3人而已。像宋高宗赵构曾经对岳飞信任有加,有过将举国过半精兵尽数委之的想法,却屡屡被后者冒犯尊严,被气了个半死。再加上理念冲突,最终造成了君臣反目的悲剧结局。

万俟卨往死里整岳飞的动力,既有公仇,也有私恨

连赵构都敢惹,万俟卨这么个杂途出身的小官又怎么会被岳飞放在眼里?所以小心眼的万俟卨想必是被岳飞羞辱得不轻,现在有了报复的机会,他怎么会放过?

到了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就连作为秦桧的政敌、主战派首脑之一的张浚也参与到谋害岳飞的行列之中,可作为主审官的御史中丞何铸却不愿配合。恼羞成怒的秦桧干脆用忠犬万俟卨取代何铸,务必要置岳飞于死地。

其实当时秦桧的势力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朝中也不乏忠义之士对岳飞非常同情和支持。可是当岳飞被定为死罪时,满朝文武中只有韩世忠为其力辩,余者无一人出头,这是为啥?

这就是万俟卨的“功劳”了——为了将岳飞置于死地,他可谓不择手段,状若疯狂。可以说岳飞之死,秦桧是主谋者,真正的杀手还是万俟卨。

岳飞本无异心,那就编造异心;岳飞处置军务毫无瑕疵,那就织构瑕疵;岳飞拒不认罪,那就收买证人构陷罪名……当最终的所谓证据仍无法服众时,看似是秦桧祭出“莫须有”大法一言定乾坤,实际上还是靠万俟卨这条疯狗来解决问题。

比如共同审理此案的大理卿薛仁辅、大理寺丞李若朴和何彦猷认为岳飞无罪,马上遭到了万俟卨的弹劾,结果就是薛仁辅获罪编管饶州,李何二人被罢官;循王、知宗正寺赵士㒟甘愿用全家老小的性命担保岳飞无罪,然后万俟卨再弹,结果就是可怜的老亲王被流放并死在了建州(今福建建瓯);潭州知州刘洪道与岳飞志同道合,对其遭遇非常同情,万俟卨就杀鸡儆猴,弹劾刘洪道为岳飞同党,使其获罪编管柳州,终身不得为官;就连身为秦桧同党的参知政事范同,因为对如何处置岳飞存有异议,结果也遭到万俟卨毫不留情的弹劾,最终被贬去筠州(今江西高安);不仅如此,万俟卨还借岳案之机,巧立名目将参知政事李光、同知枢密院事孙近等秦桧的政敌撵出了朝廷。

岳飞最终冤死,秦桧是主谋,万俟卨是操刀手

反正在主审岳飞一案期间,万俟卨就像一条疯狗——任何人敢拦他阻他、哪怕是隐约流露出类似的意图,都会被他毫不犹豫的铲除掉。

他为啥表现得如此卖命?无非还是投机罢了。

万俟卨看得很清楚,此时宋金间的实力几近平衡,彼此都很难奈何得了对方。而宋高宗赵构在帝位稳固后,尤其是受到了淮西兵变的刺激,对岳飞、韩世忠等军方将领再无从前的信任和倚重。在这种情况下,赵构势必会采取措施削弱军队在朝中的影响力,那么岳飞就必然首当其冲。

既然干掉岳飞是皇帝和宰相们共同的愿望,心甘情愿充当刽子手的万俟卨又怎么可能会收获不到巨大的好处?

果不其然。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岳飞被害,随后万俟卨就踩着他的尸体荣升为参知政事。

两宋宰相的编制,在大多数时间里最多不超过5人,而参知政事相当于副相:

“国朝中书、宰相、参知政事多不过五员,两相则三参,三相则两参。”(《却扫编·卷上》)

这也意味着万俟卨冲破了出身带给他的天然桎梏,终于跻身大宋朝权力的顶端。

虽然是靠歪门邪道得来的,可是他在乎吗?


03

现代职场斗争的法则之一,就是干掉顶头上司,你才有机会得到他的位置。

干掉顶头上司,位置就是你的

在古代也一样。万俟卨用了10年出头的时间,从一个微末小官一路飞黄腾达成为坐在大宋朝权力金字塔最顶端的几人之一,固然是靠给秦桧当狗。可是当他成为参知政事以后,顶头上司恰好是官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秦桧,那么他又该如何自处?

当然他可以选择继续给姓秦的当忠狗。毕竟因为主持绍兴和议之“功”,赵构跟秦桧好得蜜里调油,在后者余生的13年间都将其牢牢的按在相位上,无人可以动摇。哪怕在秦桧死后,宋孝宗赵昚要给岳飞平反,但退位为太上皇的赵构仍然坚决不允许他追罪于秦桧。

赵构到死,还坚持认为秦桧才是他的贴心人:

“秦桧力赞和议,天下安宁。自中兴以来,百度废而复备,皆其辅相之力,诚有功于国。”(《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九》)

所以说以万俟卨的倒霉出身、发达歪路以及赵构对他基本“莫得感情”的尴尬处境,其实最好的选择就是继续紧抱他家秦老大的粗腿。这样一来,只要赵构不崩、秦桧不倒,万俟卨就能继续当他的太平官,享受荣华富贵,没准运气好的话也能过上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瘾。

思路虽然是对的,可万俟卨做不到啊!

首先,万俟卨要是继续坚定的给秦桧当狗,估计混成后者的头号接班人难度倒不大。可问题是秦桧生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比万俟卨还小7岁——还接班人,这俩货谁能熬过谁都不一定呢。所以万俟卨很急,他熬不起。

为了权位,万俟卨甘愿给秦桧当狗,也可以随时与其反目

(事实上万俟卨确实比秦桧能熬,但秦桧挂掉后不过两年,他也跟着见阎王去了。)

其次,万俟卨身上秦党的标签简直不要太显眼。而按照赵家皇帝“异论相搅”的传统,就算对臣子再信任,也不可能放任其独揽朝权。无论如何也要在他身边安个对头,任两者互撕,这样当皇帝的晚上才能安心睡觉。

在王安石变法最高潮时,哪怕是对变法百分百支持的宋神宗赵顼,也要在老王身边安排上文彦博、吴充、王珪等保守派人物恶心他;旧党大佬司马光秉政期间,也总有章惇、吕惠卿、曾布等变法派干将时不时的给他添堵;即便是宋高宗赵构也没啥两样——主战的李纲上台,就让黄潜善、汪伯彦等主和派给他拖后腿,主和的秦桧拜相,就抬举他的政敌赵鼎、张浚,反正无论哪个臣子都甭想在大权在握时还能过上太平安心的日子。

要是满朝文武一派和谐,你好我好大家好,那么皇帝就要不好了。所以别看两宋政坛党争不断,但躲在背后推动的都是那些当皇帝的,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

深谙这一大宋朝政坛潜规则的万俟卨,眼见秦桧的政敌们要么死翘要么滚蛋,这货的权柄之大举朝上下几乎无人能制,于是弄不好就灵机一动——为啥我老万俟就不能扮演一下“异论相搅”这个很有前途的角色?

最后,万俟卨是靠给秦桧当狗才得以发家的。想当初他人微官轻时,当狗可能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可现在混成了朝中五大佬之一,还继续给人当狗难免自尊心就有点受不了了。不管万俟卨有多坏,他到底是个读书人,而读书人最好面子,难道他愿意在青史中留下秦桧忠犬的名声?

反正在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万俟卨刚当上参知政事,就决定跟秦桧翻脸了。

万俟卨并没有给秦桧当狗到底,二人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了

绍兴和议达成后,南宋成了金国的臣属国,所以万俟卨被安了个“报谢使”的头衔跑去向赵构的女真主子叩谢“圣恩”。等他回来时,秦桧嘱咐万俟卨在向赵构汇报时添点料,比如女真人觉得他老秦功劳很高、才能很大以及不可或缺之类的好话,以增加其在朝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这类操作本应是一条忠狗的基本自觉,要是放在以前哪怕不用秦桧交待,万俟卨也会安排得明明白白。可是这回忠狗打算自立门户了,就假装啥都没听见,在向赵构汇报时提都没提秦桧的名字。

秦桧有点懵——莫非是这条狗岁数大了、阿尔茨海默了?他便打算再试探一下:

“他日奏事退,桧坐殿庐中批上旨,辄除所厚者官,吏钤纸尾进,禼曰:‘不闻圣语。’却不视。”(《宋史·卷四百七十四·列传第二百三十三》)

这条狗居然打着皇帝的旗号公然跟自己作对、不肯同流合污!

秦桧明白了:忠狗变心了、要化成人形了,还是要跟自己作对的那种人。于是来自于大宋朝独相的报复便如霹雳闪电般的从天而降,一大堆日思夜想要当上秦桧头号忠狗的大小官员们纷纷上书赵构,把万俟卨当棉花弹。反正各种罪状花里胡哨,直指这位参知政事恶贯满盈,砍一百遍也不冤。

秦桧本以为以万俟卨的德性,被收拾了一顿后就会认清现实,乖乖的回来继续给他当狗。可谁知万俟卨似乎成精了,从前柔软灵活的身段一下子变得像茅坑里的石头般又臭又硬,居然死活不服——老子就是不认罪,再逼我就辞官!

没想到吧,连万俟卨都有硬骨头的时候

辞官?想得美!

暴跳如雷的秦桧继续指派爪牙给万俟卨堆叠罪状,直到把赵构烦得不行,才将这货罢职并贬往沅州居住。


04

可能是万俟卨挨弹时赵构犹豫不决的表现,给了他莫大的信心。于是这货居然是斗志昂扬的受贬而走——你老秦也是50多的人了,还成天在名利场中操心劳肝,能有几天活头?老子回家修心养性,专注养生,看谁能熬过谁!

毕竟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倒炕嘛。

他果然还是赢了。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秦桧恶贯满盈、老死任上。次年万俟卨就应召还朝,终于当上了尚书右仆射,实现了他当宰相的梦想。

不过他也算是过把瘾就死——在任不过一年,万俟卨便因老病致仕,第二年就挂掉了。

南宋亡国后,元末宰相脱脱受命编纂《宋史》,并在其中将两宋319年间认定的各种坏蛋40人打包列传,万俟卨不负众望的名列其中。

《宋史》打包的坏蛋其实啥人都有,有的恶贯满盈,有的纯属冤枉

当然人们更熟悉的,还是在今天仍然跟秦桧夫妇和张俊并列跪在杭州岳王庙前的那尊万俟卨的铁像,每日都会定时定点的迎接无数的唾沫星子和咒骂声。

在四人铁像的背后立着一副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对古人、尤其是读书人来说,比死亡更可怕的,就是遗臭万年。万俟卨能得到此等待遇,也算是天道昭彰,报应不爽。

不过有时候我忍不住会想,要是万俟卨(甚至包括秦桧)没生在南北宋交替那个混乱的年代,而是在一个太平盛世里做人为官,那么他的人生又会有怎样的改变?

两宋所谓的名臣贤相,如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庞籍、包拯、曾公亮、司马光、王安石、欧阳修等等,其人生最光辉璀璨的时刻都集中在仁宗——神宗在位的50多年间。而这一时期,恰是两宋最辉煌灿烂的极盛期。

而两宋公认的奸佞坏蛋,如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张邦昌、黄潜善、汪伯彦、秦桧、万俟卨,其祸乱朝野天下的“高光期”也集中在徽宗——高宗(执政中期)这50多年里。而这后一个50多年,又恰是两宋存国319年间最混乱窝囊的大低谷。

这难道都是巧合?其实老祖宗早就给出过答案: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礼记·中庸第三十一》)

所以说要是将范韩文包王等赵祯、赵顼驾下的精英弄到赵佶或赵构手底下,结果要么是于事无补,要么就是再造几个李纲、岳飞式的悲剧人物,如果这些人中再冒出几个蔡京、秦桧式的大奸来,其实我们也用不着惊掉下巴。

“仁宗盛世”的名臣们要是生在靖康之变,弄不好也会变成祸国殃民的奸恶之徒

相反要是把蔡京、秦桧、万俟卨穿越到赵祯或是赵顼那会儿,这几位早就被盖棺定论为大奸大恶之徒的表现,弄不好才会让我们惊掉下巴。

毕竟在靖康之变前,秦桧可是铁杆的主战派,而且还是连赵佶都压制不住的那种。

说回到万俟卨。

若非是三舍法这个拿50年内的举国精英当实验小白鼠的“教改”,万俟卨就不会成为官场中的异类,每往上爬一步就不用比别人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样一来,他是不是就用不着走歪路了?若非遭遇靖康之变,已经从地方官混成京官而且经营手段高超万俟卨,是不是就可以按部就班的一路高升,而不是非得给秦桧当条见谁咬谁的疯狗?若非赵构一见到女真人就骨质疏松,那么面对巨寇曹成围攻时还颇有勇气的万俟卨,是不是也不一定非得当个坚定的投降派?

这是时代的悲剧,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然这不意味着乱世中人就没有自己的选择。

如果万俟卨的心中没有对于权力地位的疯狂贪欲,那么他做不成李纲可以做李若水;如果怕死做不成李若水,那么他可以在提点湖北刑狱的位置上做个与世无争的小官;哪怕他在仕途上还有理想,那么按部就班的混官场,万俟卨最终也未必不能位列朱紫。

万俟卨死后千年仍遭人唾骂,都是自找的

尽管有时代可以背锅,但万俟卨脚上的泡,还是自己走出来的。

所以我丝毫没有替他翻案的意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脚上的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聊聊秦桧忠犬万俟卨的奸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