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一段时间,我迷失于寺庙之中,我磕头我烧香,我感慨佛的宗旨的无私,普度众生,他的经文是那么的浩瀚与博大,我又感慨于寺庙的宏伟与香火的鼎盛,对社会财富的积聚。

    在我多次叩首膜拜以后,我却无法感受佛主宗旨的意义,我想起了千百年来人们所追踪的公与私的两个意义先后所在于个人与社会的最终意义:到底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还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对个人,对社会来说具有最终的合理的利益。

    一次我的一个朋友来玩,我们在公交车上,他谈论起他一段时间看佛教的心得,我在和他的争论后,不知怎么的感觉佛教教义和它寺庙绵延的不地道来:佛教倡导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舍己为人,普度众生,正是最大的自私,社会性的自私。佛教倡导舍己为人,人人为善,而自身鼎盛的香火与宏大的庙宇却吸纳了无数的不可对社会形成从物质到精神的贡献,当听到一个关于印度的小故事后,感觉贴切而透:一次佛主在河边打坐修行,看到一个蝎子掉到水里,佛主本着仁慈之心,用手把蝎子从河里抓到岸上,蝎子把佛主的手扎了一下,佛主的手肿了起来,然而蝎子就上来以后,又掉到水里,佛主又救起了它,它又扎了佛主的手,自此反复了很多次,佛主的手肿得不能再肿了,后来路过的一个农人说,你用一个树枝或者其他工具救它,不就善心与手的痛苦两全其美了。从几千年佛教的表现来看,佛教盛行的一大后果正是对人性与生产力的压抑与这个故事的意义是何其的相似。

    在这里我又想到一个关于幸福的争论,说在加勒比海岸边,有个渔夫在海边边钓鱼边晒阳光,每天钓鱼到市场买,解决一家人的衣食,同时也享受了阳光与海滩,而有一天一个美国的富翁来度假,看着渔夫的生活对他说:你可以每天多钓些鱼卖,存钱到一定程度可以买渔网,然后捕更多的鱼,然后买小船海里捕鱼,然后买轮船到大洋里捕鱼,然后可以悠闲的到海边来享受阳光与海岸。而渔夫说你转了一个圈子最后不还是与我现在一样在海边享受阳光吗?

看了这个故事后,从字面上来说这也许是一个等式,但是在现实中我们世界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形:控制幸福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从某种程度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一种社会认可的自私,大家都没有发展的平均的自认公平的自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