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须知:正面管教的6大知识!

什么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合作为基础,把和善和坚定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社会和人生技能

“管教”来源于拉丁文discipulus 或disciplini,意思是“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或“受尊敬的领导人”。孩子们要成为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他们的动力必须来自于内在的自我控制,他们必须学会自律。而惩罚和奖赏都来自于外在的控制。

和善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所必需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分别是: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允许孩子在为家庭生活做有意义的事情时与父母并肩做事,边干边学,就能培养出这些感知力和技能。


惩罚不是长期有效的管教

惩罚通常能立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就这一点来说,它确实管用。但惩罚的长期效果是受惩罚的孩子往往采用以下四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全部来“回敬”我们,非常不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人格。

惩罚造成的四大后果:

1、愤恨---“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

(1)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2)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惩罚无助于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以严重地丧失自我为代价而屈从。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我们需要关注长期效果而非短期效果。


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心理学

(一)孩子是社会人。

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孩子随时随地都在做着决定,并形成着对自己、对世界以及对应该做什么才能求存或成长的信念。把不良行为看成他们的求存模式。

(二)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行为是以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为基础的。首要的目的就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对想要达到的目的没有清醒的认识。有时候,他们对于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错误的,并且其行为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与其目的背道而驰。

(三)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四)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感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抱有错误的想法。”不良行为背后的真实含义是“我只是想有所归属,但不知道该怎么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这一目标”。

(五)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果我们替孩子做得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们反而认为自己需要另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第一步,就是教导孩子依靠自己。然后,他们才能为帮助他人做好准备,并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感到自己特别能干。

(六)平等

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阿德勒所说的平等,是指所有的人对“尊严”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羞辱与“平等”和“尊重”的概念背道而弛。

(七)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我们从小得到的教育是要为犯错误而羞愧。其实孩子的很多错误是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训练并鼓励他们。我们自己需要学会,同时也要教会孩子把犯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家长要做“勇于不完美的”榜样,以便让孩子从我们身上看到犯错误确实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大人矫正自己错误的三个步骤:

1、承认---“我犯了一个错误。”

2、和好---“我向你道歉。”

3、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八)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正面管教的工具

(一)目的揭示法

错误的前提(观念和目的)导致不良的行为。孩子的察觉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由于孩子不知道自己的错误目的,目的揭示法是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的一种方法。在整个过程中,重要的是客观和友善。

1、目的揭示法的实施方法

首先要问孩子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种行为。“我有一些其他想法。你可不可以让我来猜猜看?你可以告诉我猜得对不对。”“你之所以...会不会是...?”。

然后跟孩子讨论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其他方式。

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2、针对四个错误目的解决方法。

(1)针对寻求过度关注的方法

①把孩子引向建设性的行为。

②做孩子意料不到的事情。(一个大大的拥抱等)

③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

④约定一些无言的信号:把手放在胸口表示“我爱你”,用手捂住耳朵表示等孩子不哼唧了你就会听她说话。

⑤避免给孩子特别的服侍。

⑥给予孩子安慰,表达你对他的信任。“我爱你,我知道你会自己处理好的”

⑦在大家都愉快的时候,花时间训练孩子,用角色扮演来向孩子演示其他行为方式。

⑧闭上嘴,采取行动。可以挠痒痒,既保持你的态度坚定,又增添点乐趣。

⑨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2)针对寻求权力的方法:

①创设冷静期---积极的暂停

②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并请孩子帮助你一起找到对彼此都有用的解决方案。

③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④开个一对一解决问题的小会。

⑤引导孩子建设性地使用他们的权力。

⑥让孩子参与问题的解决。

⑦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试图让孩子做什么。闭上你的嘴,避免提醒和说教。

⑧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

⑨让孩子参与建立日常惯例,然后让惯例说了算。

⑩提供有限制的选择。

⑪让孩子把他们的问题放到家庭会议或班会的议程上。

⑫说出你爱和关怀。

(3)针对报复的方法

①冷静期,(不要还击,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待孩子冷静下来。)

②猜测孩子因为什么受到了伤害,要表达出同情,表达出你对孩子受到伤害的感觉的理解。

③非暴力沟通方式:”我观察到...(观察事实)我感觉...(感受)是因为...(需要)我请求...(要求)“。

④反射式倾听:将你听到的反射回去,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看起来你很伤心”。反射式段听可以包括启发式提问:“你能多告诉我一些吗?后来发生了什么?这件事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关键是你要理解孩子的观点,而不是要告诉孩子你的观点。

⑤如果是你造成了对孩子的伤害,请用“矫正错误的三个R”。

⑥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⑦让孩子和你一对一地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

⑧表达你的关切,鼓励孩子。

⑨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

⑩用语言表达你的爱和关怀。

(4)针对自暴自弃的做法:

①花时间训练孩子,把事情细分到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足够简单的基本步骤。

②向孩子演示他能够照着做的小步骤。

③安排一些小的成功。

④肯定孩子的任何积极努力,不论多少微小。

⑤放弃你对孩子的任何完美主义的期待。

⑥关注孩子的优点。

⑦不要放弃。

⑧定期安排特别时光陪孩子。

⑨用语言表达你的爱和关怀。

不良行为背后的真实含义是“我只是想有所归属,但不知道该怎么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孩子的不良行为中家长也有份,需要承担至少与孩子同等的责任。既然我们要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我能够成为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二)专注于解决问题

1、花时间训练孩子(教导技能)

误区:大人往往期待孩子们去完成未经过适当训练的任务。例如妈妈希望孩子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但从来不教孩子怎么收拾。

教导技能的指导原则:

目标要明确。教导者的语言用词要准确让孩子明确地知道要求是什么。通过提问来检查孩子是否明确知悉。

②训练时有乐趣孩子更愿意参与。

尊重的态度:在你决定要怎样做之前,先要让孩子知道(要有预告)。

2、积极的暂停---情绪的撤出

发生冲突的时候,不是教给孩子任何建设性的事情的好时间。这时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可能作出非理性的回应。这时没有谁能够倾听。这时需要“积极的暂停”。从原始的“爬行动物的脑”转向理性大脑

“积极的暂停”的实施要点:

①让孩子了解“积极的暂停”的好处---在解决问题之前等每个人的感觉都好起来。

②让孩子们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区”。可以在暂停区读书、玩玩具、听音乐、休息或睡觉。

③事先和孩子们商量好一个计划,当大家发生冲突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做一个“积极的暂停”,直到自己的感觉好起来。

④当孩子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

(1)父母的“积极的暂停”

当冲突发生时,不要只考虑让孩子去做一会儿“暂停”,父母首先撤出冲突会更有帮助。在撤出之前,要先向孩子解释你打算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解释可以在家庭会议上做,也可以单独进行。你可以告诉孩子:“当我生气的时候,我会去找个地方让自己平静下来,直到我的心情好起来并能和你们一起找到一个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要安慰孩子你的离开不是要离开他们,而只是为了照顾你自己的情绪,因为你知道只有大家的情绪都好起来时,才可能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地解决问题。

(2)孩子的“积极的暂停”

设计让孩子感觉好起来的地方---积极暂停区,在平静愉快的时候把“积极的暂停”教给孩子:“当你感到烦恼或生气时,去”积极暂停区“做些能使你感觉好起来的事情可能会有帮助。你可以读读书、玩玩具、听音乐或睡一会儿。然后当你心情好起来了,你就可以出来找我,咱俩再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不是在奖励不良行为,而是在向孩子示范一种在生气时尊重地处理自己情绪的方式---有什么情绪都没有关系,但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时父母也可以陪着他一起去”暂停“。

3、用启发式问题(探讨)代替批评说教以赢得孩子的合作

对孩子做错的事进行批评(提要求或说教)并不是帮助孩子做得更好的最佳办法。用启发性的问题跟孩子探讨有待改善之处,并进行头脑风暴,想出改进的办法来,更能教会孩子设立目标以及做出自我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你打算怎么改进?你需要做什么来实现你的目标?”

同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导致的后果,而不是把后果强加给孩子。探讨要求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对他们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

采用启发式问题的指导原则:

①不要预设答案

②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

③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表达出你的同情和接纳,以顺利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①表达你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在你看来我想要你做得更好,是为了我还是为了你?”

②表达同情而不是宽恕。

③和孩子分享你的真实感受。”我的确是希望你做得更好,因为我觉得这对你有好处。我知道这在现在看来似乎没什么意义,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

④让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怎样才能找出一个办法,使你把努力进步看成是对你有益的事,而不是因为受到了我的批评?“

营造一种合作的气氛对于教给孩子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是至关重要的。把这些能力教给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你和孩子相处时以你自己的行动为他们做出表率。榜样是最好的老师。

4、与孩子一起制定双赢规则和日常惯例表

让孩子参与制定日常惯例,参与解决方案的制定,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惯例表行事,而不是由你来告诉他们该做什么。和善而坚定地执行决定。执行规则时要维护孩子的尊严并尊重孩子。目的是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干,觉得受到鼓励。

5、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的实施要点:

(1)每周一次,形成惯例。

(2)决定应该在全体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做出。传达出我们能共同找出对每一个人都尊重的解决方案。

(3)致谢和感激。

(4)讨论家务事和计划家庭娱乐活动,专注于解决问题。

(5)为家庭会议增添乐趣。(家庭格言,感激纸,娱乐表,晚餐计划等)

(三)给予鼓励,而非赞扬

孩子们需要鼓励,正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

                                  --- 德雷克斯

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

运用鼓励时,需要把握时机、赢得合作,相互尊重。

鼓励一切为了改善而做出的努力,不要期待完美。用85%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关注积极的方面。要从孩子的行为中寻找优点,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做出弥补也是鼓励。

鼓励与赞扬之间的不同

                                                赞扬                                                                   鼓励

词典里的定义             1、表达令人满意的评价                                                 1、鼓起对方的勇气

                                  2、美化,尤其是通过将完美归因于被赞扬的人              2、激励,促进

                                  3、表示认可

指向                         做事的人:好孩子                                                              行为:做得好

认可                         只针对完成了的、完美的结果。“你做得正确”                    努力以及改进

态度                           摆架子,操纵性的。“我喜欢小明坐得很端正”                   尊重的、欣赏的

“我...”式句                评价式的“我喜欢你的做法”                                             自我指向“我感谢你的合作”

最常用于的对象         孩子们“你真是个好孩子”                                                 成年人“谢谢你的帮助”

例子                       剥夺人的自我成就感:“我为你得了个A而骄傲”。          承认对方的成就及其努力中的                                                                                                                  责任感

导致                         孩子为他人而改变: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                孩子们为自己而改变:内省

控制点                         外在的:“别人会怎么想”                                               内在的“我是怎么想的”

教给孩子该想什么               依赖于别人的评价如何想。                                          自我评价。

目的                                   遵从“你做得正确”                                                 理解“你想到了、学到了、                                                                                                                               感觉到了什么?”

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当得到他人的认可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觉得自己有价值,无需他人                                                                                                                                       的认可

长期效果                               依赖于他人                                                                     自信、自立

特殊的鼓励:安排特别时光

可以是每天10分钟或是每周一小时。需要让孩子确切地知道,这段时间是特别为他们设立的。要和孩子一起计划特别时光的安排。用头脑风暴法把想在特别时光做的事情列个清单。

给予鼓励的好方式:拥抱和通过贡献来感到自己有用。

(四)表达我们无条件的爱

孩子需要知道,他们要比他们做的任何事情都重要。他们需要知道,他们比我们生活中的任何物质财产都重要。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在感觉好的时候会做得更好。要将“和善而坚定”与“无条件的爱”结合起来。

(五)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

*多花时间训练孩子。尽量避免采用后果法(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

1、自然后果

自然后果就是没有大人的干预,自然而然发生的任何事情。如站在雨中,会被淋湿;不吃东西会饿等等。这里不允许大人借题发挥。“我早就告诉过你了”,而只是对孩子正经历的事情表达同理和理解。“我敢肯定肚子饿了(或淋湿了、得了低分、丢了自行车)很难受。”在恰当的时候加上一句:“我爱你,我相信你能处理好。”

当你计划改变你的行为并且让孩子体验他们的选择所产生的自然后果时,事先以尊重的态度和孩子商量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情况下不适用自然后果:

(1)当孩子处于危险中的时候。

(2)当自然后果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利时。

(3)当孩子行为的结果在孩子看来不是什么问题时,自然后果就不会有效。

2、逻辑后果(转移孩子的行为)

寻找不良行为中显露出来的天赋或能力,引导孩子把这些天赋和能力转向建设性、有贡献的方向。逻辑后果要求一个大人(或其他孩子)在家庭会议或班会上介入。目的是停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并找到解决方法。要给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体验,鼓励孩子选择负责任的合作。不能把它变成变相的惩罚。

逻辑后果的四个要素:

相关---给予的逻辑后果必须是与行为相关的。

尊重---逻辑后果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和善而坚定地执行。

合理---后果一定不能包括借题发挥,需要从双方来看都是合理的。

预告告知---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她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什么结果出现(或你将会做什么)。

使用逻辑后果时的指导原则:

①使用逻辑后果时能将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变为有贡献的行为。

②使用逻辑后果时需要考虑孩子行为的错误目的。如果孩子的行为目的是想寻求权力或报复,那么需要在冷静期之后或是赢得孩子的合作之后的解决问题阶段使用逻辑后果。如果孩子行为目的是自暴自弃,他需要的是训练,而不是逻辑后果。

③使用逻辑后果时要让孩子事先参与(孩子有参与家庭会议或班会讨论和制定规则)

④使用逻辑后果时能让孩子知道与特权相伴的是责任。特权=责任,缺乏责任=丧失特权。

家长的生活态度取向对孩子的影响

成年人不能明确地意识到的错误目的,会导致成人行为不当,并对孩子造成影响。生活态度取向代表着你在生活中以何种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基本生活态度取向(当你感到自己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受到威胁或不安全时,所采取的行为),次级生活态度取向(当你有安全感时所采取的通常行为)。不管哪种生活态度取向,其主要动力是为了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清醒的意识和良好的情绪能帮助我们超越这种适得其反的信念和行为。

四种生活态度取向对养育风格的影响

取向最担心的相信以下办法能避免最担心的事情出现可能的养育优势可能的养育缺陷可能需要加强的地方

安逸情感和身体上的痛苦与压力;他人的期望;受人胁迫追求安逸;寻求别人的关照;让别人感到舒适;怎么容易就怎么做能让孩子看到随和、圆熟、行为可预测的好处,能让孩子学会享受生活。娇纵,这很可能让孩子被惯坏,并让孩子学会索要无度。对安逸更感兴趣,而不是对“情形所需”更感兴趣。建立日常惯例;设立目标;共同解决问题;教给孩子生活技能;允许孩子体验他们的选择所带来的自然后果;开家庭会议。

控制羞辱批评意外把握自己,把握局势,把握周围的人能教给孩子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坚韧、果断、尊重规则和法律,以及合理安排时间的技巧僵化;控制。可能引起孩子的反叛和抗拒;也可能让孩子变成“讨好者”。放手;给孩子提供选择;启发式问题;和孩子一起做决定;开家庭会议。

取悦拒绝抛弃争吵讨好他人;积极型--要求别人认可;消极型--博取怜悯能教给孩子友善、体谅、谦和、折衷、和事佬,自愿和捍卫弱者逆来顺受;积怨。可能令孩子感到愤怒、沮丧或者想要报复。要相信孩子能自己解决他们的问题;各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给予和接受;开家庭会议

力争优秀无意义;无关紧要做得更多;做得比别人好;要保持正确;让自己更有价值;更有竞争力为孩子树立成功和成就的榜样,教孩子学会判断优良品质,激励孩子出类拔萃。说教;期望太高;让孩子觉得力不从心,觉得无法达到父母的“高标准”;以“正确”和“错误”来看待事情,而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放弃自己对“正确”的需要;走进孩子的世界,支持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目标;无条件地爱孩子;享受努力的过程,培养幽默感;开家庭会议,尊重大家的想法。

写在最后:

赢了孩子,大人用控制、惩罚等手段战胜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失败导致反叛或盲目顺从。

赢得孩子,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行动前一定问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长须知:正面管教的6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