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别人向你借钱,借还是不借?

可能很多人都面临过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朋友向你借钱的时候,到底是借还是不借?

关于借钱这个问题,很多人对此持截然相反的态度。

有些人认为绝对不能借,因为借钱就意味着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有些人认为应该借,既然朋友有困难,当然应该伸出援手,不然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不知道你在遇到朋友向你借钱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是如何处理的?是借了还是没借,还是借了之后,被深深的伤害了?

我自己有过几次借钱给别人的经历。一次是大学非常要好的同宿舍的好姐妹上研究生之后,因为家里面一时拿不出钱来,跟当时已经工作了半年的我来借钱,借了1000块钱给她做学费,后来,她家里凑够了钱之后,就立刻还给我了,那时我们的友情很真挚。她因为我毫不犹豫借钱给她,帮了她的大忙,让她继续学业而特别感激。另一次借钱就没这么幸运了。认识了半年的一个朋友,平时聊的也还算可以。突然有一天,他说自己做生意遇到点困难,需要跟我借一笔钱,当时稍微犹豫了一下,但最后还是把自己存折里面仅剩的1万块钱,取出来交给了他。可是那之后,到了约定的还钱的时间,他一拖再拖,此后干脆再也不联系了。

后来在一个群里大家讨论起借钱这件事情的时候,80%以上的人的态度都是“不借,借了钱反而伤感情”。只有少数的人认为朋友确实有困难,还是应该帮一把。

借钱借的是信用

我们在向别人借钱的时候,或者别人向我们借钱的时候,其实是基于相信而发出的这个请求。一方面向别人发出借钱请求的人,在透支自己的信用。被请求的人也需要判断向自己借钱的人的信用是否够好。当承诺的借款没有及时归还的时候,这份信用就被透支了,下次再借就变得困难了。就好像信用卡欠款没有及时归还,下次再用信用卡消费的时候,就会留下不良记录而被拒绝使用信用卡。这就是对信用的透支。

我们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用的社会,每个人都在积累自己的信用值。在支付宝里面,专门有一个芝麻信用。芝麻信用的分数直接表明你的消费记录以及还款的信用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你继续使用支付宝提前消费的限额。

信用是有附加条件的,如果要从银行贷款就必须提供某些抵押,银行会估算抵押价值,然后带给你相应的金额。

而跟朋友借钱这件事情,它所利用的不仅仅是信用,更加涉及到的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按照《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面阿德勒的理论,人际关系的这个基础,不应该是信用应该是信赖。

这里的信赖是指什么呢?信赖就是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即使没有足以构成信用的客观依据,也依然相信,不考虑抵押之类的事情,无条件的相信。这就是信赖。

如果对于别人借钱的请求,我们不加考虑,全盘相信,选择信赖他人,你能做到吗?

当我们去判断要不要借钱给别人这件事情的时候,很多人首先基于的是怀疑。按照阿德勒的说法,假设你把人际关系的基础建立在怀疑之上,怀疑他人,怀疑朋友甚至怀疑家人或恋人,那么生活中处处就会充满怀疑。当你用充满怀疑的眼光去回复对方的时候,对方就会直接感受到“这个人不信赖我”。你认为这样还能建立起什么积极的关系吗?只有我们选择了无条件的信赖,才可以构筑更加深厚的关系。对于这个观点你是否认同呢?

这里又涉及到课题分离的问题。

你借钱给别人,别人还钱或者不还钱,都是他人的课题,而你只需要考虑,你是不是该借给他。如果选择信赖,就不要担心“被背叛”。如果一味担心被背叛,也只关注因此受到的伤痛。但是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因此从阿德勒的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关于借钱这件事情,可以使用课题分离的方法去看待。如果选择信赖,那么就无条件的相信,并且不要凭空担心被背叛。如果选择怀疑,那么就从一开始不要承诺可以借钱给别人。


关于信用和信赖,很多同时在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小伙伴们,也给出了他们不同的看法。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别人向你借钱,借还是不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