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该懂点战略(二)

第二,为什么战略如此重要

也许有人会说,战略的意思我大致知道了,但为什么要做它呢?这是领导的事情,或者战略机构的事情,是战略专家和咨询公司的事,跟我一个老百姓有什么关系?或许某个领导说,这公司的事情,没必要和人协商,自己决定就行,说不定我拍脑袋想出来的主意一点不比那些战略咨询公司的差,简单实用还节省咨询费。

坦率的说有上述思想的个人和公司不在少数,如果是一家刚起步的小型公司,为更好的发展,节约每一个铜板那或许能说得过去,花小钱办大事,站在这个角度思考问题完全应该。而作为个体来说,如果只是一般办事员,没有什么追求,只想生活在舒适圈里,一辈子与企业共存亡,那这篇文章不适合你。

我这么多年,无论是给私人老板打工,还是给国家队企业工作,接触过不少大型咨询公司,这些公司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一般不给小公司,或者营业额很低的公司做战略咨询。为什么这样,是因为这些小公司发展愿景不被看好,而且有众多类似的小公司,大型咨询公司很难从这么多小公司里面遴选出未来的大公司。

但既然说战略,剔除掉小公司后,那大公司就会为发展而进行战略规划。说穿了就是为“上下同欲,少走弯路”。欲,就是欲望,是大家想到一块儿,以及目标在哪儿以后,应该按哪些步骤去做,这样少走弯路。

我原来所在的欧洲公司,是一家专做大型机械设备的老牌公司。可在本世纪初那几年,受到同样来自欧洲的德国和奥地利公司以及来自韩国,日本的公司的竞争,一时间陷入订单减少,员工人心不稳的地步。唯我独尊的公司高层显然缺乏忧患意识,在突然的打击面前,既不知怎样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订单,也没有好的策略来安抚人心,只是发布一张《告全体员工书》来解释现在的被动。

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员工的过激反应。既然高层无为,中层消极,一线职工指责公司高层缺乏足够的智慧应对这样的局面,直言高层的表现与大公司的形象严重不符,个别员工开始做离开的准备,不乏有人跳槽来避免裁员带来的损失。

近500名员工,十多亿的资产,不少于300家的合作企业,怎么管理,怎么样形成合力,怎么样度过难关,没有共识不行,有了共识,没有非常具体的步骤也不行,同时还不能病急乱投医,避免资产流失。在欧洲的总部知道这件事后,马上派了一个副总裁级别官员空降中国,一番调查分析情况后飞回欧洲。

二周后,一家欧洲顶级咨询事务所的中方合作机构进驻公司,在公司考察调研一个月,走访了公司产业链的客户群,分析公司所在行业的优势和面临的困境以及竞争对手的实力,通过对中国未来经济形势分析和行业未来形势的预判,给公司高层提供了长达300页的报告,中英文一式两份。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同样道理,公司也有兴衰成败,兴盛时要居安思危,衰败时,冷静分析对策,找能力更强的机构或者高人指点迷津,这就类似于“借力”,借助别人的大脑来刺激自己日益麻木的僵化思想。可现实是事想得再透,有人既不知道也不认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也没有达到效果。若不想被市场挤掉,该花的钱不能省,该交的学费还是要交,这就是为达到“上下同欲,少走弯路”而进行的充分必要工作,由此可见公司为什么要做战略分析。

再说个小的,关于我个人的,和公司看似无关实则有关。我在进外企之前供职于一家国企公司,在离开前二年,感觉到公司管理出现很大弊端,人浮于事,问题总是石沉大海,更要命的是,企业资不抵债的消息被泄露出来,个别领导甚至被实名举报。这种情况下,我决定换种思路解决问题。

我联系了一家欧洲公司,就是上面提到的那家公司,面试后进入这公司。在欧洲公司工作一年半后它们遇到激烈的行业竞争,好在最后通过一系列操作平安着陆。我离开后一次在出差路上遇到欧洲公司的同事,说起那次事情,前同事慢悠悠的一句话算是形容现在的公司处境:“方向是一回事,执行起来又是一回事。”

也许这辈子很难遇到能够让自己处于风口浪尖的事情,但遇到就是心动,上帝对我们的考验总是以它不确定的方式在进行着,而我们总是心怀期待的觉得,我天生就是来解决问题的,人生没有陷于无意义的奔波。

时至今日,说到当初的选择离开,我挺感激那时候的自己,人有时候就需要些勇气,而勇气往往就预示着机会,机会不会随时都有,捕捉机会就相当于进行战略调整,看准时机马上行动,结果不会差。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人都该懂点战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