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真相,昭君出塞的心思,尽在《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2》

“鸿门宴”上项羽错失杀刘邦的机会,真的是因为“妇人之仁”吗?王昭君远嫁西域,真的是迫不得已吗?贾谊怀才不遇的悲剧根源是什么呢?

历史可以说是我们最早的大数据,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都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通过它,帝王可以明鉴治国之道,仁人君子可以习得修身之法。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而古籍中也不乏“推古验今,所以不惑”这样的明断,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也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可见,无论古今中外的聪明人,都懂得历史的意义。

这就不难想明白,为何在悠悠长河之中,历史类的书籍卷帙浩繁,层出不穷,《资治通鉴》、《史记》、《汉书》、《战国策》、《左氏春秋》,等等等等,如星光般璀璨。

史书的妙用众人皆知,但是专业的史书学起来往往有一些难度,大部分还很枯燥,因此,各种各样的历史科普书籍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类的《漫画中国史》图文并茂,精编版的典籍也力求通俗易懂,但能玩出新意的历史科普书不多,《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系列应该算一类。

之前我在推荐系统思维的时候就提到过,我们研究任何事物都不能只关注于单独的事件点,而是要看到整个面,也就是环境因素。《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2》这本书就将这种思维很好地应用到了历史事件上。

本书开篇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鸿门宴”,按照《史记》的记载,很多人都接受了项羽由于“妇人之仁”,无视“亚父”范增的苦心建议,最终“放虎归山”,错失了斩杀刘邦的最好时机。但历史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书中分析道:鸿门宴之时,项羽虽然号称率领40万大军,但这都是各路诸侯的联合部队,属于他直系的部队兵力也就在六七万的水平,而刘邦当时兵力接近十万。而且如果随意杀掉刘邦,势必会引起其他诸侯的不满,信誉一旦失去,带头人位置坐不稳不说,面对刘邦的十万军队和其他诸侯的责难,能否自保也未可知。

权力的争斗从来都不是两个君主之间的意气用事,而是需要权衡实力差距和各方利弊的博弈,所以在鸿门宴之上,刘邦除了面对项庄舞剑之时有性命之忧,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安全的。

而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虽然算不上完美,也绝非那么不堪,项羽最后的失败还是在于自身的性格问题,太过感情用事,奖惩全凭自己喜好,导致韩信、陈平转投刘邦,田荣、陈余起兵反戈,一手好牌被挥霍,最后身死国灭,令人唏嘘。

在这本书的第一章《血腥的权力》中,作者用这种全局视角为我们分析了“鸿门宴”、“党锢之祸”、“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以及“义和团”的历史环境,使人耳目一新。

本书在这样的视角之上,将内容分为七章,除了前面提到的第一章,还包括《历史的进程》(第二章)、《幽微的世界》(第三章)、《帝王的权术》(第四章)、《将臣的命运》(第五章)、《才子与佳人》(第六章)、《奇闻异事》(第七章)。

在其中,我们可以读懂天下大势为何“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汉族和胡人之间多年的纷争是如何以及为何这样演进的,郑成功收复台湾为何是历史的必然……也可以看到韩信的六张脸谱之下那份不变的“天真”,荀令君“王佐之才”之下的无奈,窦漪房看似幸运的人生中的辛酸与通透……

对于业余的历史爱好者,《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2》是一本优秀的读物,正如其书名,“一读就上瘾”。当然,如果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这本书中的知识点就显得有些零散,但也可以作为一本轻松的参考读物,说不定也能获取新的观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鸿门宴的真相,昭君出塞的心思,尽在《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2》)